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建设单位工程质量管理

2012-12-28卜天福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18期
关键词:工程质量工程项目阶段

卜天福

(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03)

1 工程质量管理理论基础

1.1 工程质量的特点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就是确立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的一系列工作,也就是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满足工程合同、设计文件、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由于工程项目产品受时间、资源、质量的约束,具有一次性、单一性和流动性、投资风险大、产品位置固定和施工生产流动性等特点,因而决定了工程质量具有如下的特点:

(l)影响因素多。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越长、生产技术复杂,因而工程项目建设影响因素多。影响因素涉及工程建设各阶段,不仅受项目决策、材料、机械、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施工人员素质等人为因素的直接以及间接影响,还受到地理、地区资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2)质量波动大。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工程质量影响因素比较多,工程项目无法根据固定的生产流水线进行批量生产,而且一般在露天环境下生产,无稳定的生产环境,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波动大。

(3)质量隐蔽性强、终检局限性大。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生产过程中上一工序的生产结果为下一工序所掩盖,产生隐蔽工程,且隐蔽工程多,工程质量就不能完全依靠终检来控制和管理,应通过加强过程控制来实现工程质量管理。

(4)工程质量受投资、进度的约束。工程建设项目受时间、资源和质量的约束。工程项目的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较大。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质量、投资、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1.2 工程质量管理含义

工程质量是指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工程的特性综合。

工程质量包含了工程项目的功能、使用价值和工程实体质量。从工程项目的功能和使用价值来看,工程质量主要体现在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美观性及与环境协调性六个方面;从工程实体质量看,工程项目质量包括检验批质量、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等。

工程质量管理,从主体看是由业主单位质量管理、承包商单位质量管理组成;从过程看是由立项决策质量管理、勘察设计质量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组成。涵盖了从立项决策、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直至投入使用的所有阶段,涉及各组织中的所有员工,强调各单位和部门都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2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2.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在编写质量体系文件之前应充分了解其概念,作用,层次,在这个基础上,配备人员,提供资源保证,并指导编写人员按程序编写、发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层次结构主要有五种类型,层次如下:

a)质量文针和质量目标(第一层次)

b)质量手册(第二层次),纲领性文件

c)程序文件(第三层次),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

d)工作文件(第四层次),包括作业指导书、岗位责任书、检验指导书等,都是针对操作者或岗位编制的。

e)质量记录(第五层次),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奖况的证明,也为产口追溯及质量改进的依据。各类文件的性质、使用、针对不同对象作用也是不同的。

2.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质量的关键,有利于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监控作用。为此,既要加强“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控制和各层次的职能,又要理顺“三者”的关系,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单位三者的关系。

建设单位要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监督、检验和质量管理机构:

(1)监理工程师依据监理规范和监理合同、独立、公正地行使监理职权,对建设单位和承包(施工)单位均具有监督权,以负责保护双方利益。

(2)建设单位要组织检验小组,对施工单位进行质检和抽检,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

(3)施工单位要成立各施工组的质量管小组,负责自检、专检和互检,对施工质量负责。

2.3 建立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现场管理制度包括质量责任制度、技术复核制度、现场会议制度、施工过程控制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

(1)质量责任制度

人是工程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人既是控制的动力又是控制的对象;人是质量的创造者,也是不合格产品、失误和工程质量事故的制造者。因此,在整个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中心,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对工程项目所需的资源和人员资格做出规定。

(2)技术复核制度

a)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

针对工程的特点,选派施工管理能力强、技术专业性高、施工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现场技术管理体系,主要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技术人员在分项工程施工前,按照施工方案向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精心组织施工,以此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b)施工过程技术控制

1 施工前,认真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熟悉掌握图纸和进行专业技术图纸会审,进行设计交底,施工技术交底。

2 必须严格遵守技术复核制度,对建筑物的方位、标高、高度、轴线、图纸尺寸、误差等做复核记录,经复核无误后再进行资料存档管理。

3 认真做好每项技术复核和隐蔽工程验收工作,实行混凝土浇灌令签证制度,未经验收合格,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

(3)现场会议制度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现场会议制度,及时分析、通报工程质量状况,并协调有关单位间的业务活动,通过现场会议制度实现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现场质量管理部门之间以及施工现场各个专业施工队之间的合理沟通,确保各项管理指令传达的畅通,最终使施工的各个环节在相应管理层次的监督下有序进行。

(4)施工过程控制制度

质量控制的范围包括对参与施工的人员的质量控制,对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构配件和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对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对施工方法和方案的质量控制,对生产技术、劳动环境、管理环境的质量控制等。

(5)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建立和执行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是指在质量事故发生后由有关人员进行质量事故的识别和评审,分析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并制定处理质量事故的措施,经相应责任部门审核批准后进行处理,并经相关部门复核验收。

3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分析

3.1 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

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很多,诸如建筑结构的错位、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精确等,但究其原因,可以归纳如下。

(1)违背建筑程序。如不经可行性论证,不做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不按图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若干现象,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房屋倒塌事故也时有发生。

(2)工程地质勘察原因。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的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如当基岩面起伏变化较大时,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地下软土层、滑坡、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都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3)未加固处理好地基。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熔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点,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使其共同工作的原则,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4)设计计算问题。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如某挡土墙工程由于设计时未了解清楚工程地质情况,施工时又未对现场情况进行核实,加上施工队伍在基础开挖时未能及时将现场地质情况反馈给设计人员,因此,尽管上部结构设计、施工质量良好,但因基础设计不合理,以至于使用荷载尚未达到设计值的一半,挡土墙就出现了滑移和倒塌。

3.2 不同阶段对工程质量有不同的影响

工程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建设各阶段衔接紧密、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特点,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必须严格遵循基本的建设程序。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对工程质量有不同的影响,工程质量最终应满足工程项目的设计功能和使用价值,实现业主的投资目的。

(l)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工作分为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两个阶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是工程立项的决策依据,决定了工程设计与施工单位能否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标准来规范建设行为,决定了工程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直接影响项目的决策质量和设计质量。

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主要是确定工程项目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和水平。在项目决策阶段,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和资源条件,确定工程项目的最佳投资方案、质量目标和建设周期,使工程项目的预定质量标准,在投资、进度目标约束下能顺利实现。

(2)工程项目勘察设计阶段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工程项目的勘察工作,是为建设场地选择、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基础资料,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勘察工作内容、勘察深度、勘察资料的可靠程度等是进行工程设计的关键,也是确定工程施工方案的主要依据。工程设计如依据不合格的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对工程质量造成的影响是不可想象的。

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是根据建设项目总体要求及地质勘察报告,对工程的外形和内在功能、工艺进行筹划、研究、构思、设计和描绘,形成设计说明书和图纸等相关文件的阶段。工程设计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安全可靠等决定了工程项目建成后的功能和使用价值。一个工程的设计质量不仅直接决定了工程最终所能达到的质量水平,而且决定了工程实施的秩序和费用水平。因此,对于设计工作应该加大管理力度,舍得花费时间、成本和精力。

(3)招投标阶段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招标阶段建设单位通过招标代理机构或自己办理招标事宜,通过招标投标程序选择监理、承包商和材料设备的供应商。业主以设计方案、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以及对投标方的考察意见等为依据,来评价和选择能够胜任工程质量实现的优秀监理、承包商和材料设备的供应商。

(4)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决策实施的关键环节,是持续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资源消耗最多的阶段。施工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通过在建设场地上进行测量、施工、检验检测等工作,将设计意图付诸实施,形成工程产品,实现投资价值。施工阶段是决定工程实体质量的阶段,直接关系到工程主体结构的安全和功能的实现。

(5)工程项目验收阶段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工程项目验收阶段是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进行检验评定,考核工程质量是否达到逾期的质量目标,是否符合设计质量要求、满足设计功能和使用价值、满足业主投资要求的阶段。

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工程项目立项决策、勘察设计、施工和验收各阶段质量管理的综合反映。

作为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在各个不同的阶段有侧重的与不同工程项目的承包方相互作用,各阶段的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式根据项目阶段的需要和面向承包方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4 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

4.1 建设单位工程质量管理必要性

4.1.1 建设单位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几年我国在工程实践中引入了工程招投标制、质量管理监理制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从立项、设计、施工到竣工直至投产运营阶段,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会对质量造成影响,尽管在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各方均在进行着项目质量管理,但是建设单位的工程质量管理是其中的主体,实现建设单位的工程质量要求才是最终必须达到的质量目标。建设单位既是工程质量的需求方,更是工程质量的责任方,在工程项目各阶段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均处于主导地位。建设单位工程质量管理是工程质量的主要方面,只有业主对项目全过程实行有效地质量监督与控制,才能保证项目质量目标的全面实现。

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决策到交付使用共分为立项决策、勘察设计、施工和验收几个阶段。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对工程质量有不同的影响,工程质量最终应满足工程项目的设计功能和使用价值,实现业主的投资目的。

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工程项目立项决策、勘察设计、施工和验收各阶段质量管理的综合反映。统计资料表明,工程质量问题出现概率大体如:勘察设计问题占40.1%,施工问题占29.3%,材料问题占14.5%,使用责任问题占9.0%,其他问题占7.1%。

作为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在各个不同的阶段有侧重的与不同的工程项目的承包方相互作用,各阶段的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式根据项目阶段的需要和面向承包方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4.1.2 建设单位工程质量管理的意义

通过以上的探讨分析可以看出,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建设单位既要控制好工程建设的过程质量,又要控制好包括各参建单位在内的工作质量;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业主要掌握工程质量管理控制主动权、领导权,运用系统工程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对工程质量管理进行规划,灵活运用决策、计划、协调、信息反馈等手段,实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只有不断提高业主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以质量管理为纽带,通过协调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及其他承包方关系,加强对参建单位的监督检查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工程质量,维护建设单位以及建设单位所代表的公众和国家利益。

4.2 工程质量因素控制

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简称4M1E。因此,对这五方面因素的严格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l)人的因素

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同时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人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这包括:怎样对人员进行合理的组织、调配;采用什么样的标准对人的工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奖罚;怎样对人员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培训等等。

(2)工程材料、半成品、成品、施工机械和设备质量

工程材料、半成品、成品、施工机械和设备是工程建设生产物资,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其选用是否合理,质量、规格、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规定,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影响工程项目的功能和使用价值的实现,影响工程实体质量。例如,水泥强度如果达不到标号要求就会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钢结构工程中,承重部件选择不当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等。

(3)工程机具设备质量

工程机具设备的质量或设备老化,直接影响工程使用功能的实现。施工机具设备的类型是否符合工程施工特点,性能是否先进稳定,操作是否方便安全等,都将会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4)施工方案

包括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前者指施工的技术、工艺、方法和机械、设备、模具等施工手段的配置;后者指施工程序、工艺顺序、施工流向、劳动组织方面的决定和安排等。在工程施工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等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

(5)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是指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等劳动作业环境;承发包合同所派生的多单位多专业共同施工的工程管理环境等。加强环境管理,改善作业条件,是控制环境条件对工程质量影响的重要途径。

4.3 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从决策到验收交付使用,共分四个阶段,即:工程立项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工程验收阶段。而在各个阶段,业主要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重点,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手段,来最终完成对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1)业主对设计的质量管理

设计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及时准确的提供设计图纸、处理工程重大技术问题,对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a)根据项目建设要求有关批文、资料。编制出设计大纲或方案竞争文件,组织设计招标或方案竞争,评定设计方案。

b)进行勘察、设计,科研单位的资质审查。优选勘察、设计、科研单位,签订合同和按合同实施,并加强对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

c)设计方案审查。控制设计质量,审查设计方案,以保证项目设计符合设计大纲要求,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符合现行设计规范、标准,符合国情,工艺合理,技术先进,能充分发挥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d)设计图纸的审核。设计图纸是设计工作的成果,又是施工的直接依据。所以,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最终要体现在设计图纸的审核上。施工图是对设备、设施、建筑物、管线等工程对象的尺寸、布置、选材、构造、相互关系、施工及安装质量要求的详细图纸和说明,是指导施工的直接依据,也是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审查重点是使用功能是否满足质量目标和水平。

(2)业主对施工的质量管理

业主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a)确定工程质量控制流程中主动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包括人员、材料、机具、设备、施工顺序和方法等)。工程质量控制流程确定后,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组织,如业主可设质量管理部门,直接负责监督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并协调二者关系。

b)抓好质量检验、落实检验方法。质量检验方法包括:操作者的自检、班组内的互检,各工序间的交接检,质检员的巡检,以及业主、监理、设计及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的检查。

c)对分部工程、隐蔽工程组织验收。对不同类型的分部工程和隐蔽工程,应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检验。不同类型的分部工程因工程内容不一,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也不同,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行业标准组织验收。

d)审查质量问题(事故)报告,参与现场质量监督会议。当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引起重视,防止诱发重大的质量事故,组织专人调查分析原因及特点,并审查监理、施工单位填写的工程问题(事故)报告单及处理方案报审单。

结语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以建设单位为首的建设工程各参建方应本着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工程质量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杜绝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为全面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水平、促进建筑业健康有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王一飞.对工程项目重要环节和关键部位管理的几点思考[M].四川:四川建筑,2007(2):156.

[2]陈长春.试论项目成本管理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M].广东:广东科技,2006(4):178-79.

[3]任有保.香港西铁CC213项目质量管理[M].北京:施工技术,2009(5):92-94.

[4]李玉琳,廉慧珍.加强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M].北京:建筑技术,2009(5):429-433.

[5]赵挺生.现存建筑物可靠性评价[U].建筑结构,1998(10):41-45.

[6]余立中.大型项目建设“独立第三方综合考评”制度和模型的研究与实践 [J].建筑经济,2005(274):39-41.

猜你喜欢

工程质量工程项目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成套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工程项目与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