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招子:元代的戏曲海报

2012-12-29颜湘君

书屋 2012年8期

  元代是我国传统戏曲繁荣时期,不仅剧目多,创作者多,而且有比较固定的演出场所——勾栏,在演出前常常向观众预告,这种预告演出的古老海报形式就是招子,有时候也叫招贴或招帖。招子主要悬挂或张贴在勾栏、茶肆和通衢大道上,预告伶人姓名、演出时间及演出剧目等内容,已与现代海报意义相同。
  如《全元曲》杜仁杰套数【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
  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快活。桑蚕五谷十分收,官司无甚差科。当村许还心愿,来到城中买些纸火。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纸榜,不似那答儿闹穰穰人多。
  【六煞】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的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说道:前截儿院本《调风月》,背后幺末敷演《刘耍和》。高声叫:赶散易得,难得的妆哈。
  从一个来自乡里、不认识勾栏的庄稼汉眼里看来,勾栏前吊着个“花碌碌纸榜”,这正表明招子是用彩色纸制作的。
  《全元曲》无名氏《宦门子弟错立身》第十二出:
  (生上)(看招子介)(白)且入茶坊里,问个端的。茶博士过来。(净上白)茶迎三岛客,汤送五湖宾。(见生介)(生白)作场。(分付请旦介)
  完颜延寿马因恋女伶王金榜,从家中逃出,到处找她,后因在茶房门口看见演戏的“招子”,方才达到目的,可知,在招子上面确有演员的名字。
  山西赵城县霍山广胜寺有元代壁画,上题“大行散乐中都秀在此做场”。冯沅君以为,“这恐怕也是招子之属”〔1〕。因此,可以作为招子上载有优人名字的一个旁证。
  《全元曲》睢玄明套数【般涉调】耍孩儿咏鼓【二】
  这厮则嫌乐器低,却不道本事捋,曾听的子弟每街头上有几篇新曲相撺,不是两片顽皮吃甚幺·但唆着招子都赸过。排场上表子偷睛望,恨不得街上行人将手拖。但场户阑珊了些儿个,恨不得添五千串拍板,一万面铜锣。
  因为演出者唱曲的本事弱,所以,街上行人一看见他们贴出的招子就赶快走开,免得被吆喝进去捧场,于是,就有下面所说的,恨不得用手去把街上的行人拖进来。
  元时纵非职业艺人,在卖艺时,他(她)们也用招子以广招徕。如《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之一的《张协状元》,写女主角贫女赴京寻夫,被高中状元的张协赶出去,不得不卖唱返家的场面有:“旦提招子上。”〔2〕
  招子是最古老的商业传播形式之一,非商业组织及个人有时也用此宣传方式,它具有传播信息及时、视觉冲击力强、成本低、制作简便等诸多优点。
  首先,招子传达的信息是有时限的,贴出的时间是演出前一天,时效性非常强,达到了良好的宣传目的。
  《全元曲》无名氏《宦门子弟错立身》第四出:
  (虔上)(白)……老身赵茜梅,如今年纪老大,只靠一女王金榜,作场为活。本是东平府人氏,如今将孩儿到河南府作场多日。今早挂了招子,不免叫出孩儿来,商量明日杂剧。孩儿过来。(旦上)……(白)娘万福!(虔)孩儿,叫你去来,别无甚事,只为衣饭,明日做甚杂剧·(旦)奴家今日身已不快,懒去勾阑里去。(虔)你爹爹去收拾去了。(旦)我身已不快,去不得。(虔唱)【桂枝香】孩儿听启,疾忙收拾。侵早已挂了招子,你却百般推抵。又不知你每,生着何意·生着何意·教娘呕气。靠着你,这的是求衣饭,不成误了看的。
  女伶王金榜一家靠四方演戏为生,从她母女二人的对白里可发现,第二天要演出,头天就要挂出招子招徕四方看客。招子已经挂出去了,即使身体不适,也要出演,不至于耽误看戏的。
  《全元曲》无名氏《汉钟离度脱蓝采和》第一折:
  (正末上云)小可人姓许名坚,乐名蓝采和,浑家是喜千金,所生一子是小采和,媳儿蓝山景,姑舅兄弟是王把色,两姨兄弟是李薄头。俺在这梁园棚勾栏里做场,昨日贴出花招儿去,两个兄弟先收拾去了。这早晚好勾栏里去。想俺做场的非同容易也呵!(唱)【仙吕】【点绛唇】俺将这古本相传,路歧礼面,习行院,打诨通禅,穷薄艺知深浅。【混江龙】试看我行针步线,俺在这梁园城一交却又早二十年。常则是与人方便,会客周全。做一段有憎爱劝贤孝新院本,觅几文济饥寒得温暖养家钱。俺这里不比别州县。学这几分薄艺,胜似千顷良田。(云)来到这勾栏里也。兄弟有看的人么·好时候也,上紧收拾。
  蓝采和在勾栏里演戏也是头天先贴出招子,次日正式演出。这正是元时戏曲演出的惯例。
  其次,招子色彩鲜艳,视觉冲击力强。招子受纸幅的空间制约,承载的戏曲演出信息既明确又有限,发布的时间又较短,所以招子要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和影响力,通常会使用视觉冲击力较强的色彩,以达到快速刺激观众,引起观众对演出信息的注意的效果,故而又称“花招儿”。
  再次,招子用幅纸制作而成,费用低廉。
  元代戏曲招子具有重要的传播学意义:不仅实现了戏曲演出消息的播报功能,而且是元代戏曲繁荣的象征,更对明清时期的曲艺活动影响深远。
  明代朱有燉《诚斋乐府·新编宣平巷刘金儿复落娼》:“【混江龙】……今日个酒席中求标手散了些美恩情,明日个大街头花招子写上个新杂剧。”〔3〕
  晚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见那墙上贴了一张黄纸,有一尺长、七八寸宽的光景,居中写着‘说鼓书’三个大字……只不知道这是什么事情,别处也没有见过这样招子。”“白妞是何许人·说的何等样书·为甚一纸招贴,便举国若狂如此·”〔4〕
  可见,明清时期招子仍然是曲苑中盛行的广告招徕形式,可视为元代勾栏习俗的遗留。
  注释:
  〔1〕冯沅君:《古剧说汇》二“古剧四考跋”一五“做场考:招子”,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六年一月初版,第65—66页。
  〔2〕《张协状元》第三十七出“贫女乞食回乡”,《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钱南扬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66页。
  〔3〕(明)朱有燉:《诚斋乐府·新编宣平巷刘金儿复落娼》,上海涵芬楼影印本,页一。
  〔4〕(清)刘鹗:《老残游记》,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