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过渡演绎精彩思想品德课堂

2012-12-29马艳红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2年6期

  精彩的导入、生动有效的学习过程、画龙点睛的结尾,一堂好课如行云流水般给人美的享受。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注意到活动设计的巧妙、教学方法的独特、师生活动的精彩,却忽略课堂过渡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如果说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是一颗颗美丽的珍珠,那么课堂过渡就是串起这些珍珠的线,巧妙的过渡会使课堂教学流畅、层次清晰,使课堂形成一个统一的逻辑整体。因此,在教学中,重视课堂过渡的有效设计,会使课堂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感。
  过渡环节的设置及过渡语的准备是备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过渡是为了更好地衔接各个环节,它并不直接为教学内容服务,它只是课堂的点缀,有点儿“花瓶”的感觉。其实不然,过渡也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来设置。过渡在整个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应该既能准确地对前面的内容进行科学的总结,又能激起学生学习后面内容的强烈兴趣。如果不贴合目标设置过渡语,是起不到这一作用的,相反还会使我们感到牵强附会,生搬硬套,会使教学环节不连贯,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我爱你,中国》一课时,在完成“祖国可爱”的教学后,我选取了《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作为过渡,它虽然能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有效内化,却对学习下一环节“民族团结”作用不大,起不到启下的作用。通过多次反思总结,我改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来过渡,这首歌既能很好地表达对祖国的爱,又能体现各民族团结统一的主题,为下面“民族团结”部分知识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在过渡内容的准备上,既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一、穿针引线,巧妙安排
  找准了符合目标要求的过渡内容,还要安排适合教学内容的过渡形式。每个过渡衔接的是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此过渡形式应灵活多样,为不同的教学内容服务。我们既可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也可以通过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总之,过渡形式切忌单一、呆板,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会使课堂失去活力,使学生最终失去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课时,在学习“交往的内圈与外圈”内容时,我的教学设计是通过一组学生从小到大的照片引导学生认识交往范围的变化,笔者在出示完照片后设问:“从照片中你看出什么变化?”对此,学生的反应并不热烈,这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随后的教学中,我加了一个小小的过渡:“猜猜他(她)是谁?”一下子,学生的好奇心得以激发,纷纷猜测。猜出照片的主人后,我们请主人公对照片进行介绍。学生在对照片的分析中对交往的内圈、外圈有了清楚的认识,于是本环节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了。因此,过渡形式在设计上要灵活多样,既要有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要有启发性,以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还要有思想性,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总之,我们只有巧妙设计过渡环节,课堂才会大放异彩。
  二、飞针走线,灵活运用
  虽然我们对各个环节的过渡都做了预设,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灵活运用,不能照本宣科,死板地固定在预设好的框框里。因为课堂是动态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可能会因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偏离预设轨迹,也可能会因师生互动产生新问题而超出我们的预设,还可能因学生的一个疑问激起新的思维火花提升了预设。我们不可能预测到每一种状况,所以当预设发生变化时,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预设好的过渡进行及时灵活的调整,千万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否则会使过渡生硬、缺乏生命力,影响课堂的整体效果。例如在学习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课时,课堂导入以小游戏的方式进行,在游戏结束向学习内容过渡时,我设计的过渡语是:游戏可以重来,人生不能重来。但在谈游戏给自己的启示时有学生引用了这句话,如果教师进一步重复,就达不到当初预设时的效果了,于是,我及时进行了调整:“人生没有返程票,有时我们做过的事情很难加以补救,因此我们应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一起探讨的问题。”由此可见,课堂的动态生成性要求我们在课堂应用中灵活多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儿就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本领,就像裁缝师一样能够飞针走线,灵活熟练地串起一颗颗美丽的珍珠,使我们的课堂熠熠生辉。
  只要我们细细揣摩、巧妙设计、灵活运用,课堂过渡便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开启学生的智慧、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共鸣。我们的课堂也会充满生气、灵动多彩,教学才会自然流畅、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