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对保护区的威胁与管理对策

2012-12-26李星群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2年1期
关键词:狩猎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李星群,文 军

(广西大学商学院,南宁530005)

广西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对保护区的威胁与管理对策

李星群,文 军

(广西大学商学院,南宁530005)

对广西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状况实地调查,发现周边社区对自然保护区的威胁集中在:侵占林地、放牧、狩猎、采集、砍伐林木、森林火灾隐患等6个方面。分别从社区居民、自然保护区管理等角度分析周边社区对自然保护区构成威胁的原因,提出减少威胁的对策。

自然保护区;威胁;管理对策;广西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是指地理位置位于保护区内部,或与保护区接壤,具有相同或相似信仰、习俗、传统文化、知识,以及生产生活方式,并与共同资源发生特定关系的社会群体。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社区内居民与自然保护区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其生产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保护区造成影响。对于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在我国开展实质性研究时间并不长[1]。笔者以广西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调查了解周边社区对自然保护区的威胁,探讨其管理对策,可有效促进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和谐。

1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概况

截至2010年5月,广西共建立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78个,面积145.24万hm2,约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6.14%,初步形成布局基本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相对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行政管理大都归属当地政府,一般以农业社区为主,社区水田、旱地、集体林常常与保护区连为一体,社区构成复杂,人口增长较快,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如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南宁市武鸣、上林、马山、宾阳4县交界处,周边共有54个行政村(社区)31万人,周边社区的行政管理全部归属当地政府,其中六添社区人均耕地为0.033 hm2、上户里社区人均耕地为0.080 hm2,其它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情况也类似。调查显示,因社区所处位置不同,人均耕地面积也有一定差异,但大部分社区人均耕地不足0.067 hm2。周边社区集体林地面积普遍比较大,主要以社区与自然保护区共管、划分到户、未划分到户3种形式存在,见表1。社区居民文化水平较低,成年人中相当部分仅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拥有高中、中专学历者寥寥无几。

表1 广西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基本情况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主要以种植业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种植业以水稻、玉米、木薯、甘蔗为主,有条件的地区还种植板栗、柚子、桑树等,粮食以自给为主,经济作物则受市场的影响波动较大;养殖业主要有牛、羊、鸡、鸭等,养殖种类、数量有限。受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的制约,种养业并没有给周边社区群众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周边社区成年劳动者外出打工成为增加家庭收入的主要途径。广西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的群众仍有1/3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近年来保护区内及周边群众的年人均纯收入为1 300多元,是全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70%,其中,周边社区群众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 000元的人数达31.8万人。

2 周边社区对自然保护区的威胁因素与分析

2.1 主要威胁因素

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均可能对自然保护区造成威胁,因此,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上述行为在区内发生。但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大多是抢救式建立,即在建立保护区过程中,许多村寨划入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加上与保护区接壤村寨众多,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呈现出分布广、人口增长快、居民素质低、生产力水平低、不合理利用资源、社会发育程度低、科教文化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整体处于封闭状态等特征,人类生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与自然保护区保护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周边社区对保护区的压力[2]、非法采集木质和非木质林产品、偷捕盗猎野生动物[3]等威胁客观存在。通过对广西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的访谈发现,社区对保护区的威胁主要集中在:侵占林地、放牧、狩猎、采集、砍伐林木、森林火灾隐患等6个方面[4]。为进一步对威胁进行定量分析,对上述6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广西龙虎山、银殿山自然保护区周边村屯的319位成年居民,见表2。结果显示,虽然实施相应行为的居民所占比例不大,但上述威胁依然客观存在。如对于采集行为:14.9%的受访者“偶尔有”,14.6%的认为“有”,5.1%的认为“经常有”。

表2 周边社区对自然保护区的威胁因素 %

2.2 原因分析

2.2.1 侵占林地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侵占林地主要是为了种植经济作物,一般发生在社区集体林与保护区接壤地段。从社区居民的角度看,自然保护区林地被侵占,主要受周边社区人多地少、经济不发达的综合影响。部分村屯由于人口增加快,人均耕地面积少,在实行农村责任制后,社区土地近20年未进行重新分配,男丁较多的家庭由于娶妻生子等原因,人均耕地面积相对更少。长期以来受靠山吃山传统思想的影响,种植一直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之一,居民需要扩大种植面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窘迫的生计问题。从自然保护区的角度看,边界长、管理经费有限,保护区设立的界桩界碑标志少,使集体林地与保护区的界线不清晰,给居民留下越界侵占林地的借口;另外保护区管护人员不足,巡护中不能及时发现占地行为,使占地行为成为既成事实。

2.2.2 放牧

对自然保护区造成威胁的放牧行为主要是放养牛羊。放牧具有威胁时间长、影响面积广的特点。从社区居民的角度看,主要是居民已形成随意在山林放养牛羊的习惯,一般不需要人看管;养殖技术的缺乏,使牛羊圈养暂不可行;社区土地缺乏利用规划,原用于放牧的地方已被居民开荒种植,缺乏固定的放牧场所。居民放牧的山林与保护区相连,自由放养的牛羊不可避免会窜到保护区,在一定程度上啃食、践踏保护区内的幼苗、幼树,严重破坏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常年累月持续对保护区造成威胁。从自然保护区的角度看,主要是有效的社区宣传工作未做到位,也缺乏对保护区周边社区技术帮扶措施。

2.2.3 狩猎、采集和砍伐

狩猎、采集、砍伐行为的存在与居民自身认识、市场需求、保护区的管理密切相关。从社区居民的角度看,居民缺乏对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正确认识,加上靠山吃山传统观念和一些传统习俗的影响,社区居民或多或少地存在狩猎、采集、砍伐林木的行为。狩猎、采集野生动植物多用于草药熏蒸、药浴、泡制药酒和食用;有些少数民族有把玩虫鸟、植物的习俗,出于娱乐而进行偷猎、采集等;一些社区居民将狩猎、采集品用于销售,从中获得利益;社区居民砍伐林木主要作为薪柴、建房用材、家俱用材、制作生产工具用材等;烧薪柴是周边社区居民生活中的传统习惯,现仍有相当部分村民由于过于贫困,日常生活只能使用薪柴。从市场角度看,现代人追求野味食物、品鉴奇花异草,对野生动植物的需求客观存在,保护区周边的农贸市场经常有地下非法收购野生动植物的行为,购销行为延伸到城镇。从保护区的管理来看,对保护区本底资料掌握不全,没有设计覆盖整个自然保护区的巡护路网,野外巡护路线不合理,巡护设备简陋,致使野外巡护难以到位。自然保护区与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部门缺少沟通和协调,林政、公安等执法部门的巡逻、查处力度相当有限,对非法交易野生动植物及木材的行为查处力度不够,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社区居民狩猎、采集、砍伐林木的行为禁而不止。

2.2.4 森林火灾隐患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不仅烧死、烧伤林木,直接减少森林面积,而且严重破坏森林结构和森林环境,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森林生物量下降,生产力减弱,益兽益鸟减少,甚至造成人畜伤亡。

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火灾发生期多集中在每年的9月至次年5月,火灾发生地点主要是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相邻的集体林、以及林区道路沿线、保护区内人为活动较多的地域。自然保护区内林下积累的枯枝落叶层厚,可燃物多,9月至次年5月份天气干燥、风大,易发生火灾;保护区内侵占林地、放牧、狩猎、采集、砍伐林木、清明扫墓等人为活动,都会增加森林火灾隐患。

3 管理对策

3.1 加强林地管护,明确保护区边界

为减少周边社区居民侵占林地,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保护区的认识,让居民明确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边界。长期以来,保护区的建设采取“地方为主,国家为辅助”的投入政策[5],多数保护区面临经费不足的困境,保护区要通过争取建设经费,优先考虑设立明显的界桩界牌,防止居民盲目越界占地。二是保护区对已有侵占林地行为进行登记,并与居民协商,签订管理协议,加强林地经营活动的管理,防止随意扩大。三是针对社区居民发展经济的需要,外输剩余劳动力,或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效率。周边居民的劳务输出可以减轻人口对土地需求的压力,自然保护区应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合理引导劳动力输出。当地种养技术缺乏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另一瓶颈,对留在当地发展经济的居民,需要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习农村实用新型种养技术。

3.2 科学养殖,合理放牧

减少放牧对自然保护区的威胁,需要帮助社区居民制定合理放牧的计划,合理利用植被资源,逐步缓解过度放牧。首先,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宣传教育,从思想观念上改变居民传统自由放牧习惯,逐渐让其接受圈养养殖方式。其次,针对当地的自然状况,控制山林放牧牛羊数量。第三,对居民进行实用圈养技术培训。

3.3 多管齐下,减少狩猎、采集和砍伐

为减少狩猎、采集、砍伐对自然保护区的动植资源造成的威胁,首先,需要掌握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与分布的资料,加强对野生动物、名贵植物的监测,有针对性的设计巡护路线和购置巡护设备。二是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认识的宣传,引导居民对其药用、食用、观赏价值的正确认识,提高居民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三是掌握保护区周边居民狩猎、采集规律,针对特殊人群开展保护教育和控制其行为。

四是不定期地对邻近集市和木材交易市场进行检查监督,及时掌握市场交易的情况。林政、森林公安等相关部门之间加强合作,打击非法销售野生动植物和木材的行为。五是合理设置巡护路线,加强日常巡护,及时发现威胁行为并予以制止。

3.4 积极预防森林火灾

在我国,森林火灾多是人为活动引起的,在保护区内减少人为活动,可有效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减少森林火灾隐患威胁,需要在社区内开展森林防火宣传,让居民认识到防火的重要性,以提高防范意识。自然保护区需要完善防火措施,包括建立巡护数据管理系统,收集火灾信息;开展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森林火灾联防工作,增强对集体山林火灾预防与扑救能力;通过设立防火宣传牌,防火标语,随时提醒居民注意防火;配备巡护和防火设备,提高火灾野外巡查和扑救能力;与社区集体林相邻地段开设防火带或种植防火林带,减少集体林火灾对保护区的威胁。

[1]张志,亢新刚,等.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4(1):33 -35,46.

[2]李先敏,余玲江.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威胁因素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5(10):6-9.

[3]孟祥明,熊月萍.陕西平河梁自然保护区面临的威胁与限制因素及保护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08(1):133-134.

[4]李杰霞.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0.

[5]李铁英.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和谐社会理论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8(1):22-25.

Study on Threat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Communities Surrounding Nature Reserves in Guangxi

LI Xingqun,WEN Jun

(Business School of 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5,Guangxi,China)

Abstyact:Based on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about production and living of communities surrounding nature reserves,it shows that communities’threats to nature reserves concentrate in occupation of forest land,grazing,hunting,gathering,deforestation,forest fire danger.Reasons of causing threats are analyzed from residents of community,management of nature reserve.Some management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to reduce threats.

nature reserve;threats;management strategy;Guangxi

F 326.20

B

1003—6075(2012)01—0032—03

2012—01—09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民生问题研究——以广西为例(09YJC790057);广西社科规划课题——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少数民族发展问题研究(11BMZ004)部分成果。

李星群(1974—),女,四川洪雅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Email:lixingxing8852@126.com.

猜你喜欢

狩猎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狩猎还是偷猎
恐龙是怎么狩猎的?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与融资渠道探索
秀逗原始人④狩猎惊魂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