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胶州市李哥庄镇构建“116”农村火灾防控体系设想
2012-12-29孙运良
孙运良
(胶州市公安消防大队,山东 青岛 266300)
农村消防工作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深入细致地做好农村消防工作,是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以胶州市李哥庄镇农村消防工作为例,近年来,相关部门虽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村消防工作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在某些村庄消防工作仍是一片空白。长期以来,农村消防工作受居住面广、农民文化水平低及民族习俗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火灾起数和火灾损失居高不下。为有效改善农村火灾多发局面,不断提高农村消防工作水平,现针对胶州市李哥庄镇当前农村消防安全形势,提出构建“116”农村火灾防控体系,进一步防治农村火灾的对策和建议。
李哥庄镇位于胶州市东部,距胶州市区20余公里,辖区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6.8万人,共辖43个村(居委会),是全国百强镇、出口创汇十强镇、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镇共有外资企业120家,内资和民营企业320家,个体工商户516家,民营经济繁荣,产业结构独特,加工制造业发达,形成了以世界500强拉法基为龙头的建材业,以大洋集团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以大昌制帽为龙头的制帽业,以龙丰集团为龙头的发制品制造业,以联谊公司为龙头的木制品制造业五大主导产业,全镇GDP25亿元。近年来,随着李哥庄镇经济的稳步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和城镇化的建设迅速发展,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和火灾因素大量增加,消防安全工作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速度。
1 李哥庄镇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1.1 农村火险隐患十分严重。(1)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耐火等级低。由于经济实力、历史原因和当地农村建筑风俗等方面因素,镇内建筑大多为砖木、土木结构,而且联片建造,没有留出防火间距,没有设置防火墙。(2)农村的生活习俗形成消防安全隐患。大多数农村在房内用柴草、秸杆生火做饭、取暖,在房屋附近焚烧垃圾等,这些人为活动有可能引发火灾事故。而在村中胡乱堆放柴草,则进一步加大了火灾荷载、占用了防火间距。(3)电器火灾呈上升趋势。农村的电线很多由于敷设年代久远,电线已陈旧老化,加之有老鼠等动物啃咬,绝缘破损严重;农民安全用电常识的缺乏,电线乱拉乱接、接头松动等现象严重;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设备增多,造成电线过负荷现象严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和贪图便宜心里的影响,致使不合格的电器设备大量使用,这些都是造成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4)消防设施严重缺乏,自防自救能力差。农村地域广,分布散,道路崎岖,交通不便;通讯设施差,信息不畅通;灭火设施奇缺,不少农村还缺水严重,自救能力差。一旦发生火灾,由于报警不及时、初期火灾处理不力而错失灭火良机,致使小火酿成大灾。
1.2 农村火灾形势十分严峻。近几年,农村火灾四项指标呈上升趋势。李哥庄镇近两年发生火灾80余起,占全市火灾的20%,损失占30%。由于农民物质基础薄弱,通常是一场小火就会使一个家庭致贫或返贫,给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
1.3 消防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十分淡薄。由于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和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致使农民缺乏防火、灭火和消防法律知识。在农村,小孩疏于教育与管理,玩火致灾事故远多于城市;无视法纪,因泄私愤,报复放火事件也多于城市;有法不依,有章不循,防火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的现象比较普遍。
1.4 农村消防安全管理近乎空白 。由于城市消防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警力有限,多年来,消防管理的重心一直落在城市。加之农村地域广、交通不便、组织分散,致使农村消防工作成为消防管理的空白点和盲区。农村基层干部大多未经消防培训,消防知识相对贫乏,消防管理水平落后。平时也无暇顾及消防安全工作,农村消防组织建设、消防制度不健全,消防管理工作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1.5 农村火灾扑救“远水不解近渴”。公安消防队伍驻扎在城区,接警出动扑救农村火灾的感觉就是“鞭长莫及”,消防车通常要在路上行驶30分钟才能到场,到场时已贻误最佳灭火战机。加上农村水源匮乏等原因,常常形成“小火酿成大灾,大火一烧而光”的局面,有时还引起一些不明真实情况的群众不满,影响警民矛盾。
综上所述说明,李哥庄镇消防工作薄弱的关键是政府领导责任发挥不够;监管部门责、权、利不清,积极性不强,工作深入不够;组织体系建设不健全,管理脱节;宣传教育不到位,消防意识没提高。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尽快将农村消防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系,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而当务之急是首先控制农村火灾四项指标上升势头,确保农村不发生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这是创建“平安乡镇”的根本保证。
2 构建“116”农村火灾防控体系设想
李哥庄镇政府不等不靠,决心从难点入手,酝酿建设农村火灾防控新体系。按照党委政府领导、社会齐抓共管、责任明确、标准符合实际、体系保障有力、效果显著长久的构建原则,组织专门班子,立足突破瓶颈,吃透法规政策,对全镇消防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在研究标准、制度建设的同时选择经济条件较好的李哥庄镇河荣一村进行工作试点。认真总结经验,反复论证标准,初步总结出了符合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要求,贴近李哥庄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消防工作新机制,为提升李哥庄镇创建“平安农村”进行了有效尝试,提出了构建“116”农村火灾防控体系。
2.1 “一级一责,履行六项职能”。市、镇、村三级应加强对农村火灾防控体系建设的领导,各级建立健全消防组织,制定工作措施,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乡镇具体管理、各村立足自救、村民积极参与”的“116”农村火灾防控体系。
胶州市:落实本级消防安全责任目标。履行好在农村火灾防控体系中的六项领导管理职能:(1)履行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领导职能。(2)履行指导、督促乡镇编制消防规划、制定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计划和农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发展目标并确保贯彻落实的职能。(3)履行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在农村消防工作中的责任,把农村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范畴进行同步研究的职能。(4)履行组织领导建立农村火灾防控体系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使农村消防工作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职能。(5)履行组织部署,指导解决村镇及乡镇企业的消防安全重大问题,整改火灾隐患,督促检查消防工作意见、措施落实情况的职能。(6)履行领导消防知识教育宣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领导农村火灾防控体系内部培训教育工作的职能。
乡镇一级:落实本级消防安全责任目标。乡镇在农村火灾防控体系中的六项管理和建设职能:(1)建立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履行对乡镇农村火灾防控体系的组织领导职能。督促、指导村级火灾防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2)履行组织、协调处置重大消防安全问题、督促乡镇有关方面整改消防隐患,确保公共消防安全。(3)履行组织领导制订乡镇消防规划并组织实施,制定建设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职能。(4)履行组织构建乡镇农村火灾防控体系经费保障机制的职能。(5)履行制定消防宣传计划,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努力提高群众消防意识的职能。(6)履行建设镇级政府专职消防队的职能。落实有人、有车、有营房、有战斗力、有经费的建设标准。
村一级:落实本村的消防安全责任目标。村委会在农村火灾防控体系中的六项管理和建设职能:(1)组建义务消防队,进行消防培训,建立值班巡察制度。(2)配备一套灭火设备器材。(3)建设一处消防水源。(4)建设一块消防知识宣传阵地。(5)制定《村民防火公约》,组织每户签订公约并落实到位。(6)配备专(兼)职消防协管员,根据实际保障职务津贴。
2.2 “一镇一站,执行六项任务”。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各类乡镇政府专(兼)职等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也是有效扑救初起火灾、保护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乡镇要建立以“政府专职、政府专兼职及政府与企业联办”为主的多种形式消防队,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以适应扑救农村火灾的需要。建立镇政府专职消防队和“365”消防工作室,全方位开展消防工作,扑救乡村火灾,保卫镇的经济建设。
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要按照有人(队长由公安消防大队排出,合同制消防员10人)、有消防车一部、有车库、有营房(200至300平方米)、有战斗力(经过职业鉴定)、有保障经费(政府财政列支)。政府专职队建设外观标准要统一,一并建设“365”消防工作室,派出所分管消防的副所长或消防民警担任指导员并在“365”警务室办公。
镇政府专职消防队是农村火灾防控体系中的中坚力量,按照“一队多能”的标准进行建设,明确职责和权限,负责完成六项任务:(1)镇辖区灭火抢险救援任务,做到能处置一般火灾事故,大火场发挥堵截蔓延的作用。(2)依托“365”消防工作室受理消防业务,按照大队规定的时限及时向建审组转报。(3)消防知识的宣传任务,队内设立消防宣传室,定期宣传消防知识,室外设宣传栏,定期张贴消防宣传材料。(4)完成对村级义务消防队员的消防业务培训任务。(5)配合消防民警对“九小场所”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管理,落实“两个能力”建设标准。(6)建立各村消防协管员联系机制,代表公安消防大队管理各村消防协管员,完成传达上级指示、布置任务、接受信息,组织培训,检查工作等管理任务。
2.3 “一村一员,发挥六个作用”。李哥庄镇共43个村庄,每个村庄配备一名专(兼)职消防协管员,由村治保主任或民兵连长担任,上岗前集中培训消防专业知识,业务受消防大队领导,平时受镇消防队和村委领导,每人每年给予一定的补助津贴(每人每月确保30元的职务津贴,由镇政府拨款20元、村委补贴10元的保障机制落实),建立考核检查制度,对不履行职责的及时撤换。
农村消防协管员发挥六个作用:(1)领导本村义务消防队的工作,组织好日常的管理和训练。组织开展本村火灾防控体系建设,发挥消防工作责任人的作用。(2)制定落实消防安全巡查制度,深入村民家庭进行防火检查制度化,监督《村民防火公约》的落实情况,会排查、整改火灾隐患的作用,发挥消防监督员的作用。(3)组织开展消防知识宣传,组织村民开展防火、灭火常识学习,发挥消防宣传员的作用。(4)定期组织村民开展自防自救的演练,一旦发生火灾能及时报警,并在消防队到场之前,组织村义务消防员处置初期火灾,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发挥灭火指挥员的作用。(5)与消防部门时刻保持联络渠道畅通,在本村发生火灾的第一时间要向消防部门通报现场真实情况,提供消防队半途返回或继续赶赴火场的依据。发挥消防联络员的作用。(6)负责本村消防器材装备的保养、维护和更换,保证处于好用状态。不断完善本村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落实农村消防建设标准带头人的作用。
2.4 “一户一约,掌握六个方法”。每村要制定《村民防火公约》。《公约》由村民委员会组织群众酝酿、讨论,并在村民会议上通过形成,每户必须与村民委员会签订《村民防火公约》,承诺遵守《公约》内容,履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村民委员会委托村消防协管员对村民履行《公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村民违反《公约》内容,村消防协管员有权代表村委提出批评并责令其改正。村委有权根据《公约》规定对违约村民进行处理。
村民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消防协管员学习和训练一些消防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常识和技能:(1)掌握家庭常见火灾隐患的排查和整改方法。(2)掌握发生火灾报警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发生火灾后疏散逃生的方法和技巧。(4)掌握家庭常见初期火灾的处置方法。(5)掌握火灾扑救过程中的安全常识。(6)掌握心肺复苏等几种紧急救护的方法。
结语
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认真分析农村火灾形势、规律以及发生火灾的原因,查找农村消防工作滞后的症结,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切实加强农村的消防规划、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消防组织和消防法规制度,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素质,增强农村抗御火灾的能力。构建“116”农村火灾防控体系的设想,为保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大胆的尝试。
[1]山东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指导意见,省综治办、公安厅、建设厅等七部门,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