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学森》“人名电影”的窘境与出路

2012-12-29戈凹

综艺报 2012年5期


  有一个被用作爱国主义教育的故事自我们的童年便反复传扬。如今,这部以“钱学森”命名的电影即将上映,在波谲云诡的电影市场上,它又价值几何?
  诚然,一部电影的价值远远不能以票房來评判,但作为产品,它终究无法回避在市场体系下被称量的命运,多一元票房、多一个观众,它的价值也多一份彰显。《钱学森》的明星班底和投资规模均不输一些主流商业片,也确实做到了近年国产同类影片的较高水准。一些段落也颇有感召人心的力量,不论是基于历史细节之上的戏剧性情节编织,还是精彩的剪辑节奏,场面、特效等能够凸显“大片”气质的环节的有效保障,都体现着创作者在“真实”的镣铐之下尽可能从各个方面提升影片观赏性的努力。
  从情节构成上來讲,影片其实面临着一个难题:钱老的一生固然传奇,但作为常规电影所需要的强情节冲突,几乎全部集中在前半段,即归国的奋争。强烈的外在动作牵引着人物的命运,也牵引着观众的情绪。一旦困境解除,叙述的动力何在?科学家的日常化作为和艰深的科学原理,显然是不宜于银幕呈现的,需要影片做出从情节推动向情绪推动的转移。对此,影片的做法谈不上多么高妙,但效果尚佳,即采取倒叙时空,将钱学森立志用科学改变国家命运的主题从一开始就牢牢灌输下來,同时放大内在情绪和情感戏的篇幅,不论是钱学森内心的骄傲、遇挫的愤懑,还是他与蒋英的完美爱情,都有充实的笔触刻画。陈坤饰演的钱学森,受限于过于俊美的外形,虽不似“蒋经国”和“雨化田”般令人惊艳,但也基本贴合了一代科学巨擘的精神气质。陈坤以一种卓然的自信演绎着这个被无数光环笼罩着的人物,在同辈演员中,他对各类角色的驾驭能力已经傲然领先。
  从类型來说,《钱学森》毫无疑义地属于传记片,但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影片很容易被归为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说法之中——“人名电影”。推而广之,“人名电影”不是“名人电影”,它不能成其为一种类型,却足以称之为一种现象,每年总有一大把叫着各色人名的电影纷纷扬扬登场,多属为各色典型和英模人物订制,宣传动机居首。然而并非每一个人都适合拍电影的!常有作品以人物立意的积极正面掩盖其他方面的无所适从,容易演变为不图艺术、不问票房,只求表扬。同时,作为正面宣传的对象,从宣传主体到人物的家人和亲属,树碑立传的心思在所难免,自觉不自觉地“为尊者讳”,人物的侧面、背面,更无须说缺点和弱项时常会被有意地忽视与屏蔽,自然也使得作为电影中的人物的生动性、独特性、丰富性和深刻性打了折扣。这与国外很多“名人电影”专门挖掘“传主”性格中不为公众所熟知的一面,从而凸显其独特视角的做法大相径庭。也是固然近年“人名电影”层出不穷,但少有能与市场真正融通,少有为观众主动接纳的原因所在。
  《钱学森》以较为精良的艺术质地和在偶像化和情感化等商业电影手段上的悉心开掘,对当下蔚然成风的“人名电影”构成了一定启示:将电影交还电影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