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涛贝勒府的大花园说起

2012-12-29李明德

北京纪事 2012年6期

  在西城区的定阜大街路北是有名的辅仁大学,这座老楼的后面,是个有亭台、爬山廊、池塘、绿树成荫的大花园。经过这片园林往东,优雅的大四合院就是涛贝勒府了,这里所说的宅院主人就是爱新觉罗·载涛。他1887年出生,是光绪皇帝的胞弟,又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叔叔。他居住的宅院,民间称其为涛贝勒府。解放后这里是北京十三中学,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骑术与唱功
  末代皇帝溥仪登基后,载涛就是皇叔了,他被封为军咨大臣,还负责统领、训练禁卫军。他的官爵不小,但正值清王朝危机之时。在他的任期间,曾偕同良弼、李经迈到欧、美、日考察军事,参观了军事学校和兵工厂。载涛还考察了骑兵,专修了骑兵科,同时考察了国外的骑兵队伍。直至1924年冯玉祥发动京城政变,将溥仪逐出宫,涛贝勒任职的“军咨大臣”就此结束。但他在府中的生活过得还是很有情趣的,也是独有个性色彩的。
  载涛幼年读书又习武,按满族祖上的要求,10多岁就能骑马射箭。成年后他在府里的大花园南边设有马圈,由专人喂养了多匹骏马。他能够驾驭各类马,在飞奔的马背上表演倒立、探海等技巧。在京城,涛贝勒骑马、养马、相马都是出了名的。当代评书名家连阔如在说长书《东汉》和《三国》时,曾到载涛府上请教有关马术、相马的专项知识。
  另外,他自幼酷爱京剧艺术,尤其是武生行的戏,唱、练、做、舞水平极高。这与府第之间经常有堂会戏的演出是分不开的,自幼就培养出对京戏的欣赏和喜爱。当年京剧名家杨小楼、钱全福都是他的老师。有时一出戏,他要向名师学好几个月,老师见他学戏认真,悟性又好,毫无保留地向他传授。一次在亲王府的贺寿堂会上,他与京城名角同台,演出武戏《安天会》。他扮演孙悟空,表演得惟妙惟肖,极见功夫。著名武生李万春先生在十多岁来北京演出《闹天宫》时,就曾到府上得到载涛的亲授。
  
  “下海”的皇族
  溥仪皇帝逊位后,皇族们没有了俸禄,生活上已很困难,载涛发起宗族生计维持会,解决大家的生计。曾倡议试办教养工厂,使皇族子弟学习各种手艺、自谋生路,为他们尽早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创造条件。这位皇叔能热诚地为家庭成员办事,大家都称其为“族长”。
  后来他卖掉了贝勒府,在东城的宽街山老胡同购置了一处四合院,过着隐居的日子。1932年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下,在东北成立了卖国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那里重新当了“皇帝”。因载涛是皇叔,又做过清朝的“军咨大臣”,溥仪曾派专人来京劝说,让他去任职。可涛贝勒坚不受命,他说:“我不去当亡国奴。”
  一次,伪华北政务委员长、大汉奸王揖唐坐小汽车来到山老胡同登门拜访。落座后他说:“我现在老了,想到您这位名人,曾在朝中主持过军政,请您来帮帮我……”话还没讲完,涛贝勒站起身,郑重地说:“我可坐不了您那汽车,还是骑我的自行车吧!”随即摆手送客。王揖唐碰了个硬钉子,灰溜溜地离去。在日军投降前夕,载涛两次拒绝“出山”,表现出他坚定的民族气节,是令人起敬的。
  
  新中国马政局顾问
  1949年新中国成立,载涛先生获得了新生。
  在1950年全国政协一届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邀请载涛先生向政府提议案,为新中国出谋献策。载涛非常感动,他反复思考,在老朋友李济深的建议下,他写了“拟请改良马种,以利军用”的议案,交给周总理。同年的8月15日毛主席亲自签署任命载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从接到任命状的当天起,这位曾是宣统朝的军咨大臣,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载涛先生百感交集,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荣誉,他兴奋激动地说:“新中国诞生了,我载涛也新生了!”
  后来,他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在马政局工作的任务是指导军马训养。他不顾67岁的高龄,曾到东北的牡丹江、西北的青海、甘肃、新疆等地军马场视察和指导工作,传授改良军马的知识。在国庆大典上骑兵部队的军马,均由他来选定。
  总政机关离他的住宅20多里,他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不坐机关的小汽车。后来在全国政协上班,他仍是骑自行车上班。夫人和儿子们都劝他别骑车了,他却说:“我要骑到80岁。”就在他80岁生日的前夕一个周末,他清晨就和儿子一起骑自行车出了家门。直到傍晚7点,爷儿俩才推着车进了院儿。原来他们去了趟昌平十三陵。这次远行,是对他晚年身体的考验,也是载涛先生最后一次骑自行车。
  1970年9月2日载涛在北京病世,终年83岁,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近年,位于什刹海畔的涛贝勒府和大花园进行了全面修缮,北京十三中学已迁出。人们经过花园的长廊,登亭眺望,树木成荫,鸟语花香。古老的贝勒府又显得更加优雅壮观。
  编辑/冯 岚 icarusfe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