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水城
2012-12-29翌安
综艺报 2012年18期
威尼斯电影节官方早些时候宣布,入围本届地平线单元的15部参展影片,在电影节期间将通过网络向观众提供点播服务。此举开创了国际大型电影节与网络媒体互动之先河。
除了地平线单元的参展影片,威尼斯电影节方面通过与Cinando电影数据库、Cannes Market等公司合作,将通过网络付费点播平台向购片方提供部分竞赛片的视频。
网络流媒体的引入,使影片发行公司能够以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方式将作品呈现给影片采购方。不过Cannes Market执行董事杰罗姆·帕亚尔(Jerome Paillard)也认为,采购方仍希望保留电影节首映及展映这种独特的性质,“鉴于大银幕给观众营造的气氛和感染力比电脑荧幕要大得多,影片的销售方当然希望采购者们能够在影院里欣赏电影。”
传统的电影节运作模式,多是电影节上先放映入选电影,然后由独立发行公司在定点影院放映,半年后再进行DVD销售。随着市场变化,这种传统的电影销售方式,似乎已不能再为电影节尤其是艺术电影节提供“遮风挡雨”功能——有限的影院决定了片方不能更大范围地覆盖真正热爱艺术电影的人们,而半年后的DVD销售又与电影节期间火热的市场宣传脱节。
此外,越来越多的年轻影迷聚集在网络通路上,如何延揽这部分受众,为电影节提出了严峻课题。
纽约翠贝卡电影节(Tribeca Film Festival)的创建人早就思量过把电影节延伸为电影发行平台的方案——现在全球每年会生产几千部独立电影,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有展示和与观众见面的机会。翠贝卡电影节的设想是每时每刻都有观众在线,而不是只在翠贝卡电影节召开的短短12天内,“因此我们需要发展建立一个社交平台。”
电影节与网络的结缘并非刚刚开始。
2009年,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曾在YouTube上开辟专属频道,将获得HBF基金(Hubert Bals Fund)资助的电影放在网络平台上供观众点播。其中包括安妮塔·莱斯尼可夫斯卡(Aneta Lesnikovska)的《巴尔干电影革命纪事》。这部安妮塔的处女作、第一部巴尔干半岛的道格玛(Dogma)电影吸引了超过900万观众点击观看。鹿特丹电影节主席鲁格·沃夫森(Rutger Wolfson)对此表示:“电影节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我们喜爱的电影找到观众。”
翠贝卡电影节对新媒体的运用也走在行业前列。
这个2002年由好莱坞老牌明星罗伯特·德尼罗等人创立的独立影展,在2010年即尝试推出了参展影片的流媒体点播服务,2011年更推出了翠贝卡网络电影节(Tribeca Online Film Festival),每日实时直播影展特定活动,同时提供包括影展座谈会在内的各个环节的视频点播。翠贝卡公司创作总监吉奥夫·吉尔摩(Geoff Gilmore)对此十分自豪:“观众无论在美国任何角落,都能参与到翠贝卡电影节当中来。他们不仅能够随时点播参展电影,而且能够收看电影节从红毯环节到专家座谈会的所有内容。”
今年10月4日至8日即将在美国纽约州东汉普顿斯市召开的汉普顿国际电影节(Hampton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也引入了“社交媒体”的概念——社交媒体记者团将实时在社交网络上报道电影节盛况。汉普顿电影节规划总监大卫·纽根特(David Nugent)认为,线上行为和线下活动是一种共生关系:“社交网络是保持电影节鲜活生命力的另一种形式。我们希望电影节和网络能够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翠贝卡的吉奥夫·吉尔摩说:“不是说传统的电影节行将就木,但是它们确实正发生改变。新媒体带来了一种参与电影文化的方式。它不仅只关系观众对电影的消费环节,而是让大家有全程参与感。”
各大电影节为电影爱好者建立的线上社区和应用,也体现了影展方欲通过网络平台使自己成为业内年度焦点的强烈愿望。
以多元化作品为取向的多伦多电影节去年也在YouTube设立了专属频道,频道内容不仅包括官方发布的视频,还有不少第三方制作的视频。今年电影节还推出了相关终端应用程序。“这不仅能激发影迷对电影节的兴趣和讨论,还有助于观众对本年度参展作品形成持续关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副主席詹妮弗·贝尔(Jennifer Bell)说道。
通过这一变革,独立制片人也有了新机会。
如鹿特丹电影节就计划通过网上平台“募股”,让普通观众成为一部片子的“联合制片人”。这一方式不仅能为独立制片人提供一种新的融资渠道,也可为相关电影项目积聚大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