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外汇储备 推进国际化进程

2012-12-29马强

中国经贸导刊 2012年4期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形成有其深层次制度原因。积极促进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结构调整,深化外汇管理体制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我国外汇储备居高不下的根本途径。
   一、我国国际投资头寸表中外汇储备、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对比分析
   (一)我国外汇储备与对外投资对比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持续的贸易顺差,成为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直接原因。截止到2011年第一季度末,我国外汇储备存量达到了3.04万亿美元,占对外资产总额的69.2%,较2004年6099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长了近5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大国家。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和规模都达到了很高水平。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额增长度较快,但其基数较小。截止到2011年第一季度末,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3174亿美元,较2004年527亿美元增长了6倍,但仅占对外资产总额的7.22%。与高额外汇储备规模相比,我国对外投资规模明显偏小,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仅为外汇储备规模1/10左右,两者相对不均衡。
   (二)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对比分析
   在多年外资政策鼓励下,外国来华直接投资额逐年增长,截止到2011年第一季度末,外国直接投资存量达到了1.53万亿美元,占国际总负债的62%,较2004年3690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同时数据显示,虽然我国对外投资增速较快,但与利用外资规模相比,两者差距显著(见图1)。2004—2010年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与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差距呈逐年拉大态势,从2004年相差3163亿美元发展到2010年的1.21万亿美元。根据国际经验,成熟经济体系中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比例为1∶1.1为宜,而我国2010年这一比例为1∶0.4。
   (三)外汇储备与利用外资的对比分析
   目前,我国贸易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并存。从国际收支统计来看,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主要来源于资本项目顺差。通常情况下,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大致伴随3种情况:一是外商进行了实物投资。二是外商注入外汇资金,然后中国方面按合同从国外购买投资品。三是外商仅注入资金,中方把注入的外汇资金换成人民币,且并未用进口外国投资品。
   前两种情况,都不会导致外汇储备发生变化,而第三种情况则因资本项目顺差而导致外汇储备增加。对比我国外汇储备和利用外资情况,可以看出两者增长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见图2)。结合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可以推断,外商注入外汇资金被换成了人民币,但没有用于进口外国投资品或很少用于购买外国投资品。由此,在看到我国利用外资方面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国际收支结构的不合理性。
   二、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和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不均衡的成因分析
   (一)高额外汇储备成因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主要成因包括:
   一是国际产业分工地位导致国际收支出现持续的“双顺差”。
   二是外汇管理制度缺陷与政策导向。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制度被迫偏离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设计初衷,人民币实行与美元挂钩固定汇率制。强制结售汇制度扭曲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同时,对我国外汇储备基本功能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为储蓄而储蓄”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
   三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助推作用。国际热钱和国际游资纷纷流入国内进行投机活动,外汇持续转化为外汇储备。
   (二)外商直接投资与高额外汇储备形成
   1979—2010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累计达到12504.43亿美元。其中,2010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57.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4%。大量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不仅直接推动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扩大,而且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出口加工业,外资企业的出口促进了中国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还带动了内资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经常项目的贸易顺差。同时,外资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成本获得更大的国际竞争力。长期以来,基于这种增长方式,我国宏观政策上倾向于“重出口、轻进口”和“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严格限制资本流出”,使我国外部经济长期处于失衡状态,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正是这种失衡的结果。
   (三)我国对外投资困境
   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面临着重重困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面临大量不确定性政治风险和法规制度约束。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近年来西方国家不断宣扬“中国威胁论”,将我国的崛起视为强有力挑战,并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实行政治干扰,其中以美国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是缺少跨国经营经验和发展战略。面对对外投资过程中的种种风险,我国企业面临经验缺乏、跨国经营高素质人才缺少、技术优势不足及诸多“名惠而实不至”政策制约等困难。
   三是缺乏适应国际竞争的经营者人才。首先是缺乏复合型人才。其次是缺乏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难以留住人才。
   三、我国高额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
   (一)通货膨胀与对冲成本增加的风险
   在现行汇率制度和结售汇体制下,因国际收支顺差形成的高额外汇储备直接导致了外汇占款的迅速增长,这也意味着央行将被迫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短期来看会导致通货膨胀预期上升,长期来看会导致预期的通货膨胀转化为现实的通货膨胀。高额外汇占款已成为中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1月末,中国外汇占款余额达到了23万亿元,月环比增加了24%。为控制国内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央行必须通过发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来冲销这种被动的货币增长。随着对冲额的增加,央行对冲成本支出也会不断增加。
   (二)美元外汇储备贬值风险
   美元外汇储备贬值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合力:一是人民币不断升值带来的拉力。对掌握在国家手中的外汇资产而言,人民币升值会增加外汇储备获取的相对成本而导致外汇储备的贬值。同时,对持有尚未汇给国家的外汇资产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而言,其还将承受因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损失。二是美元不断贬值带来的推力。我国持有的外汇储备中,65%左右是美元资产。随着美元不断贬值,大量美元外汇储备将面临贬值风险。
   (三)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的风险
   持续国际收支顺差形成的高额外汇储备,一方面加强了国家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和成本,弱化了货币政策自主性。高额外汇储备不仅从总量上制约了宏观调控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了宏观调控效果。尽管央行采取了公开市场操作、调准备金率等举措来对冲被动投放的货币,但是无法实现完全对冲。由此形成的泡沫不断流入到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领域,削弱了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
   四、运用外汇储备推进我国开放型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建议
   (一)设立外汇储备专项进口基金形式,重点依托香港平台,鼓励急需设备技术进口和国外大宗商品投资
   一是大力进口高附加值设备和技术。受金融危机影响,各主要经济体国家的设备和技术都处于低价位阶段,此方式既能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又能减少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压力。
   二是推动设立海外研发基地。利用外汇储备支持建立海外研发中心,进而提高中国技术体系的创新能力,为摆脱产业低端“锁定”奠定基础。
  
   三是加快战略物质投资和储备。通过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利用外汇储备,增加国家战略性资源储备。
   (二)向国有企业定向发行外汇储备债券,给国有企业融资,重点推进其进行国际股权并购
   一是面向发达国家重点推进相关领域的股权并购和研发投资。通过注资、发债等多种方式,将部分外汇储备分流至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政策性金融支持国有企业“走出去”的引导作用。
   二是面向资源类国家,重点是资源类企业的股权并购。在海外收购资源时,中国企业可以考虑建立财团式的投资团体,特别是获得东道国财团的支持,通过与东道主国家建立良好的互信交流,能减少交易风险,提高成功几率。
   三是面向新兴国家,主要是市场的推广和产业链条的延伸发展。
   (三)通过银行“转贷”和“内保外贷”等形式,利用外汇储备来支持重点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目前,“走出去”兼并收购的主体多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居少。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民营企业因其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国外收购阻力小等优势,其在国家“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因此,国家应该积极利用外汇储备来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重点民营企业,走出去,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一是通过银行“转贷”或“内保外贷”等形式,利用外汇储备来支持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是鼓励民营企业自行购买外汇用于进口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战略性物资。根据国家战略需要的紧急和重要程度对民企外汇购买价格予以不同程度的优惠。
   三是借助香港国际化平台,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
   (四)通过援助+投资方式,重点支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国际通道工程建设和农林开发建设
   充分利用外汇储备,通过援助、投资的方式,以战略通道、产业基地、合作平台、交流窗口为重点,推进国际大通道建设,是构建合作与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内容。
   一是围绕国家及沿边省区建设国际大通道的部署,建立专属商贸流通集散区和公共信息平台,共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大交通运输网络。
   二是加强矿产资源加工、生物资源开发、新型能源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三是共同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口岸配套功能。在跨境经济合作区内建立外贸加工或保税仓储园区,支持两地企业“走出去”,参与周边国家的资源配置、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
   (五)依托于多边合作机制,鼓励各国运用外汇储备共同注册成立区域内国际化的政策性开发金融机构
   国际货币合作的方式有国际融资合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建立联合汇率机制、建立单一货币区5种。我国可依托多边合作机制,鼓励各国运用外汇储备共同注册成立区域内国际化的政策性开发金融机构。以东亚地区为例,目前东亚金融合作实质上仍处于国际货币合作的国际融资合作这一初级阶段。美元的不断贬值以及中、日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持有的高额外汇储备,已经危及国际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行。现在区域合作已成为全球的发展趋势,在东亚区域内成立外汇储备基金标志着东亚金融合作发展到第二阶段——联合干预外汇市场阶段。我国利用外汇储备,参与建立区域性外汇储备基金或区域内国际化的政策性开发金融机构,对稳定区域金融环境,改善参与国的金融系统,规避金融危机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马强,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