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台湾制造
2012-12-29孟繁佳
中国周刊 2012年1期
最近在台湾电视节目上,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广告,一大群社会名流,演艺明星,摆着POSE说,我爱MIT。搞半天也没整明白这个MIT到底是个啥玩意儿,那些明星名流们手里拿的也不是同一件东西。问老婆,她说这还不好理解啊,亏你还是个文人,MIT就是Made In Taiwan的字母缩写。
噢,Made In Taiwan,那我有可聊的了。
去年回台湾,丈母娘跟我说,门口骑楼底下停车的地面有些破损,下雨天总是积水。她想找人修补一下。台湾人工贵得可怕,这巴掌大的一块地儿,人工费估计在北京能修一间房。我自告奋勇,准备亲自操刀上阵,给丈母娘一个惊喜。可转念一想有些头大,台湾毕竟不是大陆,一来不知市场有没有我需要的材料,二来应手的家伙没有,也得去淘换。
那年在北京大钟寺金五星小百货批发商城买了一把老虎钳子,回家钳铅丝,结果铅丝没断,钳子头折了。这台湾工具该不会也这般孬种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个应手的工具,那活儿就不漂亮,要是玩现了,脸可就丢大了。可就为了这么点儿活,去专业店买工具,又是浪费。反正胡思乱想着,按着老婆指点的方向就到了台中建国市场。
这市场跟大陆差不多,什么都有,其中有条专卖电动工具和五金工具的通道。我挨个巡视了一遍,知道哪几个摊有我要的工具。细挑起来才发现,这里卖的工具,几乎一点瑕疵都没有,从包装到外观,拿在手里的手感和分量,给我感觉这可不是大陆小商品市场能见得到的真家伙。问摊主,发现价格也不是地摊的价钱。最后,比了几家都是一个结果,根本就不讲价。没辙,只得随便找了一家掏了银子。
我问摊主,您这工具也贵得离谱啊,在大商场也不过这价儿,为什么不便宜点呢?
摊主一边找钱一边说,一听砍价就知道您是大陆来的,我们这不讲价,讲价就不诚信了。
我倒觉得奇怪,为什么讲价就不诚信了呢?
他递给我工具说,您看看这工具,是做得粗制滥造还是偷工减料了呢?
我说当然是货真价实了,不然我干吗比了好几家选您这个呢?
他似乎怀疑我的说法,问我,难道别人家的工具比我这里差?
这真把我问住了,本来嘛,咱就是因为哪家的工具都相差无几,才随便找了这家买。被摊主一问,还真不好意思了。
摊主一看我卡住了,也笑了笑说,我们这里的货物都一样,谁不知谁家的货啊。台湾制造的商品,质量是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要是质量不好,根本就不可能有市场。既然是真材实料,为什么要降价呢?在台湾,降价商品多是因为过时了。这样跟你说吧,在台湾,只要是台湾制造,就不可能讲价,若是能讲价的,准是大陆货。
回家,我将摊主的话跟老婆讲,老婆说,他说得没错,在台湾最怕买到台商在大陆代工的。要辨别这一点,从能不能砍价上就能知道。
还有一次,带着在中关村买配件的砍价精神,我和小舅子一起去了台湾“3C一条街”。小舅子精明得很,我想买一只移动硬盘让他砍砍价。他倒好,柜台老板报多少价,他就付了多少钱。我忍了忍,出门问他,柏铭,你怎么不砍砍价,别被摊主宰了。
小舅子憨憨地笑了笑,怎么会呢姐夫,你以为这是在大陆啊。人家报的价就是实价。
我问他,是不是又跟我上次在建国市场买工具一样的道理呢?
他告诉我,无论高科技商品还是日常五金工具,一般来说,不会有低质量的产品流进市场,台湾市场就这么大,以次充好的产品一旦低价流入市场,企业的信誉就会一落千丈。不像大陆,市场无限,再便宜的货都有市场,商家也愿意和厂家共担信誉风险,大不了市场做烂了,就关掉再去开一家新的。
台湾也走过大陆今天类似的历程,当年和日本货相比,台湾就略逊一筹了。当注重品质的买主群体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时,质量与诚信就决定了市场,以价格取胜的时代毕竟不是长久的。
不过,最近一两年,我也发现了台湾制造中一些不好的苗头。由于大陆对台湾部分商品的大量采购,不管什么样的产品,大陆这边都照单全收。在利益面前,有的台商就丢弃了质量与诚信。大陆这边说帮台湾同胞解决了库存积压,有的台商则以次充好,高价出货。
我有点搞不明白,这对于MIT,是福呢还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