电影的气场
2012-12-29赵军
综艺报 2012年19期
对一部重要的影片而言,国家气场绝非可有可无。
看到《冰河时代4》最后突然出现“自由女神”像时,不由陡生感慨:一个大国的国家意识、价值观意识就应如此不加掩饰地随时出现。比照今日“钓鱼岛”事件,谁都明白国家气场在国际舞台上之重要。
中国的气场在电影之外很强,比如“中国好声音”。但在今天的电影创作中,我们已经忘记了“气场”的存在。气场是真实可感的,它和人所面对的环境共同组成一种让人或感奋、或激动,或悲哀、或郁闷的氛围。在不同的气场中,人会感受到自己心境的改变。
当然,强大的气场来自于价值拷问和眼前的环境。巨大灾难袭来之时,众志成城,每一个人都有着人格升华的自我意识,这就是气场的作用。接受心理学研究的就是这种作用。
电影是制造气场的绝佳工具,导演和演员正是气场的中心和源泉。人们不会忘记,《拯救大兵瑞恩》片尾出现的那面巨大的美国国旗,“为了一个美国母亲”的理念成为全片的价值旗帜,也是那面美国国旗得以在银幕上迎风飘扬的原因所在。
聪明的导演知道如何最终让观众有这样的感觉:美国的价值观至高无上。这是好莱坞《拯救大兵瑞恩》这类电影的灵魂。气场在影片开始就已经在生成当中,之后会被不断地渲染,不断地累积,不停地被塑造。气场的大小,在于能让多少人有同类的感觉。电影要塑造国家的气场,其每一个镜头和每一个细节都要获得观众的认同:爱、恨、感动等,他们让观众看到,每一个人都与自己的祖国息息相关。
这种能够激起观众关于国家认同感的艺术创作,有助于宣导国家的气场。我们现在有卖座片,有投资上亿元的大制作影片,也有技术含量较高的影片。但国家气场却成为国内观众对电影人的期盼。我们的影片既要承载国家气场,还要有与老百姓共同价值意识的张扬。国家靠什么立国?社会的精神支柱在哪里?民本主义、道德良知、血缘亲情、生命尊重、土地情怀、悲悯苍生等,这一切人人可以接受的精神理念,怎样以国家的主流价值形象融入影片当中?
当这些都能够被我们的观众接受,并成为新的主流价值之后,国家气场才会真正产生出来。国家气场源自于人民对国家有共同的感觉,或者说对国家有共同的认知。对一部重要的影片而言,国家气场绝非可有可无——它凝聚起人民(观众)的情感,团结起人民的力量,是天下归心的重要因素。
电影所呈现出来的气场,往往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气场不是沉重的意识形态灌输,刻板的宣传口号和违心的取向宣讲,而是观众在观看电影时,油然而生的一种感受。
电影对人们的心灵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中国电影之福;人类精神世界中所有正能量的集合,是国家主流价值形象塑造的题中之义。国家是中华民族当代文化的成本最低的承载平台,国家是这一代、下一代和世界交流融合的性价比最高的代表,是民心的归宿。
没有国家气场,中华民族不足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个电影人都应该反问自己:我们能为此做些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