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M1000孕育吉利的未来与希望

2012-12-29张帆贾翔曹晓昂甄文媛

汽车纵横 2012年3期

  走访吉利,陪同记者的是一位普通的吉利集团公关部门的员工。与其他车企接待人员不同的是,这位阳光帅气幽默爽朗的小伙子毕业于吉利大学,由吉利集团自主招生自行培养,毕业后又服务于吉利集团。走访中即可以感受到他对吉利的忠诚与热爱,也不乏吉利对这位年轻人的喜爱与期许。这样的鲜活例子,让记者对吉利的人才培养机制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恰逢吉利GM1000人才培养计划第一批学员毕业,吉利集团负责人力资源的副总裁魏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所谓的GM1000,就是每年培养1000个吉利的硕士人才。”魏梅说起GM1000计划,首先娓娓道来的是这个计划形成的起因。“因为汽车行业发展非常快,对高层次的人才要求特别高,既要有国际化背景,还要有特别强的专业能力;既要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还要有继续提高的潜力。我们从各大名牌学校招收毕业生,却往往达不到要求。所以就尝试自己去培养。”
  吉利GM 1000的分班名称非常特别,以吉利的车型命名,带着100%吉利的色彩——根据层次和需求方向的不同,这些将在吉利完成硕士学业的学子们被分到帝豪班、金刚班和熊猫班当中。魏梅介绍说:“熊猫是国宝,是我们重点保护的对象,我们从各大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中挑选,目标是为企业培养高潜力的业务骨干及后备人才储备。而金刚是中流砥柱,大多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工程师,为企业培养的是中层干部。帝豪班则是高端人才,是企业的管理团队的储备力量。”
  吉利GM1000最大特色却不是他们的名称,而是招收与学习方式。与其他高校招硕士生不同,吉利GM1000招生时是带着现实问题,请考生作答的。学校招生的面试,就是企业用人的面试。对这种方式,魏梅颇为满意,“至少这样人才培养的成功率将提高很多。”而企业给予考生的这道难题,将伴随他们整个硕士生学习生活。在由企业领导、学校导师和社会专家组成的导师团的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实践,难题解决了,学生才能毕业。今年正是GM1000第一批毕业生毕业的时候。魏梅说:“一切刚刚开始,还不到总结的时候,但可以确定,第一批培养出来的人才非常受欢迎。有个帝豪班的学生,本人在美国读的研究生,仍然还要在吉利读研究生。通过学习,又在基地解决问题,现在在总部做质量部门的部长,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
  企业办学,在中国并不多见,特别是在现有的以公办为主体的教育体制之下,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可谓泾渭分明。人们对只有企业认可的学历也往往是“另眼相看”。吉利办学之路之艰难、之困惑,可以想见。魏梅似乎并不想多谈这样的问题,她更愿意说的是企业愿意将巨额的资金投入教育,读吉利的学校不仅几乎不用花钱,有的甚至还领工资。企业也将旗下收拢的人才投入教育,请这些世界级的汽车专家到学校讲课。她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北京奔驰、丰田的4S店,甚至万科地产都委托他们定向培养学生。不仅是GM1000,吉利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加上技术学校的毕业生,目前在校有几万人,就业率能够达到97%以上。
  魏梅说:“希望通过媒体让读者们知道,希望学子们不仅要看文凭,更要看自己的能力和成长。教育是为了让我们成长,让我们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让企业快速成长的能力。吉利有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怀揣才智与梦想的人可以在这里找到理想的学习天地。”
  借用吉利GM1000招生简章中一句话,“世界向东,是汽车产业发展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的汽车行业需要大量的人才,GM1000培养了人才,也孕育了吉利的未来与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