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孵化器”成为上海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新力量

2012-12-28

创新科技 2012年9期
关键词:孵化器服务体系经营者

几台电脑、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就是一家公司,这样的小微企业在互联网领域很多。幼小的树苗能不能长大,谁也说不准,但在上海,它们可以找到不错的成长环境,进入“孵化器”。

孵化器是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它们在孵化初创期小微企业的同时,培育着自己。引人注目的是,民营资本也已进入这个领域,截至目前,上海已经有23家民营孵化器。

“持股孵化”是近年冒出的新鲜事:当孵化器经营者看好孵化器里的某家企业,就对它投资,获得部分股权。最先“尝鲜”的正是民营孵化器,结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同盟,是它们探索回报来源的新尝试。自家孵化器中的80多家企业,她已经投资了其中10多家,每家约100万,大致占5%股份。那些企业如果顺利长大,今后将带给孵化器丰厚回报。民营孵化器的这种投资,也给一部分初创企业新辟了一条融资渠道,有时甚至决定着它们的生死。电巴新能源是一家纯电动汽车电池快换系统供应商,在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曾有抢眼表现,但奥运会结束后陷入低谷,一度濒临破产。

仔细观察这些民营孵化器不难发现,他们的前身大多是投资公司。如今市场上不缺资金而缺好的项目,为找到有前景的好项目,他们正将投资时段前移再前移。“投资,就像从一堆孩子中挑一个将来能考上哈佛的,我们以前的做法是等孩子到高三了再决定,但现在市场上钱多,高三好孩子后面早就排起了长队;所以我们要在孩子上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投。”这么做,风险确实大,但若办起民营孵化器,孵化器经营者跟企业朝夕相处,容易知根知底,就能对风险有所控制。

民营孵化器发展势头不错,给上海孵化器的整体注入着新的活力,也给民间资本在上海“转方式、调结构”中发挥作用开辟了新的空间。当然,这个新生事物还需要在不断探索中成长,也需要社会各方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猜你喜欢

孵化器服务体系经营者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经营者》征稿启事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倾力打造资本市场孵化器
经营者集中申报若干问题探析
孵化器清场
计算营业额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
基于DEA有效性分析的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评价——以西部地区30家国家级企业孵化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