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调查

2012-12-29陈英涛陈巧玲李晓丹

关键词:制度政治大学生

陈英涛,陈巧玲,李 文,李晓丹

(厦门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福建厦门,36102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时期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了广泛的民主权利,并积极投入到参政议政中来。高校大学生是一个最富生命力、最活跃和最敏感的青年群体,他们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是改革开放的全程受益者。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认知、政治认同、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直接影响着当今中国的政治稳定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态势。关注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就是关注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完善和提高,就是关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现状如何呢?为此,我们展开此次调研。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总要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确定自己的身份,如把自己看作是某一政党的党员、某一阶级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觉地以组织及过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

政治认知是指政治主体对于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作用和这些作用的执行者以及政治制度的输入和输出的知识和信仰,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泉州师院、华侨大学、嘉庚学院、厦门软件学院等高校在校大学生(包括专、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为主要调查对象。

研究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及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小型座谈会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95份,有效率为93.82%。其中男生占54.2%,女生占45.8%。以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泉州师院、华侨大学、嘉庚学院、厦门软件学院等高校作为调查对象的总体,兼顾学校的不同类型、专业的差异以及学生年级的不同。调查采用分层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抽取调查样本。调查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政治制度认同的现状分析

群体的政治认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该群体对一个国家、民族或共同体的政治认同感、归属感。因此,课题组的调查从新时期大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认知方面入手。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对抽象的规范意义上的我国政治制度了解不足,只有5.2%的学生表示很了解我国政治制度,43.4%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而42.8%的同学表示了解较少,有5%的学生选择不了解。再如,大学生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表示都有了解,但能准确地说出具体内容的不到50%。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在政治制度的理性认知方面还存在缺陷。虽然如此,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情感依归或认同比较强烈。他们对直观的、形象的政治象征认识也很清楚。比如,75%以上的大学生非常认同我国现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75.3%的大学生认同我国以《宪法》为根本大法(见表2)。31.2%的大学生认为我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很好地促进了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54.8%的大学生认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团结,但还是会偶尔出现民族问题,需要加强和改进(见表3)。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表2 宪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表3 我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看法

(二)大学生对政治效能认同的现状分析

新时期的大学生对政治工具和政府发挥的作用、政府效能等认同度总体较高。对法律政策等政治工具有较为务实的认同感,75.3%的新时期大学生认同我国以《宪法》为根本大法的法律体系在实际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其中23.9%的大学生认为我国能够体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54.8%的学生认为基本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但是一些配套的法律和规范不够。新时期的大学生对国家尊严和祖国统一等重要事件尤为关注,支持、认同政府在这些事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49.6%的人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发展取得飞速发展,27.4%的学生认为没有明显差别,意味着一国两制下,香港和澳门仍保持原有的制度可持续地发展(见表4)。69.3%的大学生对党中央和国务院在21世纪的头几年所制定的政策给予充分肯定的评价,其中19.6%的学生认为这几年的总体成效显著,49.2%的学生认为表示较有成效(见表5)。

对我国政府作用的发挥最满意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西南抗旱、抗击非典、HINI流感等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两岸关系(两岸三通)取得的成就(见表6)。他们认为政府效能发挥作用让他们满意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37.4%),其次是政治体制符合我国国情(26.9%),最后才是领导人能力突出,领导有方(18.8%)。而他们对政府在反腐倡廉、教育发展规划和司法公正方法则表示不满意,认为最需要改进的是政府廉洁自律、消除官僚主义和教育体制这三方面(见表6)。在看待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会议问题上,当前大学生只有23.4%认为它们是解决各种问题的有效途径,而32.4%的大学生认为只是走过场,还是政府说了算。

表4 一国两制下香港、澳门发展情况评价

表5 对我国政策总体评价

(三)大学生对执政党认同的现状分析

新时期,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较高,表现为积极地追求思想进步。在问卷调查所罗列的九个之多的政党中,中国共产党的知晓率最高,其次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再则是中国民主同盟。26.3%的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长期执政表示很赞同,50.7%的大学生较同意,但也有2.3%的学生表示否定。另外,10.8%的同学认为身边的党员十分优秀,能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31.2%的大学生认为身边的党员表现比较突出,是自己努力的方向。这表明,当前大部分左右大学生从认同逐渐内化为自身努力的方向或行动,并较自觉地以组织及过程的规范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58.5%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于入党首要动机的调查中,当前大学生多是积极的,坚持共产主义信仰、以党员标准自我要求、主动为他人服务等是他们的首要动机(见表7)。访谈中,大多数人高度评价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集体,具有高超的领导水平。他们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积极进取,说明了党在大学生中具有较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从职业选择的调查中,我们也看到当前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与追求。当前大学生最愿意选择的职业是公务员(30.8%),其次是自由职业者(26%),再次是大型国企职工(18.7%)。当然,这与当前不少大学生的务实心理有关,因为考虑到公务员工作稳定,待遇丰厚。

表6

表7 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的首要动机

(四)大学生政治参与和社会关注度情况分析

政治参与是政治认同的直接体现。调查发现,新时期大学生政治参与愿望高且社会关注度高,但政治参与实践较少。他们有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活动的热情,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社会重大事件,主动参与志愿者服务、义务献血或其它社会公益活动。当问及是否会参加民主选举活动时,41.3%的大学生表示“一定会,民主选举是大学生参政议政的重要体现”,21.8%的大学生表示“应该会,大家都参加我就参加”,只有14.3%的学生表示“不会,不关心这个”。调查显示,17.5%的学生经常参加过志愿服务、义务献血等活动,57.9%的学生偶尔参加,19.9%表示想参加,但没有机会,只有4%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对于汶川地震、西南干旱、玉树地震等事件,有22.3%的大学生看到相关新闻报道后,立即捐款捐物,65.1%的学生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积极捐款捐物。他们对于西部支教、大学生村官等大学生支援西部服务基层的形式非常认同,81.9%的学生认为有意义,并表示会参与(见表8)。

表8 对于西部支教、大学生村官等大学生支援西部服务基层的形式的看法

四、小结与思考

本次有关大学生政治认同的调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时期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取向等。调查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新时期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状况随着社会进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呈现出积极的、良性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一是新时期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关心国家大事,认同民族统一,对国家尊严和祖国统一等重要事件尤为关注,对国家与民族的前景乐观、自信。二是对执政党的认同感高、认同执政党的政治效能及其政府发挥的作用,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在党的指导下所取得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成绩,对我国在国际声誉的影响力有较高认同。三是新时期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有所增强,多数大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洞察和鉴别各种社会思潮、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的热情和意识高。但不可否认地是,我们也发现由于大学生所处年龄段及其具有的政治人格特征,加之外界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新时期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政治认知有所欠缺,一部分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同时,我们也发现,新时期大学生政治认同在不同年级有一定的差异。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新生与其他年级学生相比,对于民族、国家制度、国家效能、政治参与的认同更为积极,表示肯定和满意的程度比例略高。如一年级大学生对于我国政策总体评价高于其他年级,25.1%的一年级大学生认为成效显著,49.9%的一年级学生认为较有成效;而17.4%和49.3%的四年级大学生认为成效显著和较有成效。但在对执政党的认同相关问题的回答显示,高年级认同度较高,82.1%的四年级学生表示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最多,略高于77%的一年级大学生表示了解中国共产党最多。高年级学生对于不同党派了解的信息较多,职业选择更倾向于公务员,选择的原由更为务实,对于贪污腐败的惩治措施上表现得更坚决、更理性。在社会关注度上差别不太大,但三年级同学在义务献血、响应国家号召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参与度较高,一年级同学则表示参与实践的愿望更为强烈。这与低年级学生刚从高中进入大学,中学政治课和思想法律道德修养课等正式课堂教育的影响较大,而主动思考和参与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反映出更多质朴纯洁的国家、民族和政府认同的情怀,并在识记政治制度相关问题上略胜一筹,但实践与运用上有所不足。高年级大学生在思想上趋于成熟,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在政治认同上表现出更多的自主性和主导性。在政治认同影响因素上,家庭因素对于高年级学生影响更大,而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的影响,一年级学生比四年级学生认为更大。

此外,对政治认同与性别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男、女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回答没有明显差别,对政治问题的看法较为一致。只是在政治制度认同上,女生更为理智,评价中性略微多些,男生在政治情绪上显得更为冲动些。如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问题上,58.9%女生认为“一定程度上有利民族团结,但需加强改进”比男生51.3%多,但32.8%男生回答“促进团结”是非常肯定的选择,略高于女生的29.3%。这可能与女性的性格特征相关,女生心思更为细腻,考虑问题总想顾及方方面面,因此有时评价犹豫成分或不太肯定成分反而更多。此外,在政治认同影响因素上,女生选择“家庭(42.9%)”、“学校(58.1%)”因素高于男生(33.7%、49.8%),社会因素在男女生政治认同影响上差异。

大学生政治认同作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体系和社会个体互动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因素及个体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有关部门应该在了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内外因素,积极探索如何进一步提高新时期大学生政治认同途径与水平,不断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感和使命感。

[1] 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张绍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 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3] 王玄武.政治观教育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

[5] 杨德广.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6] 王欣.政治文化发展与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

[7] 丁忠甫.政治认同研究——我国政治认同的基础性分析[D].上海大学,2005.

猜你喜欢

制度政治大学生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