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化的自主品牌
2012-12-29董海洋
汽车纵横 2012年3期
2012年1月6日,汽车工业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此次会议主要研讨汽车行业品牌与公共关系建设问题。研讨会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汽车纵横》杂志社承办。
业界精英、国内专家学者及主流媒体在本次研讨会上积极为中国汽车企业就“品牌与公共关系建设”问题建言献策。本刊将节选他们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本期刊登董海洋、袁智军和吴迎秋的演讲内容。
品牌对于企业非常重要。任何一个品牌,都诞生于一个伟大的理想而成长于长期的酝酿。品牌具有高度凝练的情感。具体到汽车行业,汽车作为一个特殊的商品,品牌对于汽车企业至关重要。强大的汽车企业会因为一个品牌而存续并发展兴旺,没有品牌就不能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过去十年,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开放的、高速发展的市场,但中国汽车并未因为中国市场的成长,而产生一批强大的自主品牌。
低价格战略拉低自主品牌
中国汽车产销量已攀升至全球第一,但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的市场份额仅占30%左右,并且自02年以来增幅不到10%。当前自主品牌的困境很多,主要包括品牌低端化,品牌建设短期功利化,系统工程的缺失等。具体表现为,自主品牌汽车过去常见的做法是以价格换取销量,以性价比打动消费者,导致品牌溢价能力缺失,在中高端市场难有作为。到现在仍有不少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处于做生意,而不是做品牌的思维模式中,且在产品、营销、服务上和外资品牌仍有差距,难以支撑品牌可持续化发展。
自主品牌销量分布的调查显示,自主品牌主力车型的价位主要集中在4万~7万元这一区间,合资品牌则分布在8万~15万元区间,这表明自主品牌仍处于汽车市场空间的中下层。
过去10年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多数采用低成本的发展模式,在国内外市场靠低价格获取增长。现在看来,这种发展方式是存在一些问题:自主品牌汽车与合资品牌有40%的价格差,主要靠成本来吸收,如果成本只吸收其中20%,还有20%则变成亏损,这是大部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亏损的原因所在。
自主品牌汽车的生存法则需要变革。自主品牌长期采用低价格发展路径,低价格带来低品牌,低品牌带来低收益,收益不好招不到人才,因此企业提供的服务差,经销商也会离心离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若自主品牌汽车反过来走高价格路线,不遵循市场化,同样无法发展,品牌造就企业最大利益,没有品牌,就不能实现企业长期的、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品牌溢价能力于自主品牌汽车而言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必须必备。
有理论认为,品牌打造分为三个阶段,包括USP(独特的销售主张)、品牌形象营销、定位营销阶段。在第一阶段,因为产品相对稀缺,侧重对产品物理属性的推广,在USP阶段,有句话很形象,“只要你的广告铺天盖地,你的品牌形象就会顶天立地”,在电视广告的黄金时段,利用推广产品物理属性的营销手段推广品牌,在今天看来,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每年有60多款新车推出,市场上有37个品牌,消费者面临着诸多选择,USP的营销手段就不再有效。第二个阶段,商品物质化之后,消费者对品牌的要求更迫切。品牌与人的消费心理有关,汽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商品,消费者必须要靠符号来识别,从这个角度分析,品牌就是物化的宗教。比如世界知名的可口可乐、Nike、星巴克咖啡等,价格都比同类产品高,这就是品牌的力量。而到第三个阶段,品牌的需要变得更为急切。
重视产品品质和服务
如果将北京汽车品牌拟人化,北京汽车应该是一个目光比较坚定,思想比较深刻,有着远大抱负、同时又脚踏实地的国际性的中年男性。但是作为品牌不能只有理想,还必须具备“独占性”的优势,所以北京汽车把品牌分解成为产品、技术和体系三个方面,来建构北京汽车品牌。从产品来说,北汽是国际化的产品;在技术上,北汽产品的主力来自于从萨博收购的平台;在体系建设上,北汽在网络的立体化、服务品牌、菜单式产品订单方面进行相应创新。一直以来,中国汽车企业的品质意识比较差,因而需要放慢脚步,加大对品质的重视程度,扎扎实实的把质量体系做好。北汽在追求技术可靠性的同时,也注重实用性和可行性。在技术方面,北汽要源于萨博高于萨博,目前北汽已经用萨博平台打造了四款车。北汽作为自主品牌的后来者,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在自主品牌技术、品质、产品方面总体没有超越合资品牌的情况下,北汽必须在营销创新方面打造自己的竞争力。
营销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经销商,一个是客户。企业必须要保证让经销商赚钱,特别是自主品牌,总体上加强对自主品牌经销商的培训非常重要,必须教会他们如何卖车,如何赚钱;当下很多人提到自主品牌汽车的印象就是服务比较差。而海尔当初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服务做得好,汽车行业可以借鉴一些有益的经验,比如对于客户,实行无缝隙对接服务,上门服务等。
自主品牌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品牌建设尤其是自主品牌的建设,布满了荆棘和挑战,需要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自主品牌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他的成长需要宽松的环境,需要鼓励的目光,需要必要的搀扶,也需要强有力的支持,除了好的“父母”,还需要一个好的品牌环境,品牌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自主品牌成功的时候,也就是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