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几点看法

2012-12-25邵书怀

北方经济 2012年22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课程体系金融

邵书怀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随着金融业改革的深入,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关键,紧密的课程与岗位对接是桥梁,全面的能力提升是核心。本文对目前金融业发展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对高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课程体系构建高职金融专业双证融通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又受企业人才岗位需求变化影响。因此,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结合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合理规划,科学安排,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 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对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影响

金融业人才需求决定着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银行业与保险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行业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特点,为适应这一趋势,就要求为这一行业输送人才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做出及时调整。

1.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银行经营模式逐渐发生变化。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出于对经营效益的考虑,一方面,一些技术含量低、人工数量大、人员成本高的一线临柜业务出现了外包化倾向,导致银行对这一层次人才需求下降,而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原来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是银行柜员,近几年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银行柜员岗位对口就业数量下降就是很好的例证;另一方面,可以提升银行业务收入的一些产品营销、理财等业务迅速发展,银行业务由柜台内走向柜台外。这就要求原来针对于银行柜员的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及时做出调整。

2.保险业的迅猛发展,人才需求急剧膨胀

保险业在现代产业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过去二十年来,世界保险业发展迅速,1990年全球保费收入为1.4万亿美元,到2009年达到4.06万亿美元,二十年间增长了近三倍。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全国保费收入只有4.6亿元,2010年达到1.45万亿元,保费收入的国际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六位,比2000年上升10位,保险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保险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保险人才需求的急速提升。2005年,我国保险业职工数为36.66万人,到2010年就激增到276.3万人,保险业经营的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商品,是对客户未来人身、财产提供的一种承诺。这一特性决定了保险销售过程中对保险营销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而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以往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于偏重于银行柜员,不适应保险业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因此,在高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时必须重视保险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

3.证券业的大变革,对人才需求提出新要求

自从我国入世后,证券业逐步开放,证券业竞争日趋激烈。由此带来证券公司在经营模式、业务模式及盈利模式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证券公司正走向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除了继续对证券分析师等高端人才的需求旺盛外,对证券业务型、营销型的人才需求也迅速提升。这为高职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新方向,为课程体系构建增加了新内容。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与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除了传统的金融三大主业外,一些原本弱小的金融业态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金融、典当、担保、租赁、信托等对专业金融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为高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拓展了新平台。

二 新形势下高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结合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构建高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时,应该综合考虑金融业三大主业的新变化、学生就业的新动向、地区经济发展的侧重点、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对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做出合理规划。

第一,弱化行业性,强化通用性。以往金融专业强调以银行柜员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当银行中低端岗位人才需求下降时,转而把培养目标定位转向保险或证券行业。这种思路构建的课程体系必然是出现人才知识结构的短腿现象,在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窄化了学生未来的就业面。所以,在新形势下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考虑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通用性。如营销类课程、理财类课程,对于金融业的三大主业都是必须的。

第二,增强实用性,强调够用性,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培养直接与市场岗位对接,所以课程體系的构建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弱化知识的学科性和体系性。另外,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大都是2.5+0.5模式,在有限的五学期教学学时里,很难做到学科知识的全面性,这也要求强调高职课程体系的够用性原则。

2.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任务及教学规律等特点,结合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为素质教育模块、职业知识模块、职业能力模块和职业拓展模块。

第一,素质教育模块。本模块课程主要强调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塑造。首先,思想道德素养。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职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必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此类课程一般是由学校统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组成,主要有思想品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课程。其次,知识素养。根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原则,为给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形成深厚的知识积淀,同时为以后学习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高职金融专业需开设体育、数学、英语、语文等职业素质类课程。其中,数学课程一般开设为《经济数学》,主要学习数理统计、概率论等内容即可。语文类课程主要开设为《应用文写作》,学习一般常用公文的写作技巧等内容。

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此类课程一般包括《公共关系》《商务礼仪》《职业秘书》《商务报告技巧》等课程,可以是必修与选修结合开设。

第二,职业知识模块。本模块主要设置行业企业实际需要的专业知识课程,重点强调实践能力培养。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通过本模块的教学,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功底,懂得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来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为与市场对接打下理论基础。

高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所以《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合并为《财政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银行信贷》课程受银行业的人才需求变化影响,应该弱化,融合到《现代金融业务》课程中,同时该课程新增包括典当、担保、信托、农村金融等专业内容,课程课时应该加大到120课时左右;通用模块的课程应该尽量弱化行业界限,贯穿整个银行、证券、保险行业业务内容;考虑到金融与会计学科的紧密性及学生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特点,会计类课程也必须适量开设。

第三,职业能力模块。本模块主要基于岗位职业标准,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规格和各项专业技能的要求进行设计。对于金融行业要求的一些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中一些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整合和梳理,形成专业能力实训项目课程,,便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岗位综合能力的提升。

第四,拓展模块。本模块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学生将来职业发展提供必备的一些拓展知识储备,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有利于特长生脱颖而出。主要设计的课程有《工商企业管理基础》《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网页制作》《电子商务》等。此类课程可采用选修课方式开设。

三 技能“双证融通”机制应始终贯穿高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

学历证书是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证明,技能证书是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具备学识和技能水平的证明,两种证书的根本目的和主要方向是一致的。将两种证书的取得过程进行相互融通和优化配置,使学生在取得学历教育过程中,就达到某种职业的入职资格。

高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层次及金融行业的特点,可融入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银行从业资格、保险代理人、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保险经纪人、理财规划师等。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尽量做到“课证融通”,把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内容融入课程内容,把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过程融入学生的学校学历教育过程;职业资格考证教材与该行业所要求的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比较贴近,因此在教学资料的选取上尽量做到多使用职业资格考证资料;职业资格证书尤其是一些从业资格证书,是该行业的基本能力要求,是入職的基本门槛,因此在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时,最少应安排一门职业资格考证培训课程。

科学构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高职教育“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只有紧跟市场变化,合理规划课程体系,才能夯实高职金融专业建设基础,全面提升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宋元.高职经贸专业“双证融通”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2]邓恩、刘丹.浅谈高职金融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3)

[3]董瑞丽.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金融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32)

[4]曾赛红.关于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2)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课程体系金融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P2P金融解读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