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手记
2012-12-29屠强
主编手记
有时候我们会好奇,动物们都是以何种状态在海洋里生活呢?它们每时每刻都是怎样在广阔的大洋中穿梭,又是怎样跨越大洋找到自己的伴侣?它们是独自出击还是结伴而行?其实,这些海洋动物的生活基本可以拿来与人类相比照。比如在人类社会中,有的人喜欢热闹,是典型的“群居动物”;也有的人喜欢特立独行离群索居,是典型的“宅”一族。海洋动物也是这样,各有各的喜好,有喜欢扎堆儿的,有喜欢耍单儿的。总体上来看,喜欢扎堆儿的,一般都比较弱小,它们需要通过数量来弥补自身体积和力量的不足;喜欢耍单儿的,一般都比较强大,它们独自享受捕猎时潜伏与出击的乐趣。但这也并不绝对,一群凶猛的捕食者结伴猎食的场景在海洋中也时常可见。但是不管它们采取哪种方式,都是自身能力与环境状况的最佳匹配,是自然之母提供给它们的不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从生命的角度来讲,不管怎样存在于世,都是对其所处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深海的,周遭暗无天日,很多生物便放弃了视觉,专心发展其他各种感官;浅海的,各种浮游营养源繁盛,很多生物发育出滤食器官,极大地提高进食的效率。当海水温度低时,生物结伴不远千里赶往水温温暖的海域觅食和繁育后代;当后代长成时,它们又会转身离开,回到当初启航的地方。我们探讨海洋生物的这些生活模式,就是为了给读者展示一幅生机盎然的生命画卷,从这个画卷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与环境的抗争与妥协,看到生命在海洋中多姿多彩的静与动,可以推测在这个地球上,即便人类成为了暂时的主人,其他所有生命也绝不仅仅是陪衬和摆设,而应该是丝毫不能被轻视的上宾。
一年前的3月,在日本福岛发生了一场严重的地震灾害。地震和它引发的海啸并没有造成巨大的恐慌,倒是因它们而起的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给周边国家掀起了不小的风波。尤其在中国,一时兴起的抢盐风潮至今历历在目。这一年过去,福岛现在怎样了?人们的生活是否已经恢复如初?让人们牵肠挂肚的核泄漏事件后续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目前是不是还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当时泄漏到环境中的放射性辐射因子对紧临核电站的海洋和那片海域的海洋生物产生了影响吗……相信这些问题也一定久久地萦绕在读者们的心头,而且也没有人对此作一个完整和透彻的解答。事实上,这一年中,全世界有很多研究人员都在从各个方面入手观测此次事件给自然和人类生活所带来的影响,也发表了诸多研究成果。本期杂志中,特别报道栏目将站在海洋的角度,为读者解开疑惑,还原福岛灾害过后各方面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