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书福 美美与共 人类大同

2012-12-29张帆贾翔曹晓昂甄文媛

汽车纵横 2012年3期

  从收购沃尔沃到提出做受人尊敬的全球化企业,再到提倡全球型企业文化,李书福的目光从来没有局限于一时一事。当被问及吉利全球化企业文化的追求与核心,他引用了世界人类学家费孝通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谐共处和共同进步的崇高理想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李书福以此宣示吉利打造全球型企业文化的最高目标。豪情壮志,斯言美哉。
  近期,《汽车纵横》杂志记者走访吉利集团,感触最深的便是目标高远与脚踏实地紧密结合下的魅力。
  汽车纵横:据我们调查所知,2011年中国本土投资者的海外收购活动持续活跃,并购交易数额创历史新高。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企业并购重组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和跨国公司发展壮大的重要方式,国际直接投资80%以上是通过并购方式完成的。但有关专家指出,在这些海外收购活动中,真正成功率并不高,有70%的并购因为种种原因失败,主要与深层文化整合的失败有关。价值观上的冲突、经营理念的分歧,以及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的隔阂常常是导致重组失败的重要因素。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李书福:纵观世界现状,因为政治、种族、宗教、文化、经济利益和军事等各方面的原因,世界各地冲突不断,人类离大同社会遥不可期。但是在经济领域,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贸易自由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大量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的一些企业也在走出去,逐渐融入全球经济和社会,因此研究和推动全球型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中国及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世界和平及全人类幸福事业的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过去,我们把在几个国家开展业务的公司称为跨国公司,把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开展业务的公司称为全球公司,但这两种公司都带有鲜明的国家特征,比如IBM和GE是美国文化和美国总部主导的公司。而今天,企业所面临的跨文化冲突与融合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全球性公司都已经认识到文化引导与建设的重要性。为了适应和支持全球各个细分市场的需求,调配和整合全球资源,有些公司已经开始淡化国家背景,突出本土化与全球化的细分与合作,强化本土化发展与全球化协调的重要性。比如,汇丰银行控股有限公司的跨文化融合做得很好,其本土化发展、全球化协调能力及理念较为领先。我把这类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称为“全球型公司”,这种公司淡化或打破了原有的国家、民族、宗教信仰、语言和局部文化特征,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其核心特点是尊重、适应、包容与融合,最终目标是达到合作共赢和实现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成功。
  汽车纵横:吉利收购沃尔沃就是基于这种全球型企业文化理念吗?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融合多还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影响多?
  李书福: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初衷不是为了跨文化研究,而是为了继承和发展沃尔沃在安全与环保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是为了实现沃尔沃零伤亡、零排放的伟大愿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对沃尔沃汽车公司的深入了解,进一步坚定了我对沃尔沃未来的信念,也使我萌发了构建全球型企业文化的想法。
  中国是中国,瑞典是瑞典;亚洲是亚洲,欧洲是欧洲。不同的区域一定有着不同的文化。如何结合、如何融合?这些必须要一个科学的结构。现在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沃尔沃是全球的高端豪华汽车品牌,吉利是大众化的汽车品牌,两个不同层次的品牌共同参与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吉利和沃尔沃如何进行沟通与对话,共同寻求合理的机会;在一些开发和零部件的采购上有没有形成战略合作,为双方的发展形成机会,这些都要通过研究一起寻找合作的。
  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是兄弟关系,不是父子关系。我相信兄弟之间一定相互支持、共同进步,一定能够为全球型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汽车纵横:在我们的印象中,全球化和本土化一直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当吉利进行全球型企业建设的时候,您会怎样处理吉利在其他国家将会碰到的本土化问题?
  李书福:全球型企业建设离不开本土化企业的发展,更好地推动本土化企业的发展,就是更好地建设全球型企业,市场如同战场,本土作战远程控制必须实现有机协调,不同的市场要有不同的授权,不同的市场要用不同的打法,越靠近市场就越了解前线,对前线的授权越充分竞争就越灵活。因此,推动本土化研发、本土化人才、本土化采购、本土化市场与全球研发、全球人才、全球采购、全球市场的灵活协调是赢得竞争的关键。
  汽车纵横:我们注意到,随着您提出建设全球型企业文化的观念之后,吉利在三亚很快启动了“三亚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能请您谈谈关于这个文化研究中心的构建情况,以及您赋予它以何种使命呢?
  李书福:“三亚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是一所研究机构和独立智库。我们的研究员队伍里,有亚洲最权威的、对欧美并购及文化建设潜心研究的北大光华学院前副院长武常岐教授,中国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教授,专门研究福特和沃尔沃发展的奥德·申卡教授,研究世界人力资源的沃特教授,瑞典大使、精通中国文化的罗瑞德,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王守常,人类学、社会学专家、三亚学院院长陆丹教授等,已经有20多名签约教授。
  我们的宗旨是与世界著名咨询机构、独立智库、著名教授展开广泛合作,把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建设成一个开放的,具有专业影响力的独立智库。我们建设“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的愿景是:推动全球型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使全球型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并使三亚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成为一个独立智库。我们的使命是:引导和建立全球型企业文化;对这种新型的跨文化企业文化进行研究和推广;帮助跨国企业接受和形成全球型企业文化。
  汽车纵横:既然如此,想请您进一步解释一下全球型企业文化的深层含义?这对您的企业的发展,意义又在哪里呢?
  李书福:我所说的全球型企业文化是指跨越国界、跨越民族、跨越宗教信仰,放之四海都受欢迎的企业型态。这种文化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幸福快乐,有利于企业创新、创造,具体体现在用户满意度高、员工自豪感强、管理层成就感大,企业整体全面可持续发展。这种文化极度开放兼容,极度远见卓识,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勇于挑战科技高峰,勇于探索商业文明,充分体现依法、公平、透明、相互尊重的企业治理理念。
  到今天为止,我认为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企业,但是作为中国或者说作为中国的吉利,或者是作为世界的沃尔沃,有没有这个能力来建设一个全球性的企业文化,让来自世界的不同企业、不同背景的人在一个企业里面工作,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任何的背景,都是为了汽车工业的发展。我们现在讨论这样一种企业文化的建设,如果说这种梦想能够得到实现,一个让人振奋的,在世界上非常有竞争力的汽车公司可能就会不断得到发展。
  汽车纵横: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最后想请您概括一下吉利打造全球型企业文化的最高目标。
  李书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世界人类学家费孝通提出了人类社会和谐共处和共同进步的崇高理想,这也是吉利建设全球型企业文化的最高目标。吉利要让世界充满吉利的企业愿景,既是对人类未来的美好祝愿,也是吉利全体员工努力奋斗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