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拍片的标准
2012-12-29马巍
综艺报 2012年18期
最近,关于合拍片的标准问题在内地又引起不少关注。相关管理部门表态,明确要“严格审查”当前的中外合拍项目,而最近上映的《敢死队2》最终被定性为分账片。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丕民之前也重申了合拍片需符合的一些标准:中方出资比例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必须有中国演员担任主要角色;需要在中国取景。
现在看来,除了《敢死队2》,中方已经参与投资的几部好莱坞大片《云图》《环形使者》等都不太可能获得合拍片的身份。不过,这样的情况其实也不能说是出乎意料,项目参与者对此应是有心理准备的。毕竟内地电影管理体系一向全面,尤其在涉外合拍方面之前已有相当多的规则,不太可能轻易被突破。
另一方面,从管理部门的表态来看,合拍标准还是有所变化:现在更强调中方的出资比例,对中方演员参与的要求不再是人数的占比而是强调“主要角色”;最关键的内容方面,以往“八个中国”等表述没有再出现,而是要求更偏于实际操作层面的“在中国取景”。虽然具体执行还需观望,但单从此次官方对标准的重新表述来看,管理部门对合拍的态度是有所放松的。
重申合拍片的标准有现实意义,尤其对于保护国产片而言,在当前是有必要的。另外,中国的电影公司既然选择用更多的投入取得合拍项目更多的话语权与利益分享权,接受更高的风险也是应当的。既然决定参与真正的国际电影生意,回报自然也应更倚重全球市场。固然,当前外方选择与中方合拍无疑有对中国市场的期许,但对中方来说,不应忘记参与合拍的最终目标是走出去,以求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此外,合拍本身也可进一步细分。真正意义上的合拍应有文化、产业交流的色彩,这就意味着首先应是基于题材的合作。不过当前中美合拍中,中方角色还是更偏于投资方和本地发行方的角色。今年上海电影节合拍论坛后我曾碰到一个欧洲制片人,对方抱怨说论坛谈及的这些电影其实都是“合资片”,而非真正的合拍片。对此,我想大家心里也都有数。
其实对华语电影来说,参与“合资片”并不新鲜——《普罗米修斯》刚刚在内地上映,该片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早年的科幻经典《银翼杀手》,香港邵氏就是主要投资方之一。当然,现在很多国内公司参与合拍大片的尝试还是值得肯定的,也需要实际的支持,尤其是目前内地发行就两个标准,要么是进口片要么就是待遇等同于国产片的合拍片,两者的分账比例相差极大。这也是一大问题——新事物既已产生,旧框架能否顺时变化?比如未来“合资片”是否能在合拍片和进口片之间获得一个新的身份、待遇和空间?这些均值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