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CM模式下非理想Buck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2012-12-28徐慧芳解光军

电子器件 2012年1期
关键词:等效电路传递函数串联

宣 传,徐慧芳,解光军

(合肥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合肥230009)

随着DC-DC变换器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开关电源的建模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路中的很多非理想因素都要考虑,为了能用理想变换器的建模方法,建模前的一些理想化处理变得非常重要。考虑滤波电容串联等效电阻后,会在控制-输出传递函数上附加一个高频零点,这个高频零点会影响开关调节系统的稳定性,所以必须引入补偿网络,对这个高频零点进行抵消。

1 非理想Buck变换器等效电路

Buck变换器考虑其非理想寄生参数[1-3]的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其中有源开关功率MOSFET等效为开关S和导通电阻RS的串联,二极管D等效为开关D、正向压降VD和导通电阻RD的串联,RL、RC分别为滤波电感L、滤波电容C的等效串联电阻。假设开关元件S的开关周期为TS,导通时间为Ton,则占空比D=Ton/TS。

图1 考虑寄生参数的非理想Buck变换器等效电路

对于CCM模式下考虑电感电流纹波影响的非理想Buck变换器,流过电感以及两个开关管上的电流波形如图2所示。

图2 CCM模式下Buck变换器各电流波形

设电感电流iL(t)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最大值为Imax,最小值为Imin,则电感电流iL(t)可以表示为:

设电感电流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平均值为IL,则有:

电感电流纹波为:

则电感电流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有效值为:

电感等效串联电阻RL的导通损耗功率为:

所以,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电感等效串联电阻RL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等效电阻为:

用相同的方法便可以得到有源功率开关管S的导通电阻RS和续流二极管D支路中寄生电阻RD折算到电感支路中的等效平均电阻

将续流二极管D支路中寄生电压VD折算到电感支路中的等效平均电压为:

电感L本身的等效串联电阻为RL,最后将电感支路上三个串联等效寄生电阻合并,得到电感支路上总的等效平均电阻为:

至此,已经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求出两个开关元件寄生参数的等效平均值,并将他们折算到电感支路中,此时的Buck变换器等效电路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等效变换后的CCM模式下非理想Buck变换器等效电路模型

2 用开关网络平均模型法建模

图3可以用理想的开关管Q1和二极管D1分别来代替电路中的开关S、D,就可以得到非理想Buck变换器等效电路模型[4-7],如图4所示。

图4 用理想开关器件代替开关S、D后的Buck变换器

变换器中包含的Q1和D1两个理想开关元件组成了一个开关网络,形成一个二端口,如图4中虚线框所示,端口电压电流分别为vg、is、vD、iL。选择iL与vg作为二端口的独立变量,is与vD作为非独立变量。当变换器满足低频假设与小纹波假设时,非独立变量的平均变量可以用独立变量的平均变量表达为

由式(11)可以建立由受控源构成的变换器的平均等效电路,即变换器的大信号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

图5 非理想Buck变换器平均变量等效电路

令图5中的各平均变量等于其对应的直流分量,得到其直流等效电路,其中的一对受控源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理想变压器(可以变换直流),再使电路中的电感短路、电容开路,电路中的瞬时值变量用其直流量表示,就可以得到非理想Buck变换器直流等效电路,如图6所示。

图6 非理想Buck变换器的直流等效电路模型

由图6所示电路,以及式(9)、式(10),可得

因此,若要提高变换器的效率,必须满足RE≪R,VE≪Vo,即选择导通电阻RS较小的有源开关功率MOSFET,正向压降VD和导通电阻RD都较小的二极管D。对于式(12)和式(13),若不考虑非理想寄生参数,则Vo=DVin,η=100%,即为理想Buck变换器。

在图5的基础上,对开关网络平均变量等效电路中的各平均变量分离扰动,分解为相应的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之和,忽略其中的高阶微小量,并消去相应的直流量,可以得到开关电源的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如图7所示。

图7 CCM模式下非理想Buck变换器的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

对于图7所示的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对各参数s进行域变换,计算出输出电压(s)对控制变量(s)的传递函数Gvd(s):

3 带电压反馈的非理想Buck变换器

开环系统会因为输入电压或者负载的变化出现不稳定现象,所以在图7基础上增加一个电压反馈回路[8-9],如图8所示,它是一个单环自动调节系统,这种控制方式简单、稳定、易于设计,也可以保证很好的稳压精度。

图8 具有反馈环的Buck变换器小信号模型

因此,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根据式(14),在非理想情况下,考虑了滤波电容C的等效电阻后,会引入一个零点,其零点频率为ωz0,为了抵消其带来的影响,我们在补偿网络中就必须引入一个极点。在实际设计变换器中,PID补偿器在低频时,增大低频环增益,实现输出电压低频分量的精确调节;高频时(增益交越频率附近),改善相位裕度。因此,采用图9所示的PID补偿网络。

图9 PID补偿器网络(C2≫C1,R1≫R3)

根据电路图可以写出补偿网络的传递函数及有关公式

则补偿后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4 电路参数设计与仿真分析

本文选用的设计实例中Buck变换器各参数为:Vg=15 V,Vo=10 V,R=10 Ω,L=127 μH,RL=0.72 Ω,C=247 μF,RC=20 mΩ,RS=10 mΩ,RD=30 mΩ,V0=0.45 V,Vref=5 V,电感电流纹波 ΔiL=0.06 A,开关频率fs=50 kHz,PWM输出的峰值Vm=1 V。

由式(10)和式(12)算出模型的各个参数为:IL=1 A,D=0.7240,RE=0.7346 Ω。为了提高穿越频率,设加入补偿器后开环传递函数的穿越频率fc是开关频率fs的1/5,即

第1步 选择采样网络

由于H(s)V0≈Vref,若Vref=5 V,则

第2步 计算主电路的传递函数

根据式(14)计算得到

其中Gd0=13.97,ωz0=202400 rad/s,ωp0=5844 rad/s,Q=0.9194。

第3步 补偿网络的参数确定

将H(s),VM代入得补偿后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为了抵消控制对象传输函数中双重极点引起的相位滞后,设置补偿网络的两个零点均为

第1个极点fp1用来抵消输出电容ESR引起的零点fp0,则有

第2个极点fp2用来增加高频衰减率,其值取为

由|T(jωc)|dB=0 dB 得

因此,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5 仿真分析

为了验证非理想基本变换器在连续工作模式(CCM)下的电路平均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并将其与原有建模方法进行定量比较,利用 MATLAB软件[10]对实际Buck变换器进行了系统的小信号特性仿真研究,如图10所示,①、②、③分别对应以下情况:①.RE=0.74 Ω,RC=0.02 Ω,即考虑变换器所有的寄生参数;②.RE=0,RC=0.02 Ω,即只考虑滤波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③.RE=0,RC=0,即考虑变换器理想情况。由式(14)和图10得,RE增大,占空比D增大,Gvd曲线的转角频率ωp0增大,品质因数Q减小,谐振峰值减小,振荡环节的相角变化减慢。验证了Buck变换器在连续工作模式(CCM)下开关网络平均建模方法的正确性,揭示了考虑寄生参数建模的必要性。

图10 CCM模式下Buck变换器传递函数波特图(点状线、虚线、实线分别对应①、②、③三种情况)

再对变换器补偿前后进行仿真,如图11所示。其中虚线代表补偿前的图形,实线代表补偿后的图形。根据仿真结果补偿前的穿越频率ω'c=22202 rad/s,相位裕量 ρ'm=23.36°<45°,从表面上看,系统是稳定的,但是如果系统的参数稍有变化,体统可能变得不稳定,且穿越频率太低,系统的响应速度很慢。加入了PID补偿网络后穿越频率 ωc=62712 rad/s,相位裕量 ρm=56.85°,所以元件稍有变化,穿越频率只会稍稍偏离,对相位裕量影响较小。而且在低频段,补偿前的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所以系统的稳态误差很大,由于补偿网络在直流处提供了一个极点,因此补偿后的曲线稳态误差等于零。高频段,补偿后的曲线是-40等于dB/dec的斜率下降,能够有效地抑制高频干扰。因此设计的补偿电路基本符合要求。

图11 补偿前、后传递函数Bode图(实线、虚线分别对应补偿后、补偿前的情况)

6 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运用基本的能量守恒定律将非理想Buck变换器经过换算变化后,适用于用理想的模型来解决建模问题的一个方案。由仿真结果可以得到引入补偿器后,系统的稳态增益、带宽、相位裕量增大,稳态精度、瞬态响应速度、稳定性得到提高,抗负载扰动和抗输入电压扰动的抑制能力得到加强。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及建模对电路设计的指导意义。

[1]张卫平.开关变换器的建模与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Czarkowski D,Kazimierczuk M K.Energy-Conservation Approach to Modeling PWM DC-DC Converters[J].IEEE Trans Aerosp Electron Syst,1993,29(3):1059-1063.

[3]Davoudi A,Jatskevich J.Realization of Parasitics in State-Space Average-Value Modeling of PWM DC-DC Converters[J].IEEE Trans Power Electronics,2006,21(4):1142-1147.

[4]张卫平.DC/DC变换器稳态建模的教学方法[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5:101-104.

[5]Lineykin S,Ben-Yaakov S.Unified SPICE Compatible Model for Large and Small-Signal Envelope Simulation of Linear Circuits Excited by Modulated Signals[J].IEEE Trans.Industrial Electronics,2006,53(3):745-751.

[6]Lin J L,Chang C H.Small-Signal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ZVTPWM Boost Converters[J].IEEE Trans.Power Electronics,2003,18(1):2-10.

[7]Nisha Kondrath,Marian K Kazimierczuk.Comparison of Wide-Frequency and High-Frequency Duty Ratio-to-InductorCurrent Transfer Functions of DC-DC PWM Buck Converter in CCM[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11(3):1-4

[8]程心.非理想DC-DC开关变换器的建模分析与仿真[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

[9]Young Ik Son,In Hyuk Kim.Complementary PID Controller to Passivity-Based Nonlinear Control of Boost Converters With Inductor Resistance[J].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2011(4):1-9

[10](英)Marty Brown,著.徐徳鸿,沈旭,杨成林,等译.开关电源设计指南(原书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4-149.

猜你喜欢

等效电路传递函数串联
考虑端部效应的同心笼次级直线双馈电机等效电路
扰动输入时偏差传递函数计算方法探讨
串联法写记叙文的概括
基于LabVIEW的火焰传递函数测量系统
红外成像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测试
审批由“串联”改“并联”好在哪里?
我曾经去北京串联
串联攻坚弹后级引信自适应起爆方法
基于传递函数自我优化的BP网络算法改进
变频调速异步电动机电磁转矩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