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出版单位融资模式探索
2012-12-29沈璐
中国经贸导刊 2012年4期
摘要:本文将BOT及其演变模式运用于公益性出版单位的融资方式,并提出了可以将福利彩票运作机制引入到公益性出版单位融资渠道上的创新性构思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对公益性出版单位融资模式的探索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公益性出版单位 融资模式 福利彩票运作机制
随着出版单位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提速阶段,绝大部分的出版单位进入市场化经营状态,而过去由部分企业转制前所承担的事业性任务和公益性任务则由公益性出版单位接受、保持并发展。所以只有推进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的发展,加大对公益性出版单位的投入才能让国家在舆论宣传导向方面无后顾之忧,在发展出版单位市场化的同时,确保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方向。过去的公益性出版单位因财政性投资效率低下,在发展中面对很多困难和障碍,如何找到适合公益性出版单位的融资模式迫在眉睫。因此本文将把BOT及其演变模式运用于公益性出版单位的融资方式,并提出将福利彩票运作机制引入到公益出版单位融资渠道上的创新性构思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对公益性出版单位融资模式的探索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公益性出版单位的新型融资模式探索
传统上公益性出版单位融资的方式都是通过政府渠道,有财政支出、税收优惠、政府采购、专项基金等。虽然政府在公益性出版方面的投资逐年增加,但从其占GDP的比重以及增长速度上看是很小的(见表1),2002—2008年文化体育传媒的财政支出费用占GDP的比重不到1%,甚至有些年份支出增长率呈负增长。
这足以显示政府在文化体育传媒支出的资金短缺。所以,为了公益性出版事业长足的发展,必须探索更多的融资渠道,以保公益事业建设有一个强健的资金保障后盾。公益性出版作为一项惠及大众的公共项目,可以借鉴国内外的一些成功融资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也可以通过创新进行融资。
二、BOT融资模式应用于公益性出版单位的构思
公益性出版单位的出版物具有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特性,能够对社会产生正向外部效应,所以,在其建设发展中可以考虑运用一些流行的融资模式进行融资,以缓和其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由于公益性出版单位具有事业单位的性质,其所有权原则上是不能私有化的。同时公益性出版物是为了大众的福利事业,所以政府不可能允许经营公司采取垄断价格,或者以高额利润为目标,只能保证收回成本并略有盈利。根据以上分析,BOT以及由其转化的融资模式BTO可适用于公益性出版单位的融资。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造—运营—移交的方式,其雏形发端于19世纪后期的北美大陆,这种方式具有民营化、全额投资和特许期等特点。由于这种模式能够很大程度上吸收民间资金,并且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得社会资源更加合理的配置。因此,BOT模式很快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并发展出多样化的形式。BTO模式下,政府通过授权项目公司扩大公益性出版社的建设,充分吸收社会上的闲余资金,并且由于项目公司以企业化的决策方式进行方案优选,将建设成本做到更低,节省资源。项目建成后所有权归政府,这符合事业单位的原则,而经营管理归项目公司,使得项目公司的优势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得以充分利用,从而使出版物的成本再次降低,公众消费负担也降低。这一系列的高效率运作,不仅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资源,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和公众消费的负担,这将是一种科学、可持续的公益性出版融资模式。
三、公益性出版单位融资模式的创新思考——建立“公益出版彩票机制”
在经济学分析中,社会效用最大化的启示是: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每人都拿出自己消费的少部分就能够很大程度地增加整个社会效用。这意味着作为对社会有着很大的正外部效应的公益性出版物,公益性出版单位的融资来源可以考虑让社会大众参与进来。比如像福利彩票的运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下面通过对建立“公益出版彩票机制”作为公益性单位融资渠道的理论依据、现实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来说明这一创新的融资模式是很有社会意义的。
对于彩票机制融资的理论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的例子。早在1984年Cornes和Sandler就提出了一个准公共品模型。他认为彩票具有准公共品的性质,对于博彩者而言,既有机会赢得奖金,也可以将购买彩票的出资当作是对公共品的捐助。彩票作为一种独特的准公共品筹资机制是有效的,它能比纯公共品自愿捐赠机制提供更多的公共品。在Cornes和Sandler的研究基础上,John Morgan和Martin Sefton(2000)利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对结论进行了验证。根据实验,捐赠主体会平均捐出28%,而购买彩票方式下支出比重会增加76%,减去40%的返奖组织成本,高于自愿捐赠的比重。在另一个实验中,调整了异方差的影响,结果变为:捐赠主体平均捐出40%,而购买彩票方式支出比重增加52%,减去10%返奖组织成本仍高于自愿捐赠比重。并对第二个实验结论在公共品供给上作了理论预测:奖金额增加一倍后,支出比重增加到79%,而如果回报将为零,购买支出比重降为12%,与Morgan的静态模型吻合。
张亚维在其著作《博彩行为:一个理论框架及中国实证分析》中,研究了博彩行为对政策的效果,其通过建立模型,求解效用最大化,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通过博彩筹集的公共资金要超过其他资源方式筹集的资金。第二,筹集的公共物品资金随着博彩奖金规模的增加而增加。第三,博彩参与者会根据公共物品的回报不同而变化,如果回报率降低,那么购买额相应减少,只有在公共物品有效即为公众所需要的前提下,博彩购买才能抵补奖金发放后仍有剩余,博彩筹集资金的方法才有效。这些研究结论给建立“公益出版彩票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建设机制的指导。
自2003年2月“双色球”上市以来,双色球就以“大奖大,小奖多”的优势在彩票市场上独占鳌头,特别是近几年的多次派奖活动,尤其是2009年元旦开始实施新的派奖规则,即奖池过亿时高等奖实行“523”派奖政策,2元就可冲击1000万元的超值一等奖,使得双色球魅力四射,销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福利彩票共销售755.83亿元,筹集公益金约248亿元。2009年福彩销售比2008年增加了152亿元,增幅达到25%。其中双色球全年销量340.14亿元,比上年增长37.54%。截至2010年7月20日晚,中国福利彩票双色球进行了第2010083期的开奖,随着当期开奖结束,双色球2010年的销量已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0.16亿元,筹集公益金70亿多元。
由此可见,福利彩票的发行是一个很成功的大众融资的例子,其每年可以筹资几百亿,如果按200亿元计算,这一数字大概相当于政府财政支出的1/5(2008年政府财政支出文化体育传媒经费1095.74亿元),是一个相当大的数目。这无疑是一个公益出版单位筹集公益资金的好渠道,是建立“公益出版彩票机制”融资的现实依据。同时,由于福利彩票多年的成功运作经验,这又为建立“公益出版彩票机制”带来了信心,使其具有操作的可行性。
通过“公益出版彩票机制”让大众参与游戏而筹集社会资金,个人在追求自身兴趣和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又使公益性出版单位的资金来源更充足,从而能够为社会的公益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如果我们能将福彩机制引入到公益性出版融资渠道上,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参考文献:
①扬大楷.投融资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②张亚维.博彩行为:一个理论框架及中国实证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2
③Cornes R.Sandler T.,Easy Riders,Joint Prpduction and Pubblic Good[J],Economic Journal,1984,94,580-598.
④ John Morgan,Martin Sefton,Funding Public Good with Lotteries:Experimental Evidence[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0,Vol.67,785—810.
⑤赵文英. 我国公益性新闻出版业财政性投融资动因与改造研究. 湖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04
(沈璐,1982年生,贵州贵阳人,贵州财经学院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