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性是历史教材的生命——安徽乡土历史教材《安徽历史》订误

2012-12-28张卫东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鸦片科学性史料

张卫东

(淮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科学性是历史教材的生命
——安徽乡土历史教材《安徽历史》订误

张卫东

(淮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安徽乡土历史教材《安徽历史》,主要存在着引用史料有误、知识点错误和文字表述不准确等方面的问题。乡土历史教材的科学性需要提高,因为只有具有科学性的历史学教材,才具有生命力。

安徽历史;乡土历史教材;科学性;订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土历史教材建设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各省、市、自治区编写出一大批乡土历史教材,并陆续投入使用,在历史课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有乡土历史教材却存在诸多的不足,”[1]尤其是科学性不足,乡土历史教材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安徽乡土历史教材《安徽历史》(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年6月第4版)是众多乡土历史教材中的一部,供安徽省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生使用。《安徽历史》系统地介绍了安徽省历史沿革、经济状况、社会风习、名人事迹等,基本勾勒出安徽历史发展脉络。教材穿插了大量的图表,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但是,正如编者所言:“文中一定存在不少疏漏和不妥之处。”[2]为此,笔者不揣浅陋,指出教材中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几点个人见解,希望有助于推动乡土历史教材建设。

问题之一,引用史料有误

《安徽历史》(下文凡引该教材者,只注明页码)第65页:“据当时人估计,19世纪40年代,安徽省农民中的20%、工匠中的30%、商贾中的60%、军人中的80%、知识分子中的50%、官吏胥役中的80%——90%,都成了大烟鬼。”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吸食鸦片的人口占安徽总人口的20%以上,如果我们仅按20%计算,那么,安徽吸食鸦片的人口有多少呢?1840年安徽人口达到3700多万[3]24,那么,吸食鸦片的人口在740万以上。而当时全国有多少人吸食鸦片呢?“据估计鸦片战争前,中国每年吸食鸦片的人数在200万——250万左右。”[4]3“当时全国的总人口是4亿左右,吸食鸦片者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大概为0.6一0.7%之间,不到百分之一。”[5]鸦片战争前输入中国的鸦片3万箱左右,鸦片战争后略有增加,但整个40年代年平均不到4万箱,也就是说,鸦片战争后吸食鸦片人数增加不多。安徽地处内地,当时尚没有通商口岸,外来鸦片不可能大量涌入安徽。鸦片战争后,安徽私种罂粟现象严重,“凤阳府,颍州府及徽州府所产,每年均高达四五万担。”[3]37种植罂粟的现象严重,但并不等于吸食鸦片的现象严重。种植罂粟“利多于禾”,农民的目的是为了多赚钱,而不是自己吸食。安徽所产鸦片销往全国各地,即使全部在安徽本土销售,吸食鸦片的人数也达不到安徽总人数的20%以上。

中国近代史上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农民,而大多数农民连维持温饱都很困难,怎么可能有20%的农民吸食鸦片呢?还“都成了大烟鬼”?“即使在鸦片贸易合法化的19世纪末,吸食鸦片者也只占总人数的10%。而 ‘过量’吸食的人占总人数的3一5%,也就是说,1890年前后,中国的瘾君子为1500万。我们不要忘记,这个时候,每年进口的鸦片达六七万箱以上,中国本地所产的鸦片每年达三四十万担。”[5]由以上可知,《安徽历史》此处引用的史料显然是伪史料。

第133页的两幅统计表:

表2 “一五”期间安徽经济发展情况表

第143页的一幅统计表:

表3 1962年与1965年安徽经济发展情况比较表

在这三幅表中出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和工农总产值的相关数据:1957年安徽工农业总产值50.6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41.37亿元;1962年安徽工农业总产值48.6亿元,国内生产总值39.47亿元;1965年安徽工农业总产值69.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52.75亿元。1957、1962、1965三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都低于工农业总产值。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呢?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分配法和支出法,其中生产法是三次产业的增加值总和,如1957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6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40.3%;第二产业占29.6%;第三产业占30.1%。[6]那么,国内生产总值怎么可能低于工农业总产值呢?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数据本身有误,而编者又不加鉴别地加以引用了。

乡土历史教材的编写应该建立在丰富的乡土史料的基础上,但乡土史料很可能真伪错杂,互相抵牾,需要加以鉴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保证史料的真实性。鉴别史料真伪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郭沫若曾指出:“无论作任何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足,固然大成问题,而材料的真伪或时代性如未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还要更加危险。因为材料缺乏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有害。”[7]因此,对一本历史教材的认定,首先就要判断编者所征引的史料是否可信,如果征引的史料经不起推敲,读者如何能相信编者引用史料的真实性?如何能不怀疑教材的科学性?所以,在引用史料时,一定要注意鉴别史料真伪,切不可掉以轻心。

问题之二,知识点错误

第14页:“秦始皇为加强统治,以咸阳为中心修建了两条‘驰道’,其中向南的一条经过安徽,直达江浙。”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立即下令拆除了阻碍交通的关塞、亭障,并令全国广修驰道。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齐燕,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这句话的意思显然不是说只有“东穷齐燕,南极吴楚”的两条驰道,而是建立了以都城咸阳为中心通往各郡址城邑的驰道网。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教材的表述是:“秦朝以咸阳为中心,修建了几条驰道和直道,贯穿全国。”并附有 “秦代驰道示意图”,图上标出的是4条驰道。[8]说秦始皇修建了两条“驰道”是错误的。

第38页:“元灭金后,安徽全境归属元的统治,江北各县,属河南江北行省,江南各县属江浙行省。”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了绍兴和议,规定两国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此后的近百年间,宋金之间虽也发生过战争,但并未影响南北对峙的基本格局。”[9]也就是说,安徽淮河以南的部分一直在南宋的统治之下。1234年蒙古军与南宋联手消灭了金朝,蒙古人撕毁了灭金后黄河以南归宋的协议,宋蒙为争夺河南地,战争连续不断,但并不影响南宋对淮河以南地区的统治。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 “大元”,1275年贾似道兵败芜湖后,安徽全境才归属元的统治,说“元灭金后,安徽全境归属元的统治”是错误的。

第103页:“1941年1月6日,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皖南部队9000多人到达泾县云岭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队顾祝同部7个师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激战7昼夜,终因弹尽粮绝,除2000多人突围和被俘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历史的真相是,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皖南部队于1941年1月4日从泾县云岭出发,5日到达茂林地区,6日在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的伏击,而不是在云岭地区遭到伏击。关于突围人数:一说2000多人;一说1000多人。4000多人被俘,其余被打散或牺牲[10]。显然不是2000多人突围和被俘,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第106页:“七七事变后,他(冯玉祥)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了凇沪抗战。”1937年8月15日,冯玉祥在苏州就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凇沪会战,而不是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37年9月21日,蒋介石自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亲自指挥凇沪会战。9月26日,冯玉样被委任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津浦前线战事,而不是凇沪抗战。第六战区组建不到两个月,就被撤消了。

第111页:“1947年10月,在六安张家店战役中,刘邓大军全歼国民党军88师及62旅,共4800余人。”1947年10月,刘邓大军在张家店将国民党军88师62旅这支近6000人的蒋军嫡系部队全歼。是国民党军88师主力62旅被全歼,而不是国民党军88师及62旅;是近6000人,而不是4800余人。

知识点错误是教材的“硬伤”,削弱了教材的科学性。乡土历史教材一般是作为选修课教材,由于现实的应试教育的压力,中学历史教师基本不讲解或很少讲解,也很少关注乡土历史教材,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由于初中生历史知识有限,很难发现教材中的错误,指出教材中的错误也就无从谈起了。这就导致乡土历史教材中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一旦出现错误,不良影响甚广甚远。如《安徽历史》为2004年版,至今已有7年之久,其中的错误仍没有得到更正。所以,乡土历史教材的编者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编写教材,力求避免出现错误或少出错误。

问题之三,文字表述不准确

第8页:古代篇第二节标题为“夏商周”,而主体内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文不对题,改为“春秋战国”恰当一些。

第65页:“19世纪50年代,鸦片已成为安徽地方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鸦片怎么能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呢?应改为“鸦片税已成为安徽地方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才准确。

第112页:“淮海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22日),华东解放军主力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歼灭国民党第七兵团……中原解放军和华东野战军一部,将从河南增援而来的国民党黄维兵团歼灭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在永城陈官庄地区全歼杜聿明部3个兵团。”文中既出现了华东解放军,又出现了华东野战军。那么,解放军和野战军有什么区别呢?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将全军各部队按地名划分为:西北、中原、华东和东北四大野战军。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将原西北、中原、华东和东北野战军分别改编为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到1950年各野战军的番号基本取消。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统称为人民解放军,但就某一具体部队而言,一般又称为××野战军。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教材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表述是:“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的统一指挥下,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60余万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先后在碾庄、双堆集歼灭大量敌军。……人民解放军歼敌55.5万人。”[4]108涉及到某一具体部队时称××野战军,不涉及某一具体部队时称人民解放军。笔者认为《安徽历史》对于解放军与野战军的表述混乱,而中国历史教材的表述科学、合理,乡土历史教材可以直接采用,否则,上下文先后出现华东解放军和华东野战军,不清楚这段历史的人还以为是两支部队呢!

第151页的一幅统计表:

表4 1978年与1982年安徽农业生产发展情况比较表

表格的标题是“1978年与1982年安徽农业生产发展情况比较表”,但表中第一项比较的却是“工业总产值”,把标题改为“1978年与1982年安徽工农业生产发展情况比较表”,或删除“工业总产值”这一列,否则,就文不对题了。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所指出的问题可能还不够全面,但是即便如此,上述一些问题也足以说明安徽乡土历史教材《安徽历史》在再版时,有修改与订正的必要。只有具有科学性的历史学教材,才能被广大师生所认可,才具有生命力。

[1]冯一下.乡土历史教材改革势在必行[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12):4-6

[2]徐贵亮等.安徽历史(第 4版)[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

[3]翁飞等.安徽近代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

[4]王斯德等.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龚缨晏.1840年前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29-37

[6]赵保佑.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与科学评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57

[7]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篇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4

[8]王斯德等.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3

[9]王斯德等.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6

[10]郑云华,舒健.新四军抗战纪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09

To be scientific is the life of a history textbook ———Errors to be corrected inThe History of Anhui, the grass-root history textbook of anhui

ZHANG Wei-dong

The History of Anhuithat is the grass-root history textbook of Anhui. There are some errors in it,including used the inappropriate historical materials, the wrong knowledges,words expression not accurate and so on.So we should improve the scientificalness of the grass -root history textbook.As a historical textbook,the most important key is to be scientific,which is the only way to be a textbook with great vitality.

The History of Anhui;the grass-root history textbook;scientific;correcting error

G423.3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9-9530(2012)03-0110-03

2012-02-21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安徽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G10248)

张卫东(1970-),男,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鸦片科学性史料
鸦片种植与甘青社会经济互动(1928—1937)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史料二则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毒品极其昂贵,为何晚清穷人也抽得起鸦片
基于“鸦片泛滥”的史学阅读及教学价值追寻*——以《鸦片利益链条上的中国人》的探究为例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