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水道帮你认识一座城市的本质

2012-12-24华琪

今日文摘 2012年23期

  花27美元,你就可以参加一次史蒂夫·邓肯的地上“下水道之旅”。从纽约中央广场集合,你们会穿过格林威治村,沿着米内塔布鲁克下水道,一直走到哈得逊河。一路上,邓肯会向你讲城市河流的变迁,它们是如何影响城市发展,以及如何被埋到地的。你们也会停下来观察路面的井盖,研究和地下世界呼应的街道名字。别忘了带上一个手电,透过古老的井盖缝隙照下去,你们有机会目睹庞大地下世界的冰山一角。
  邓肯是一名城市探险家,探访过北美以及欧洲许多国家大城市的地下世界。在城市入眠之际,他会和朋友悄悄掀开井盖,带上装备,走入和地上世界对应的另一个世界。
  纽约总长10600公里的下水管道,他亲自走过的大约有1%。他和朋友常常要趟过齐胸的污水,穿越经历过百年沧桑的垃圾堆,有时候还要在管道里过夜。很少有人用这种方式爱纽约,从不同的角度,带着不同的理解穿越它。“从地面上看,纽约十分繁华和摩登。我们造了很多标志性建筑,如摩天大楼等等。但当你钻入下水道的时候,你不仅会被你看到的景象震撼,你会觉得不可思议:支持光鲜的地上世界运转的基础设施在100多年前就建好了,并且仍然运行得很好。”他对记者说。
  “我觉得这些地方值得一游,它会帮助你认识一座城市的本质。”
  从运河道到皇后道
  在纽约,有两种下水道,一种是污水和雨水同流的混合下水系统。一种是污水和雨水分开的下水系统。后者污水会经过处理,雨水直接通过管道排入河流。纽约的下水道大部分在19世纪建成,70%采用的是联合下水道系统。
  每次探险之前,邓肯会做大量的功课。他会找地图来研究,从18世纪的地图,到19世纪乃至近50年的地图,最后是谷歌的卫星地图。“有时候,最近的地图也是50年前的,即使你在地面上看好了具体的线路,下去以后仍然会发现,有些地方被拆了,有些通道改道了。”
  “你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很多大的下水道其实原来是城市的河流,随着城市发展它们被埋入地下,探访它们就像回访城市的历史。”他说。
  比如18世纪初,曼哈顿中央有个清澈的大水塘,纽约人都从那取水喝。18世纪后期,由于周围鞣革厂、啤酒厂带来的污染,水渐渐不能喝了,人们找来各种垃圾想把那水塘填埋起来。但这里是天然低洼地带,一到下雨就淹水。为了解决低洼地区的排水问题,政府建了一条运河,将水疏导出去。后来水塘被填平,原址上建了一座监狱,名为“坟墓”。直到1821年,人们觉得运河太臭,把它改为地下下水道。这是纽约第一个封盖的地下水道。
  “运河道”是邓肯去过不止一次的地方。“那里是纽约最老的下水道,用石头和砖块建成。地上浮着一层牛奶样粘糊糊的东西,墙壁上各种垃圾和水渍像壁画一样。”他说。这个古老的下水道是混合下水道,很矮,一开始管道还有1米左右高,到后面越来越矮,甚至只有30厘米,只能躺下来匍匐前进。
  在一次被他命名为“深入纽约潜意识”的探险活动中,他的同伴在日记里写道:“在运河街下的管道中爬行十分消耗体力。”
  污水在地上缓缓流动,简直就是老鼠蟑螂的天堂。之后我们竟然陷在一堆垃圾里,好像掉进浓稠的粥里,最后不得不掉头。和“运河道”相比,“皇后道”就好走得多。“皇后道”兴建于20世纪初,是纽约市少有的雨水管和污水管分开的下水系统。
  “皇后区的下水道比布朗士或曼哈顿的更大,更干净,水也更清些,起码不是棕黄色的。下水道是方形混凝土建筑,墙上到处能看到涂鸦,来这个地方会相对容易些。我们可以在里面听听音乐,打打盹,抽抽烟,做什么都行。”邓肯说,“唯一要警惕的,就是下雨。”
  2003年的一次探险,差点让他在皇后区的下水道里送命。他和一个朋友在通往牙买加湾的一段雨水管道里,天空忽然下起了雨。下水道忽然涌进来大量的水。皇后区的区域很大,从肯尼迪机场到法拉盛街区,都是皇后区的范围。越大的区域,在短时间内汇集的水就越多,主排水管道里的水势就越汹涌。
  “和你在地面上的经验完全不同,危险是瞬间来的。水位急剧上涨,我们在管道里狂奔,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发现一个井盖,偏偏卡得很死,挪也挪不动。纽约的井盖是铁做的,生锈了以后会很死。一连跑了两个出口,井盖都搬不动。那一刻我真以为自己要死了。最后我们绝望了,试了最后一个,终于打开了。”邓肯说。
  他说,你难以想象水流的速度有多快,就像经历了一次海啸一样。从那一次,他学到的重要经验是,下雨或是可能下雨的天气绝对不下雨水管道。现在他去下水道探险时,都会带上手机,让岸上的朋友隔十分钟给他发一次天气预报。“下雨,甚至下雪,都是灾难。”他说。
  解决内涝是城市化的必修课
  除了像鼹鼠一样钻入地下探险,邓肯也是个城市历史学家,目前正在加州大学攻读城市历史学博士学位。
  “探险不只是件好玩的事,这些地下设施记录下的,是城市扩张和发展的痕迹。”作为一个城市历史学家,邓肯研究过美国许多城市的历史。“人们常常把水淹街道归结于下水道不够宽,不是这样的。我研究过许多美国城市的历史。水淹街道的新闻几乎都发生在城市快速扩张的时期。看看洛杉矶,看看纽约,都是这样。”
  当城市成为人造的荒野,自然环境早已改头换面,城市缺乏吸收性土壤,一场暴雨就会变成突如其来的洪涝。
  在1880到1890这十年间,布鲁克林和纽约的发展异常迅猛。十年间,纽约城市人口从120万增长到150万,增加了24%。布鲁克林区人口从56.7万增加到80.6万,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增长42%。人口的爆炸性增长推动了地区廉价劳动力。一些惊人的世纪工程都完成于这一段时间,自由女神像安置于1886年,布鲁克林大桥开通于1883年。在1885年,布鲁克林开通了第一条高架铁路。
  另一个工程奇迹也完成于1885年。当年12月12日的《科学美国人》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一条直径达12英尺的巨型下水道正在建造中。“那是个通体用红砖砌成的圆形管道,十分宽敞。”邓肯说,“不过这并不是单独的雨水管道,而是混合管道。”
  这条下水道将连接尼克博克和约翰逊大街,穿过约翰逊大街和第五南大道,流入东河。建设这项工程是因为现有的下水系统,承载不了2800英亩地区的下水。很多地区逢雨必淹。报道里说:“林区新城溪一带低洼地区雨后常常遭受财产损失,并引发疾病。当地居民抱怨不已,卫生部门的报告也显示在这里修建一个新的下水系统十分有必要。”这项工程的总花费高达57.5万美元,在当时也算是个大数字。
  不仅是布鲁克林,美国下水道的改造大部分集中在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常常遭受暴雨袭击的地区如旧金山也在那时候(1930年)建立了宽敞而独立的雨水排水管道。
  一二百年过去了,这些古老的设施仍然在运行,甚至让人们淡忘了它们的存在。
  “纽约人忘记了,在19世纪,纽约花了好多好多钱去建立这些系统。除了摩天大楼,标志性的桥,许多钱都被投入到地下设施了。所以它到现在还运行良好。”邓肯说,但现在,人们不愿意投钱在地下设施了,很大原因是它们仍然有用。“但如果你看看纽约的混合下水系统,一下暴雨,污水和雨水混在一起,来不及处理就排进河里。如果说它有用,那也是19世纪的标准吧!”
  现在,纽约已经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纽约市环保局在未来10年将投资13亿美元改进纽约的下水道系统,对下水道截流管进行清洁,清理后的管道能在雨季增加它们的容量。
  2012年,纽约推出了一项新计划,意在减轻纽约市下水道的负担,做法包括绿色屋顶、可蓄雨水屋顶、生物洼地,以及透水路面砖和多孔管道建设等。以前被看成是废弃物的雨水已经成为一种资源在屋顶和街道的绿色种植中得到再利用。
  “我非常喜欢城市,尤其是大都市,”邓肯说,“纽约太棒了,说句残忍的话,即使每年纽约有20-30人因为洪水而死去,但建立一个大都市仍然是值得的。这是城市化的代价。让硬邦邦的城市恢复柔软,是未来的城市要做的事情。
  (卢观莲荐自《外滩画报》)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