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医术语英译的若干问题

2012-12-28

中国科技术语 2012年2期
关键词:译法音译意译

黄 鑫

(中医古籍出版社,北京 100700)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医在国际上的影响与日俱增。而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中医的翻译问题也日益突出,影响了其对外传播与交流。中医术语作为中医学理论及实践体系的基石,可以分为基本理论术语和名称术语两类[1]。中医术语具有中华文化色彩浓厚、内涵深奥抽象、规范性差等特点,并且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等现象较普遍,故翻译难度较大,翻译状况比较混乱。鉴于目前中医名词英译的混乱状况,本文就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加以初步探讨。

一 归化与异化

归化和异化是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所谓归化翻译是指以目标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这种翻译最大限度地使用目标语文化可以接受的表达方式与习惯,方便读者了解和适应被翻译的文本。换言之,就是把在译语中找不到的对等外语词改成目标语中常用的文化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或者套用译语中类似的惯用表达法。而异化翻译法则是故意使译文冲破目标语常规,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具体来说,异化翻译法常常不完全遵循目标语之语言与语篇规范,有意保留源语中的实观材料或采用目标语中的古词语等。

在中医术语翻译中也存在着归化翻译法和异化翻译法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中医英译的读者对象不是中国人,而是外国人。中医英译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中医学在世界上的影响,所以一切要以外国读者接受程度为主要尺度来衡量,哪一种方式最容易被接受,就应采用哪一种。持这种观点的人一般主张使用归化法,也就是说,要让生活在西方语境中的人能够以自己的概念来理解古老东方的理论与学说。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医英译的主动权应掌握在中国学者手中,要用我们的语言去教育他人,而不是用我们的语言去适应他人,这样更有利于原汁原味地传播中医的理论与思想。至于西方人在学习新的中医语言时,怎么去强化理解和方便记忆,这是他们的事。持这种观点的人,一般多倾向于使用异化法。其中包括一些西方学者,如英国翻译家魏迺杰 (Nigel Wiseman)就认为“只有翻译者按照中医在汉文化中被接受的传统方式去看待中医,并将中医忠实地翻译出来,才能为西方真正想学习中医的人士开启一条迈入中医的大道”[2]。

笔者认为,将中医术语英译单纯地归于采用归化翻译法或异化翻译法,都不够合理,也都是不现实的。就具体问题而言,归化法和异化法各有其适用之处。例如:有些词语,用异化法很难翻译,或很难被读者理解,最好用归化法。如“藏象”译为visceral and their manifestations,“益火补土法”译为the method for warming the heart to strengthen the spleen。“烧山火”译为heat-producing needling manipulation[3]。归化法,经常涉及译文增补,需要补充部分冠词、代词、连词等,使之通畅,如“急则治标”译为In emergency cases, it is critical to treat the acute symptoms[4]。一般而言,使用“归化法”翻译后的译本使用原来语言中固有的术语,可以更好地融入西方的语境中,易于使中医文化被西方本土文化读者接受,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身份认同。

然而,为了使翻译语能够更好地体现源语言的韵味,有时也要采用简洁、美化的方式来翻译,这就用到了“异化法”。例如“碧玉散”译为Jasper Powder,“玉女煎”译为Jade Maid Decoction[5],既避免了烦琐的翻译及解释,又体现了美的意境。再如“提壶揭盖”是指针对患者小便不利,出现点滴不爽、咽干、烦渴欲饮等症状而采用的宣通上焦气机以使下焦腑气畅通,小便得以排出的治法。用归化法很难找到一个能够确切表达这些意思的翻译方法,而用异化法译为lifting the lid to pour off water in the pot,就显得生动形象[3]。可见,异化法译本较归化法译本更能体现中医英译的简洁性、民族性及回译性原则,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

从整体上来看,笔者认为,中医术语翻译应以归化法为主,异化法为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当前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懂英语的国人在数量上会远远超过懂汉语的外国人,所以出于传播和推广中医文化之目的,中医术语翻译应以既懂中医又精通翻译之道的学者为主,当以如何使外国人更好地接受中医文化为原则,充分考虑到外国人的阅读习惯,结合中医术语自身的特点,量体裁衣,争取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来表达中医的原意。

二 音译和意译

中医术语英译常会遇到应以意译为主,还是以音译为主的问题。从翻译实践看,归化翻译基本上采取意译较多,异化翻译则存在着较多的音译。但二者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归化翻译也会用到音译,异化翻译也会用到意译。

一般而言,两种不同语言的翻译,应该以意译为主,而不是以音译为主。因为音译等于是为目标语言新造一个词,并且这个新词从外形上看还不能表达什么意思。这类词汇的生命力往往很差。如中国近代引进的一些外来语“巴力门”(议会)、“版克”(银行)、“德律风”(电话)等,很快就被淘汰了。当然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如“沙发”“阿斯匹林”等,这类例子较为少见。反之,随着东方文化的西传,也有一些中文的词语直接音译,补充和丰富了英语的词汇,比如“功夫”“人参”等,都是不必再译,可以凭发音便使外国人理解的东方词汇。

单就中医术语英译而言,鉴于中医名词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理念,很多名词蕴含了丰富的哲学和思想内涵,晦涩难懂,意译则容易导致烦琐复杂,音译则易造成含混不清。笔者认为,就中医英译而言,应以意译为主。由于外国人很少懂得汉语拼音,汉语的单音象形文字发音规则、拼写规则与英语相差很大,汉语同音异义字较多等原因,如果英译中存在较多的汉语拼音,会阻碍英语语境的外国人对中医的理解和接受。

在中医术语英译时,如果能找到与西医学无矛盾的、可以通用的词汇,就应该尽量采用,如头(head)、颈(neck)、心(heart)、肝(liver)等。有些学者认为,中医的五脏同现代医学相应的脏器名称定义不同,提倡采取第一个字母大写,随后采用括弧加上汉语拼音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比较明确,但其实并不是十分必要。因为中外业内人士都会明白中医和西医在这一点上的区别。而中医有些名词术语自成体系,难以找到对等的翻译词语或者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可以解释清楚,可以考虑将该概念体系全盘引入。例如“气”,中医概念里的“气”名目繁多,“气”既不是air,也不是energy或vital energy,只能用拼音qi来表示。而至于其他的汉语拼音翻译法能否成为音译的英语,只能由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群约定俗成。

三 释译和拉丁语翻译

目前中医术语英译常用释译法,即一种解释性的翻译方法,尤其常见于中成药名称的英译。释译法行文冗长,一般只适用于对译文作说明。因此,释译法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应尽量少用,而是采取简单醒目,通俗易懂的翻译方法。

至于中药名词的英译,现阶段常将植物药名和动物药名的汉语翻译成拉丁语。以植物为例,国际通行的植物命名法是“属名+种加词(或称种名)+定名人”。一般性地使用名称的时候,多不加定名人。这种命名法有效地规范了生物学命名体系。用拉丁文给中药定名,不容易造成混乱。但要是将种名、属名,以及药用部分的名称也加上的话,一个中药的拉丁文名称至少由两个以上的单词所构成。如果一个方剂名称中含有两味中药名,那么其译名一定比较冗长,而且同科植物较易混淆。如可用作大黄入药的就有“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在植物分类中,它们是不同的物种,各有不同的拉丁语名称,但对于中药而言,这一点并不严格区分。事实上,拉丁语翻译,本质上仍是一种注释,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翻译,鉴于精通拉丁文的中外医务工作者不多,拉丁文的词典又较少等原因,笔者认为采用拉丁文翻译中药名称会给其使用和推广带来困难,以不用为宜。

笔者建议,有些药物在英语中有名称,如蒲公英,英语为dandelion,忍冬,英语为honeysuckle,都可以直接应用。如果没有,可模仿汉语造词方法,用词组来翻译。在汉语的发展史上,近代汉语对元素的翻译,就是采用了形旁加声旁的方法,造了一大批新字,如氢、氧、氮、氯等。多数字,从字形上就能看出它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历史证明是很成功的。笔者认为,中医英译,特别是对于药名,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如紫草,可译成purple herb,黄芩,可译成huangqin herb,以次类推。

四 总 结

中医作为一门科学,从长远来看,其英文译名最终要实现标准化。但从目前来看,远不具备标准化的条件。无论是翻译理论的缺乏,还是翻译实践的单薄,都制约着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化的进程。语言具有社会性,它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为社会全体所用。个人的意志很难改变全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中医英译也是这样,哪一种译法好,哪一种译法能够得到全社会接受,都需要时间来检验。在目前这个阶段,各种尝试都可以存在。同时,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总结,以期尽早实现中医名词英译的标准化。

参 考 文 献

[1]吴刚.中医术语英译研究. 2009年度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Wiseman N.汉英英汉中医词典[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80.

[3]陈骥,易平,吴菲.中医术语与经典语句英译的异化与归化.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6):562-563.

[4]罗磊.中医英译中词的增补.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6):477.

[5]胡开宝.商品名称的美学特征和英译.中国翻译,2000(5):51-53.

猜你喜欢

译法音译意译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
英汉音译规律探微*
正反译法及其原则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
“好”字译法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