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春节假期安排比不上唐朝
2012-12-29李开周
中华儿女 2012年3期
刚过完年。今年春节,全国统一假期是七天:从除夕到正月初六。记得去年春节也是这样。我不知道这种安排是哪个部门决定的,我只知道这种安排不合理,非常不合理——咱们假设某人在乌鲁木齐工作,他老家在浙江宁波,他要想及时赶回老家过年的话,必须订好腊月二十九当晚飞往杭州的机票,并办完年货,收拾好行李。腊月二十九那天下班时间一到,他就得打车杀向机场,用最快速度打印登机牌,办理托运,通过安检,用最快速度登机。当晚飞到杭州,他还得赶紧坐火车或者长途汽车去宁波,万一火车票买不到,长途汽车又满员,他就得打车回家,才能保证不耽误和家人一起守岁。
但是朋友们,这中间不能出任何意外,万一他没钱买机票,或者买到了机票却在去机场的路上堵了车,或者虽然及时赶到机场,那个航班却因为大雾或者空中管制而延迟一天……这位老兄都将涕泗横流地吻别团圆夜。所以很早就有人大代表提议,把春节假期提前三四天,同时再延长一下放假时间,这样才能让广大在异地工作的公众过一个不迟到的年,一个不那么紧张、慌乱、急躁、愤怒的年。可是提议归提议,有关部门始终不肯改一下老规矩。我善意地推想,这是因为有些领导不太了解民情,他们认为大伙都是坐导弹回家过年的。
我还认为,现在的春节假期安排,甚至还比不上唐朝。唐朝人过春节统一假期也是七天,不过人家从二十八就开始放假,到正月初四开始上班,人家把除夕和大年初一放到了假期的中间而不是开头,这样才有可能给上班族一个准备年货的时间,赶路回家和家人团聚的时间。
当然,唐朝持续将近三百年,假期安排不可能一直不变。当年有个法号圆仁的日本和尚来我们中国取经,赶上过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的春节,他发现:“是年月也,官俗休假三天。”说明这年春节只有三天假期。
另外,也不是所有的唐朝人都按照法定的春节假期休假。有的人可以提前休假,例如私塾的先生和学生,有的人永远没有固定的休假,像农民,必要的时候,大年初一也要到庄稼地里挥汗。孟浩然有一首诗叫《田家元日》,田家就是农民,元日就是初一,这首诗里有两句:“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说的就是大年初一那天还能见到农民劳动。
某些唐朝官员也不一定能享受到像样的春节假期,因为唐朝有两个规矩:第一,大年初一那天文武百官和高级地方官必须早早地上朝给皇帝拜年;第二,地方行政长官在春节期间严禁离开衙门回老家。第一个规矩使得京官和高级地方官不能在初一当天跟家人团聚,而是要跟皇帝团聚,至少是先跟皇帝团聚,退了朝之后才能跟家人团聚。第二个规矩则断绝了地方官在老家过年的可能性,他们要想跟家人团聚的话,地点只能定在单位。
长安城的市民都知道,每年大年初一,凌晨四点钟的朱雀大街必定马蹄得得火光点点,这是因为皇帝要坐早朝受贺,那些京官和从各地赶来的地方官自然要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提着灯笼骑着马赶赴朝门给皇帝拜年。跟白居易同时代的诗人杨巨源描写过这一壮观景象:“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称觞山色和元气,端冕炉香叠瑞烟。”诗里“彩霞”是指官员们穿的新衣服,“红烛”是指他们提的红灯笼。
跟白居易同时代的另一个诗人元稹写过一首《送裴侍御赴岁入京》:“羡他骢马郎,元日谒明光。立处闻天语,朝回惹御香。”裴侍御是个高级干部,相当于监察部副部长,“赴岁入京”指的是赶到京城去给皇帝拜年。当时元稹官阶很低,春节到了,他只能给亲戚朋友拜年,没资格进京给皇帝拜年,所以他很羡慕裴侍御。我猜裴侍御也羡慕他:“你小子用不着大年初一还进京,不影响休假,真好!”
唐朝还有个很著名的田园派诗人韦应物,他写过一首《元日寄诸弟》,五言十二句的古风,很长,原文就不引了,大意是说:我自从做了市长之后,每年春节都没回去过,真怀念你们这几个小弟弟,我在这个衙门里感到很冷清,也很无聊,咱们什么时候才能见面呢?韦应物先后做过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和苏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或者市委书记,像他这样的官员,能享受的休假其实很少。
责任编辑 董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