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011年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研究综述
2012-12-24杨丽红
杨丽红
摘要:公共档案馆研究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笔者从公共档案馆的内涵、公共档案馆建设的重点、公共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宏观对策以及公共档案馆建设与政府责任间的关系五个方面,综述公共档案馆研究的现状。
关键词:公共档案馆;建设;综述
近些年,国内不少地区都在开展建设公共档案馆的行动,公共档案馆的研究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以往的文献看,关于公共档案馆某一方面的研究很多,综述性质的文章较少。而关于公共档案馆各方面的研究,又都可以纳入公共档案馆建设这一问题上。因此,本文欲将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外延扩大,以其作为研究对象,欲通过文献综述的形式来分析公共档案馆研究的现状。
1资料统计与分析
笔者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源,以公共档案馆为篇名,将检索年限设置为2001年~2011年,共检索到289篇文章。经筛选、去重,得到有效文章172篇。其年份的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表可知,关于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研究总体呈上升后逐步稳定的一个趋势,这与我国近些年大力倡导公共档案馆建设有关。172篇文章中,有158篇能找到作者的所在单位。其中,档案局馆(包含档案室)发表34篇,占总数的21.5%,高校师生发表110篇,占69.6%,其他组织发表14篇,占8.9%。由此可见,我国公共档案馆研究的主体是档案局馆和高校师生。
2公共档案馆建设研究的主要问题
我国对公共档案馆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对国外公共档案馆的介绍,直到2001年才有第一篇关于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文章。2001年以后,尤其是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公共档案馆研究热度逐渐增加,主题也日趋多元化。笔者经过分析,将我国的公共档案馆建设粗分为公共档案馆内涵、公共档案馆建设的重点、公共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宏观对策以及公共档案馆建设与政府责任之间的关系五个方面。
2.1公共档案馆的内涵。关于公共档案馆的内涵,宗培岭认为,公共档案馆在内容上包括馆藏资源公共化、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与档案利用社会化三个方面[1]。潘玉民认为,现在所讲的公共档案馆就是国家档案馆,只不过将为公众和社会的需要和利益服务放在档案馆一切工作的首位,成为档案馆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2]。郭红解认为,公共档案馆是由国家和政府设立并管理,资源属于国家和社会全体公民并为全体公民所共享[3]。各位学者对公共档案馆内涵的界定虽然表述上略有差异,但是,对公共档案馆实质的认识却是一致的,那就是由国家设立,资源属于国家和全体人民,主要职责是为公众服务。由此看来,各级国家档案馆就是公共档案馆的前身。而建设公共档案馆实际上是适应社会转型、推进民主政治和传播文化的客观需求,也是体现国家档案馆的性质、拓展档案馆服务功能的内在需求[4]。
2.2公共档案馆建设的重点。实现国家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的转型,需要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共性的馆藏、面向社会的服务等作保障,这也是公共档案馆建设的重中之重。
公共档案馆建设的理念是指公共档案馆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或是价值取向,这是近年来在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下兴起的。曹兴华认为,公共档案馆应引入CIS理念以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创造良好的发展和服务环境,从而表现出符合社会价值观要求的一面[5]。程结晶、彭小芹提出,公共档案馆要以用户感知价值为导向,构建自身的核心能力,真正履行为民服务的宗旨 [6]。张锐则认为“普惠与均等”应作为公共档案馆履行职能的价值取向[7]。李灵风老师强调,突破传统权利因素的禁锢,转而关注公民权利的保障与实现成为国家档案馆的价值取向,而这一价值取向当以公民权利为核心、以全体公众为服务对象,以公益性为主要特征[8]。可以看出,几位学者在公共档案馆建设的价值取向上都强调要“以人为本”,这也就是公共档案馆建设的核心理念。
馆藏建设是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基础,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档案馆首先要构建社会公众需求的馆藏。目前,我国档案馆各项功能的发挥上表现出力不从心,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馆藏单一问题。主要表现在:所保存的档案以政务档案为主,民生档案数量少;纸质档案为主,数字化程度不高;档案信息以一次信息为主,综合加工的少[9]。因此,公共档案馆的馆藏建设上要遵循社会性、开放性、文化性等原则[10]。而在实际的操作中保证收集范围从以党政机关为主向以公共部门为主转变;加强微观层面的社会档案资源的接收和收集;积极整合资源,实现档案馆公共信息服务功能的最大化[11]。
公共档案馆为公众提供优质有效的服务是其建设的终极目标。现代公共档案馆的整个运行机制应是面向服务的,虽有为国家和社会保存历史记忆的基本职能,但实质也是一种服务。因此,要构建服务主导型的公共档案馆模式[12]。周林兴认为,公共档案馆不仅是一种机构,更是一种制度,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安排之一[13]。在服务的原则上,有学者提出,档案服务的社会化、均等化问题。其中,档案服务的社会化需要服务观念的突围,馆藏资源的合理构建、共知共享以及合理的利用政策与策略作保障[14]。而档案服务的均等化,表现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平配置与公平获取[15]。在服务方式上,相对于传统的被动服务,近些年,更强调主动服务的重要性。档案馆网站、档案手机报、档案官方微博的建立,也正在改变着人们利用档案的方式,也使得档案信息服务的范围更广。
2.3公共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公共档案馆的社会功能有基本功能与延伸功能之分。基本功能是指档案馆对档案的接收保管、提供利用和档案研究等方面,是相对固定的。相对于基本功能,档案馆的延伸功能是动态的、多维的,它包括信息传播、社会教育等多方面[16]。本文所言的社会功能主要是公共档案馆的延伸功能。通过文献分析,笔者发现,近些年,研究最多的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保障公民的信息公平、缩小数字鸿沟。首先,公共档案馆在保障公民信息公平上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其次,公共档案馆属于国家的公共服务部门,在法理上也要求其为公众提供有效的信息[17]。在保障公民信息公平、缩小数字鸿沟上,公共档案馆在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信息法律法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教育等方面,具有促进信息公平的作用[18]。不过,我国中、东、西部在档案馆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人员信息素质以及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也制约着公共档案馆在促进信息公平中的作用[19]。
二是文化方面的功能与责任。公共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机构,汇集着具有重要文化内容与历史内涵的档案,是社会文化的宝库与集聚地[20]。潘玉民认为,公共档案馆的文化责任也就是公共档案馆承担应当承担的文化建设责任,完成应当完成的文化使命。它包括文化传承、文化服务、文化传播、文化教育、文化交流、文化构建等方面的责任[21]。周林兴认为,公共档案馆作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承担提升公民文化素养的职责、保存社会记忆的职责、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职责以及提升国家凝聚力的职责[22]。黄振原等则认为,公共档案馆保障的是公民的档案文化权利,从公众的角度上讲,主要表现在享受文化服务的权利 [23]。值得特别强调的是,公共档案馆的社会记忆功能,它真实记录了国家、政府的兴衰变迁,却忽视了对普通公众的个人记忆。诚然,国家记忆很重要,但档案需要给普通公众提供一种根源感、地方感和集体记忆[24]。因此,对于公共档案馆而言,由国家档案模式向社会模式转变尤为重要。
2.4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宏观对策。为公共档案馆的建设提出宏观对策是很多文章的题中之义。不少文章在分析公共档案馆建设的现状后,都会重点阐述建设公共档案馆的具体措施。如,李国庆认为要从观念的转变、法制的完善、服务手段和方式的创新、经费的恰当投入以及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的改革五个方面推进公共档案馆建设和健康发展[25]。再如,曹航认为,推进公共档案馆建设首先要树立“开放、亲民”的公共服务理念,然后,努力构建平民化的馆藏结构,最后,是满足社会需要、服务民生[26]。笔者经分析总结得出目前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主要五大策略:一是观念上的更新:建设公共档案馆,观念要先行,要树立开放、亲民、服务的公共服务观念。二是要加强法制建设:将公共档案馆名称、性质等列入档案的法律法规,保障公共档案馆的合法地位。三是要建立面向社会的档案资源体系,加强对关系民生、文化等方面档案资源的收集。四是优化服务,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五是技术的提高以及高素质档案人才的引进。尤其在人才的方面,要解决三个层面人才资源建设的问题,即领导人才建设问题、业务人才建设问题以及技术人才建设问题[27]。
2.5公共档案馆建设与政府责任之间的关系。公共档案馆建设是社会公共事业的一部分,法理上,要求政府保证公共档案馆的健康发展[28]。这种责任,包括认识公共档案馆的价值定位、赋予公共档案馆法理上的保障和依据,以及给予经济支持和制度保障从而促进公共档案馆在全国各地的均等发展等[29]。只有政府在公共档案馆建设中不缺位,公共档案馆才能真正实现其在促进社会和谐、公正、民主中的作用。
3总结
从2001年到2011年,我国关注与研究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学者逐年增加,理论研究也逐渐趋于成熟,这为我国公共档案馆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受各方面情况的制约,建设公共档案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认为,政府的大力支持、档案机构的全力行动以及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才能构建真正的公共档案馆。
参考文献
[1]宗培岭.公共档案馆,你从哪里来——写在上海市档案馆新馆开馆之际 [J].浙江档案,2004(1):5~7.
[2]潘玉民.公共档案馆,你到哪里去——兼论社会发展与档案馆社会化[J].浙江档案,2005(6):17~18.
[3][4]郭红解.析公共档案馆[J].中国档案,2007(2):30.
[5]曹兴华.公共档案馆应引入CIS理念[J].湖北档案,2009(9):21~22.
[6]程结晶,彭小芹.用户感知价值导向的公共档案馆核心能力的建构[J].档案学研究,2011(2):24~28.
[7]张锐.惠普与均等:公共档案馆履行职能的价值取向[J].档案学研究,2011(2):20~23.
[8]李灵风.从权力到权利——国家档案馆公共服务基本价值取向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1(3):33~36.
[9][27]吕元智.基于价值创新的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0(3):24~31
[10]袁文清.公共档案馆的馆藏资源体系建设[J]. 档案管理,2007(3) :78~79.
[11]饶露.加强馆藏建设,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档案馆[J].山西档案,2010(4):25~27.
[12]姚志强.构建服务主导型的公共档案馆模式[J].山西档案,2004(3):19~20.
[13]周林兴,罗辉.公共档案馆服务的制度分析及政策启示[J].山西档案,2006(5):22~24.
[14]王英玮.关于公共档案馆服务社会化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5(3):85~88.
[15]聂云霞.基于公共档案馆视角的档案信息服务均等化探析[J].档案学研究,2011(1):55~57.
[16]宗培岭,薛匡勇,王向明,赵屹.档案馆信息社会化与档案馆社会功能研究[J].浙江档案,2003(11):11~13.
[17]周林兴,刘振宇.谈公共档案馆与信息公平[J].兰台世界,2007(3):11~12.
[18]陈艳红,张浩.试论公共档案馆在促进信息公平中的作用及对策[J].情报杂志,2008(2):138~141.
[19]陈艳红,罗凤.论我国公共档案馆发展中的数字鸿沟问题——基于区域层面的比较[J].档案学研究,2009(5):19~21,25.
[20][22]周林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的公共档案馆职责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1(5):49~51.
[21]潘玉民.论公共档案馆的文化责任[J].档案学研究,2010(1):12~16.
[23]黄振原,姚红叶.关于公共档案馆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思考[J].北京档案,2011(2):19~21.
[24]苏君华、周林.《集结号》、社会记忆与我们的责任——公共档案馆保存平民档案的意义与策略[J].山西档案, 2008(4):14~16.
[25]李国庆.对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理性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7(1):25~28.
[26]曹航.对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再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9(1):26~29.
[28]周林兴,苏君华.公共档案馆事业发展中的政府责任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0(3):22~26.
[29]苏君华,袁礼华.公共档案馆事业的发展与政府责任的考量[J].档案管理,2007(5):15~16.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来稿日期:201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