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纵卷叶螟高效低毒药剂的田间筛选试验

2012-12-24谌江华柴伟纲孙梅梅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氯虫甲酰胺卷叶螟

谌江华,柴伟纲,孙梅梅

(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040)

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我国水稻生产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之一[1]。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在浙江省单季稻和连作晚稻上连年大发生,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2]。氟虫腈虽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主要高效药剂,但因环境问题而于2009年10月1日起,除卫生用、玉米等部分旱田种子包衣剂外,在国内停止销售和使用[3]。目前,生产上主要用毒死蜱、阿维菌素及其复配制剂来防治稻纵卷叶螟,但此类药剂在水稻生产上已使用多年,防治效果逐年下降。为探寻新的高效、低毒药剂来进一步防治稻纵卷叶螟,2011年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等4种低毒药剂对稻纵卷叶螟进行了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康宽,美国杜邦公司),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 (垄歌,日本农药株式会社),240 g·L-1氰氟虫腙悬浮剂(艾法迪,巴斯夫欧洲公司),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 (妙喜,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480 g·L-1毒死蜱乳油 (天津市绿亨化工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1年7月25日在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上万龄村单季稻田中进行。试验田土壤肥力较好,排灌方便。水稻品种为宁81,手工移栽种植,行间距23 cm×16 cm。试验时水稻处分蘖期,稻纵卷叶螟为卵孵高峰期。

试验共设6个处理:①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150 mL·hm-2;②20%氟虫双酰胺150 g·hm-2;③24%氰氟虫腙750 mL·hm-2;④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750 mL·hm-2;⑤480 g·L-1毒死蜱1 500 mL·hm-2;⑥清水。⑤和⑥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50 m2。

采用合美牌HM-16A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中山合美电器有限公司生产,工作压力为0.2~0.4 MPa)均匀喷雾,用水量为675 kg·hm-2,施药1次,施药时田间保留3~5 cm水层,药后不排不灌,让其自然落干。施药当天晴到多云,平均气温为30.2℃,微风,施药后5 d内没有降雨。

1.3 试验调查与数据分析

1.3.1 药效调查

药效调查根据 GB/T 17980.2—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一)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规定进行。每小区5点取样,共查25丛稻,统计卷叶率,与对照区卷叶率比较,计算相对防效。根据调查结果,按公式计算各药剂处理区的防治效果,并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4]对防效进行Duncan’s新复极差法 (DMRT)差异显著性分析。

卷叶率/%=卷叶数/总叶数×100。

防效/%=(对照区药后卷叶率-处理区药后卷叶率)/对照区药后卷叶率×100。

1.3.2 作物安全性观察

分别于药后3,7,10和14 d观察试验药剂对作物是否有黄化、矮化等药害现象产生。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防效

试验结果 (表1)显示,药后10 d,药剂处理①-④的防效在69.1% ~84.8%,均高于对照药剂处理⑤的防效 (49.2%),且差异极显著;4种处理药剂中,药剂处理①-②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最好,分别为83.3%和84.5%,④的防效次之为77.5%,③的防效一般为69.1%,极显著低于另3种筛选药剂。药后22 d,①-②处理的防效仍基本保持在药后10 d的水平,分别为84.3%和83.8%,③-④处理的防效则显著下降,分别为46.5%和44.0%,且均显著低于对照⑤的防效(54.3%)。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2.2 对水稻的安全性

施药后3,7,10和14 d田间观察发现,各药剂处理水稻生长正常,叶色、株高等无明显异常,表明各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生长是安全的。

3 小结与讨论

从田间试验结果来看,供试4种药剂中以酰胺类的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和20%氟虫双酰胺对稻纵卷叶螟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防效显著好于常规药剂毒死蜱,且用药量少,持效性好,持效期在20 d以上,药后22 d仍保持80%以上的防效;氰氟虫腙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则表现一般,且持效性不理想,药后22 d的防效均下降为47%以下。

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均为作用于鱼尼丁受体的新型酰胺类杀虫剂,具有杀虫机理独特、杀虫活性高、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可作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主要推荐药剂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单一的使用某种药剂会加大害虫产生抗性的风险,因此,生产上要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延缓稻纵卷叶螟抗药性的产生。

[1] 刘宇,王健强,马晓东,等.2007年全国稻纵卷叶螟发生实况分析与2008年发生趋势预测 [J].中国植保导刊,2008,28(7):33-35.

[2] 赵敏,张国忠,吴传伟,等.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药剂对稻飞虱兼治效果研究 [J].浙江农业科学,2009(2):155-157.

[3] 阚李斌,姜海平,蔡超,等.不同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 [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0,31(10):42-44.

[4] 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 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02-204.

猜你喜欢

氯虫甲酰胺卷叶螟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去离子甲酰胺在脑腱黄瘤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30%甲酰胺基嘧磺隆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崇明区稻纵卷叶螟历年发生特征分析
氯虫苯甲酰胺对红火蚁的毒杀活性与行为影响
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不同药剂防治玉米穗期害虫效果研究
N-(1-(5-溴-2-((4-氯苄基)氧基)苄基)哌啶-4-基)-3-氯-N-乙基苯甲酰胺的合成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