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对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2-12-29宗华盛颖琦
化学教学 2012年2期
摘要:以上海一所初级中学的6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其中3个班级作为实验组,3个班级作为控制组,进行为期6周的化学教学。6周教学结束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尽管学生对奖励的态度有所区别,但是两组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奖励;学习兴趣;实证研究;调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2-002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皮连生教授提出的学习成绩的公式:学习成绩=f(学习动机,原有知识,IQ水平),充分强调了学习动机对于学习成就的影响。而学习动机又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内在动机是指活动本身能带来满足感和乐趣,所以从内心产生主动性的驱动力驱使你做出相应的行动。与此相反,外在动机则是指外在的表扬或奖励等促使你做出被动的行动。学习过程中,为了满足求知欲而产生的学习动机是内在动机,相应的,为了获得教师奖励而学习的学习动机则是外在动机。经常给予学生物质奖励,容易将学生原有的为满足求知欲而学习的内在动机,转化成为了奖励而学习的外在动机。这种转化一旦完成,如果教师减少奖励,学生的外在动机无法得到满足,学习兴趣就会明显减退。因此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经常给予学生物质奖励,对于学习并没有太大益处。
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资深教师通过给予学生奖励,确实激起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种正面效果是切实可见的,也因此物质奖励成为被许多教师推崇的教学手段。其原因是什么?物质奖励是否确实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奖励与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该量表在胡象龄等编制的兴趣量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量表分为三个部分:兴趣水平量表,效度量表和学生对物质奖励的态度量表。
兴趣水平量表包括了20个陈述句,每个句子描述一种学生对化学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典型行为和特征,要求被试做出符合自己情况的回答,题目形式是是非题(详见附录)。其中15题答“是”得一允5题答“否”得一分,各题得分之和即为被试的兴趣水平分数,满分20分。
效度量表:包括10个完美性检测题,题目描述的内容是一般人很难免或很难以做到的,如果一个学生对前者的大部分做了否定回答,而对后者的大部分做了肯定回答,则说明他的回答不真实,可判定为说谎问卷。其中7题答“是”得一分,3题答“否”得一分,各题得分之和即为被试的说谎分数,满分为10分,若说谎分数超过5分,则视为废卷。
学生对物质奖励的态度量表:该量表共2个问题,根据实验组和控制组有所区别,目的是了解学生对物质奖励的态度与期望程度。
数据输入计算机后,使用SPSS 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2 研究对象与实施过程
本研究以同一所上海初级中学的6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其中3个班级作为实验组,3个班级作为控制组,进行为期6周的化学教学。教学过程中每周进行2次阶段性小测验。实验组的班级,在学生小测验成绩优秀或者与前次成绩相比有明显进步时给予糖果、巧克力、饼干等物质奖励,控制组的班级则没有。6周教学结束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水平以及对奖励的态度。
3、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统计,得到实验组问卷116份,其中废卷3份,说谎问卷54份,有效问卷59份;控制组问卷114份,其中废卷4份,说谎问卷49份,有效问卷61份。
3.1 兴趣水平
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计算后得到:
实验组平均分X=12.59,标准差S=3.59
控制组平均分X=13.18,标准差S=3.85
从数据上看,实验组的兴趣水平非但没有高于控制组,反而略低。将实验组数据与控制组平均分进行T检验后发现,T检验概率P值大于0.05,表明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兴趣水平无显著差异。
同时,从标准差数值来看,实验组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水平相比控制组学生离散程度略小,差异同样不显著。
3.2 对物质奖励的态度
实验组学生在问卷中并没有过多地对物质奖励表现出兴趣。对“我认真学化学,是为了得到老师发的奖品”回答“是”的学生仅1人,占1.69%;对“如果老师以后不再发奖品,我会对化学失去兴趣”答“是”的仅2人,占3.39%。
而控制组的学生则表现出了对奖品的渴望。26名学生“希望老师能在考试成绩进步的时候给予物质奖励”,占42.62%;另有35人认为“如果有奖励,自己会更努力学习化学”,占57.38%。
3.3 初步结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物质奖励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尽管半数以上的学生本人认为奖励能够促使他们更努力地学习化学,然而实验数据表明,给予物质奖励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水平并不比没有物质奖励的学生高,并且绝大多数得到物质奖励的学生也认为自己并不是为了奖励而学习,即使以后不再有奖励,他们也不会就此放弃学习化学。
由此可见,奖励对于初中化学学习并不是必要的。对于普通学生,重要的是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如此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与进一步的化学学习。只有对于那些对化学不感兴趣,完全没有内在学习动机的学生,才需要用奖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外在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就。
4、讨论
物质奖励作为奖励的一种形式,对学生的影响范围可能非常广本文仅讨论了奖励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至于成绩及其他的心理影响并未做过多探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量化研究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信度、效度较高的量表。笔者发现,本研究使用的效度量表将大量学生的问卷判为说谎问卷,可被视为效度量表存在缺陷的信号,需要进一步调整和补充。
附录:
兴趣水平量表(题号为原题号)
1、上化学课时我经常希望快些下课。
2、课下我喜欢翻阅化学老师还未讲到的内容。
4、我对化学课的兴趣是最大的。
5、化学课上,我常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7、我对化学课不感兴趣。
8、课本上有些内容老师不讲或讲得很少时,我常自己阅读。
10、我很希望上化学课。
11、我希望老师对某些化学问题讲得深一些。
14、新学了一种化学物质或化学原理时,我很想亲自做实验验证。
16、我经常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7、不到临考时,我不愿复习化学。
18、我喜欢做化学实验。
21、我经常阅读化学课外书。
22、我希望老师不布置化学作业。
23、我喜欢搞清化学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5、我经常就化学问题请教老师或同学。
26、我常觉得学习化学是一种负担。
28、我很愿意解答难度较大的化学问题。
29、如果课前得知化学课不上了,我会感到高兴。
31、化学课上我的思维很活跃。
效度量表(题号为原题号)
3、我在每次考试中都能发挥出最好水平,无一例外。
6、我喜欢听每一位老师的课。
9、老师说的话,我都照办。
13、我听课从来不走神。
15、我有时会把今天的事留到明天去做。
20、我有时会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24、我喜欢所有的课程。
27、我喜欢教过我的每一位老师。
30、有时我也讲些假话。
32、我们化学老师上的每一堂课都是非常成功的。对物质奖励的态度量表(题号为原题号)
实验组
12、我认真学化学,是为了得到老师发的奖品。
19、如果老师以后不再发奖品,我会对化学失去兴趣。
控制组
12、我希望老师能在我考试成绩进步的时候给予物质奖励。
19、如果有奖励,我想我会更努力学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