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论文综述
2012-12-25天津科技大学李军松刘彩霞闫翠娟
□天津科技大学 李军松 刘彩霞 闫翠娟
近十年来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论文综述
□天津科技大学 李军松 刘彩霞 闫翠娟
文章运用文献计量等方法,统计分析了近十年我国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的发文情况,从文献数量、研究主题及主要内容等方面,揭示我国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的现状,并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大学生信仰教育;文献计量学;研究主题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均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也使当前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困惑,导致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动摇,甚至出现了“信仰危机”等现象。这既是高校应该关注重视的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这个问题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笔者试图通过近十年(2002—2011年10月)来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以期能够对该问题研究现状有大致的了解,为推动我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向纵深发展提供参考,为我国大学生信仰教育提供一些帮助。
一、大学生信仰教育文献统计分析
1.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利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工具,笔者选取“题名”为检索项,分别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高校信仰教育”、“大学生信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检索词,对2002—2010年10月,近十年来有关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认真筛选之后,检索到387名作者在209种期刊上发表了303篇相关论文。详细数据及发展趋势见表1和图1。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论文的发文趋势:2003年略有回落,但从2003年开始相关研究成果则呈现逐年加速度增长态势,2010年达到一个顶峰。截止2011年10月,就已经有60篇论文发表。这种趋势与我国近年来大学生信仰状况紧密相关。反映出当代中国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在全球化、信息化及市场化等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型构下,一些大学生的精神缺失,甚至出现信仰失落或异化后的信仰危机状况,已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表1 2002—2011年10月我国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论文年代分布
2.论文作者数量统计分析
自2002年到2011年,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论文的作者共有387人。通过对论文作者发文量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以第一作者身份(或独立作者)发文一篇的作者有365人,占作者总数94.32%,此数据与洛特卡定律中生产一篇论文作者的比例(60.79%)的经典学科参考值相差甚远。
根据普赖斯定律,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数,至少为全部作者数387的平方根(约19)。通过对303篇论文的统计,发表2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即为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计22名,共发文48篇,远远低于普赖斯定律中核心作者发表论文数占该领域全部论文303的一半(约151),仅占总数的15.84%。同时,核心作者几乎全部来自高校,而且绝大多数来自社科系或相关院系。由此说明,当前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还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师生为主。值得注意的是,核心作者中仅有梅萍一人来自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十大高校之一),核心作者普遍发文停留在2篇,最多者也不过是4篇。这也说明研究人员对该领域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也没有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探索,自然也很难形成相关研究的核心作者群。详见表2。
表2 发文量2篇及以上的作者(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统计
3.论文期刊分布统计分析
通过对来源期刊的统计分析,303篇研究论文分别刊载于209种专业或非专业期刊。其中,仅刊载1篇论文的期刊有156种,占期刊总数的74.64%。刊载2篇论文的期刊有31种,占期刊总数的14.83%。载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期刊有22种,占期刊总数的10.53%。详见表3。
根据布拉德福定律,核心期刊区所载论文量占总论文量的1/3,即应为101篇。刊载3篇及以上的期刊载文量85篇,刊载2篇及以上的期刊载文量147篇,由于85篇<101篇<147篇,因此,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的核心期刊区应为刊载2篇及以上的期刊。详见表3。
从表3可以发现,核心期刊区的论文分布表现出很强集中效应,多刊登在教育类、政治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但专业核心期刊载文量不容乐观,载文量超过2篇的期刊仅有8种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收录,即《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思想教育研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与职业》、《人民论坛》、《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中国成人教育》,占核心期刊区期刊总数的12.70%,载文量为29篇,占核心期刊区期刊载文总量的19.73%。上述8种核心期刊中,《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黑龙江高教研究》、《教育与职业》、《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中国成人教育》为教育类核心期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思想教育研究》、《人民论坛》为政治学类核心期刊。
表3 载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期刊统计
4.论文主题统计分析
通过对所检索到的303篇有关我国大学生信仰教育方面论文简单地阅读与梳理,统计到4个比较集中的研究主题,论文总数达到223篇,占总数的73.60%。分析该领域的主题有助于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研究的现状,了解当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帮助。详见表4。
表4 主要研究主题分布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主题及主要内容
1.大学生信仰现状的解读
通过检索到有关大学生信仰现状的55篇论文的阅读,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部分存在信仰缺失、迷失,甚至信仰危机;目前大学生信仰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打破了过去信仰层次单一化的状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主流信仰与其他信仰并存的局面,表现为信仰的多元化、非理性化、功利化与世俗化的特点。
陈轶[1]认为,目前部分大学生在信仰问题上立场不坚定,出现了“信仰危机”,陷入“信仰困境”,主导信仰和多元化信仰并存,信仰的功利化与世俗化并存。
干承武[2]指出,当前我们已经进入风险社会,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准则被打破,生存和交往方式被改变,引发了人们的信任危机和信仰危机。对大学生来说,信仰的偏差甚至缺失已经显露。例如:信仰态度上的不坚定性,出现信仰真空;信仰对象上出现目标不明确和目标太明确之间的矛盾;重视科学信仰,忽视道德信仰和人文精神。
刘娜[3]分析认为,“80、90后”的青年大学生表现出鲜明的信仰新特点:主体意识增强,“是否信仰”、“信仰什么”、“如何信仰”等价值选择更倾向于从自我需要出发;世俗化和功利化倾向突出;主流信仰与多样价值选择共有。
崔翠利,余玉花[4]认为,现代社会的“信仰危机”也影响了大学生,主要表现为信仰的失落、多元化、多变性与实用化的倾向。
2.大学生信仰迷失或危机成因剖析
通过对检索到的有关大学生信仰迷失或危机成因剖析的48篇论文的阅读与分析,可以发现,影响我国大学生信仰的因素非常复杂,造成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和动摇,甚至出现信仰迷失或危机的原因,既有社会环境的复杂变迁,也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自我认知的深刻变化等。
孟天财、朱丹丹[5]认为,80后出生的大学生思想不够成熟,思维不够严谨,置身于当前风险社会的大环境中,容易受外部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经过一定的困惑和忧患之后,对自己原有的信仰产生怀疑和动摇,直至全面抛弃。
钟文渊[6]则从五个方面剖析了当代大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①改革开放出现的新情况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②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和教条的理解与宣扬;③国际社会的剧变;④全方位的社会变革与改革政策不配套带来的严重的二律背反;⑤媒体的模糊导向;⑥网络技术的发展是我们不得不提及的又一因素。
朱旭梅,章迪薇[7]认为,当前大学生党员信仰危机的现状绝不是偶然的,它既与转型期的社会环境、大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关,也有与高校的教育体制、教育管理有关,更与大学生的自身因素有关。
黄国琴[8]则总结了造成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有所动摇的4方面原因: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和资本主义的渗透是外部原因;②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根本原因;③党员干部腐败现象是重要原因;④大学生自身认识模糊是直接原因。
3.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实困境分析
大学生信仰出现危机、缺失、精神迷失现象,这些都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困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造成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实困境,既有文化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改革开放条件下社会环境带来的多重影响,也有高等教育自身的原因,包括信仰教育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章秀英[9]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实践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层出不穷,逐渐显示出我们传统的信仰教育苍白无力,并着重探讨了新时期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表现在①社会实践运行对教育内容的挑战;②世界信息网络化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挑战;③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对重灌输轻人的实践本性的传统信仰教育的挑战;④重视物质享受轻视精神食粮的庸俗唯物主义倾向对重视精神需求的信仰教育的挑战。
王绍芳[10]尤为关注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挑战:他认为,①网络的开放性使各种价值观、信仰在网络上可以自由交流,造成一些大学生信仰迷失和蜕变;②网络文化的垄断性侵袭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③网络文化的非控制性挑战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传统舆论环境。
董艾辉,林慧岳[11]认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有以下几个障碍:①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不清;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认识不够;③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认识不科学;④对苏东解体原因认识不深刻等。
尤建国[12]分析了多元宗教信仰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冲击,分析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实困境,主要包括:①宗教文化热客观上造成高校信仰教育主体的分流;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得东、西方各种宗教在高校得以传播,大学生信仰出现多元化趋势;③宗教的特点、传播方式对信徒极具吸引力,对大学生信仰的传统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
4.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研究
江泽民曾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13]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加强引导,进行科学的信仰教育,克服信仰教育的现实困境。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单靠一种方法是不行的,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陈燕锋[14]认为,大学生信仰教育应当遵循“懂、信、行”三步骤原理,结合实际开展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懂是基础,是前提;信是内化、升华,既懂且信,信仰乃成;行是结果,是目的,是关键,是信仰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刘素娟,黄国昌[15]从六个方面阐明了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思路与对策:①注重信仰教育和知识教育的结合;②激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的同时,切实提高其信仰选择的能力;③要注意信仰教育的层次性,把思想教育与理论教育结合起来;④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要不断与时俱进;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功是大学生坚定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前提;⑥社会环境的净化有助于信仰教育效果的巩固。
王学俭,李东坡[16]指出,当前信仰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信仰教育实施过程中的自我矛盾,只有推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才能化解信仰教育的矛盾,这需要实现信仰教育本身的科学化,教育者教学研究的规范化和受教育者自身学习选择的主动化。
颜吾佴,荆学民[17]认为,忽略信仰本身的本质及特点而盲目施教是信仰教育难以达到较好效果的内在原因,因此,大学生信仰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从理论上区分个人人生信仰与社会理想信仰,讲清信仰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关系,确立信仰教育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结合的方法;②从理论上搞清楚信仰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确立信仰教育的“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结合的方法;③从理论上讲清信仰的政治性与公众性的关系,确立信仰教育的政治性与公众性相结合的方法。
熊洁,张爱林[18]提出,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工作,应抓住5个重点:①建立层次性和发展性的信仰教育目标体系;②发展规模化和网络化信仰教育模式;③确立科学性和人文性的信仰教育内容;④探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信仰教育方式;⑤强化高校教师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此外,还要抓好4个难点:①如何结合大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生活阅历进行信仰教育;②如何引导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中进行信仰选择;③如何恰当运用社会正负面现实进行信仰教育;④如何把握信仰教育中的现实性与超越性关系。
三、我国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分析
通过本文所有统计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研究主题集中
近十年我国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信仰现状的解读、大学生信仰迷失或危机成因剖析、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实困境分析和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研究,占统计内容的73.60%。尤其是关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分析的论文最多,占了总载文量的25.08%,这说明人们已经意识了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从多方面出谋划策帮助大学生形成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抵消非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2.研究范围非常广泛
通过对所统计的303篇相关论文的阅读,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以下多个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教育、理工科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三本院校大学生信仰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信仰教育、兵团大学生信仰教育、信仰教育载体、信仰教育机制、信仰教育体系创新、信仰教育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基本规律、90后大学生信仰问题、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心理、大学生党员信仰问题、信仰教育生活化思考等。
3.研究内容宽泛、重复
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相似度高,主要围绕着信仰现状、成因和教育对策等,而且许多论文都在重复概论,观点也大致相似。有的只是换汤不换药,要么是突出这个,弱化那个,要么是文章结构挪移,并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创新点,这种现象还是比较常见的。
4.实证研究缺乏
学者在对大学生信仰现状分析中,多采取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统计到40篇论文,占总数的13.20%。但关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研究方面侧重于认识论,没有数据支撑,没有定量分析,抽象地进行没有经过实证检验的方法论思考,显然这样的缺少证据的研究论文,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5.对国外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极少
目前在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中,虽然国内外所坚持的价值观、信仰不一,但在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应该存在可借鉴的地方。例如信仰教育的生活化思考、西方宗教传播方式中的可取之处等。然而,所统计论文的作者们很少有人对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信仰教育进行研究,即使与我国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比较性研究,更多将之视为洪水猛兽,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我国大学生信仰的侵蚀。
四、结语
“现在人们的信仰需求已经觉醒,信仰争夺战已经开始。青年是各种信仰争夺的对象。”[19]青年大学生既是社会的今天,又是社会的明天,他们的信仰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直面当前大学生中日益严重的“信仰危机”,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尤其是信仰教育的实证研究和国内外的比较研究,对确立马克思主义大信仰教育观,应对大学生信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陈轶.略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信仰教育[J].丽水学院学报,2009(1):71-75.
[2]干承武.科学、信仰与大学生的信仰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2010(6):14-16.
[3]刘娜.关于青年大学生信仰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9(11):85-88.
[4]崔翠利,余玉花.信仰与大学生的精神发展——兼论大学生信仰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89-93.
[5]孟天财,朱丹丹.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信仰危机[J].江苏社会科学,2008(S1):21-24.
[6]钟文渊.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促进青年大学生社会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5):384-387.
[7]朱旭梅,章迪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刍议——基于大学生党员信仰危机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9):19-21.
[8]黄国琴.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几点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10(3):55-57.
[9]章秀英.新时期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3(1):8-12.
[10]王绍芳.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践形式[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1):143-146.
[11]董艾辉,林慧岳.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思维障碍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2(4):18-20.
[12]尤建国.论高校信仰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101-103.
[13]江泽民.在纪念共青团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6-25.
[14]陈燕锋.论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5):105-109.
[15]刘素娟,黄国昌.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23):66-67.
[16]王学俭,李东坡.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44-47.
[17]颜吾佴,荆学民.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7):59-60.
[18]熊洁,张爱林.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之重难点问题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06-110.
[19]宋俊成,刘晶.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18.
G641
项目名称: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污染对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作用的‘消解’”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号:11JD710057;
项目名称: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社会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媒介涵化分析)。项目号:CEYP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