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探究——以北京市为例
2012-12-23杨浩雄方亚男
杨浩雄,方亚男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北京100048)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一个人口极度稠密的聚居区。北京市统计局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9 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达1 755 万人,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达5 309.9 亿元。作为一个特大型消费城市,且每年的人口在不断地呈递增趋势,带动了人们对于农产品需求的增长。市民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旺盛,每日经过各种流通渠道进京的生鲜农产品数量巨大、品种繁多,生鲜农产品流通状况的好坏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着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2010 年,中央强调指出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产品流通行业亟待提升转型,以实现科学、持续发展的目标。北京作为农产品消费的大都市,农产品流通一直是社会难点和热点问题。鲜活农产品流通是否高效、畅通,直接关系到广大北京市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北京市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笔者围绕北京市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试图在详细分析北京市生鲜农产品的流通现状和现有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北京市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以及优化现有的流通模式,提出创新性的对策与建议。
1 北京市鲜活农产品流通现状
数据显示,北京市鲜活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30%~40%,部分甚至达到了60%以上,而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北京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为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因此,如何建立完善高效的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对提高食品安全、降低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降低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充分发挥鲜活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1 物流环节冗长
蔬菜在生产基地进行种植,由一级菜商根据当天批发市场的蔬菜报价,与种植基地进行协商并且收购。由于菜商常年到各个批发市场收购蔬菜,所以,大都通过几个自然相对固定的菜商代理,代理费用根据收购蔬菜的多少略有差别。一级菜商对收购的蔬菜进行分类整理。收购蔬菜后,司机或者搬运工需要对蔬菜进行简单拣货,然后分类装车。一级菜商可以向代理商租车,也可以用家用车,运送到一级市场进行销售。二级批发市场根据自己需求量,从一级批发市场收购鲜活农产品。之后再像刚开始的收购顺序一样,逐渐运往市中心等繁华路段的终极菜市场。最后,终极菜商面向终极消费者进行销售活动(图1)。
就北京市而言,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是由于运输菜商的货车进不了五环内,只好在五环外的新发地批发市场进行销售。而位于四环内部的二级批发市场再从五环外的新发地批发市场进行批发,三级批发市场再顺延路线从二级批发市场进货进行销售。如此物流呈递,层层递进,逐渐接近市中心,价格也不断上涨。终极市场的价格上涨幅度与最初菜农的农产品价格相比差之千里。菜价从菜园基地到一级批发市场提高的并不多,主要提价环节是从一级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也就是所谓的“最后一公里”。
由于硬件条件限制,中间商不得不选择离摊位近但价位偏高的上一层批发市场进行收购。运输到的终级批发市场由于收购价高,运输费用叠加,再加上摊位费、水电费的负担,还有累计运输造成的蔬菜损耗,都造成了蔬菜在面对消费者时存在“菜价伤民”现象[1]。
1.2 传统配送模式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流通环节,而流通环节是鲜活农产品增值的主要环节,鲜活农产品的主要利润创造也集中在这个环节[2]。传统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主要是通过各类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来实现其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造成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3 个方面。
(1)流通中物流损耗大,流通成本较高。在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中,由于流通设施功能不全,缺乏对鲜活农产品的保鲜、储运、加工、包装、品级分类等商品化处理程序,导致鲜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过大,流通成本过高。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的损失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能把流通环节的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其中,美国的损失率仅为1%~2%。物流成本的增加导致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低下。(2)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流通之间的矛盾。我国现阶段鲜活农产品的生产主体主要是单个农户家庭,由于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使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都非常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而鲜活农产品在销售渠道过长和农村市场发育不良的双重约束下,单个农户很难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给农户造成较大的经营风险。(3)以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为主渠道的传统流通模式。流通过程中往往形成流通环节过多、流通主体混杂的局面,增加了产品可追溯性的难度,无法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基于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现状和供应链管理所具有的一些优点,有必要应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论来改造我国传统的鲜活农产品流通。其迫切性主要表现在:首先,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保障信息在各个流通环节中准确、及时传递,减少了农户生产的盲目性,降低了农户的经营风险。其次,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拥有完善的物流设施和先进的物流技术,保障了鲜活农产品的新鲜度,降低了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最后,由于初级鲜活农产品的价值较低,需要通过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来达到增值的目的,从而使供应链上利益主体都能得到价值增值方面的好处。
1.3 品质安全无法保障
近年来,北京市非常重视安全、便捷、高效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加大了对农产品流通的投入力度,现代农产品流通方式逐步得到推广,流通设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北京市城乡的生鲜农产品流通网络,基本上解决了消费者的“吃菜难”问题。
然而,随着北京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新鲜化、营养化、无害化等特点,要求构建新型高效的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及时提供品种丰富、质量安全可靠的生鲜农产品。而目前北京市生鲜农产品流通还存在冷链物流技术运用偏低、流通信息化程度不高、质量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不能适应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要求。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北京市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状况,迫切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生鲜农产品流通体系,摸索构建更为优化的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将无公害、绿色、有机的生鲜农产品安全、快速、准确地送到消费者餐桌上[3]。
由于我国一直采用的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环节过多,每个环节运输条件较差,从而导致大量的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腐烂、遗漏等,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失率为25%~30%(按比例计算,我国每年约有1 亿多t 果蔬腐烂掉,而美国果蔬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它正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中的巨大障碍。在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应更加保证市民对高品质蔬菜的追求。
农产品的品质保证不仅仅涉及到北京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更加涉及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及质量,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2 解决北京市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对策
2.1 构建完备的鲜活农产品信息平台
鲜活农产品信息平台主要用于公布鲜活农产品的价格等相关信息[4]。信息平台分为面向一级菜商和消费者2 个端口。所有参与市场行为的菜商均要在这个信息管理系统上进行注册,登陆之后就能在此信息平台上查看生产基地各种鲜活农产品的价格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注册事宜将在市场内部进行,不对外公开。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此信息平台能够提供各市场、社区销售点的鲜活农产品的价格信息。对于消费者开放的部分并没有注册端口,也就是说消费者只能够在平台上查询社区销售点的鲜活农产品价格而看不到各市场一级菜商的收购菜价。
同时,此信息平台上不仅公布当日市场在社区销售的鲜活农产品价格信息,也公布每日市场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量、售出量等信息。目前,北京市鲜活农产品信息平台已逐步建立并日趋完善,构建完备的信息平台是进行整体信息系统构建的重要部分[5]。
2.2 推行物流信息化的主导地位
近年来,物流信息化的轨迹、足迹,大致上可以看到3 条主线,一个是技术的发展,局域网、广域网、物联网等技术和新的一些IT 技术的应用[6]。其次是政策上的变化,近年来像对于冷链、危险化学品、保税物流等加强了监管,新的案例也不断地出现。整个物流信息化的工作,无论是政府还是行业协会在推进过程中,目前仍然是依靠案例作为主要参考。通过案例总结对策、总结经验,也可以总结教训。在未来的发展中,搞好案例、做出经典案例仍然是推进信息化的主要工具。在这个过程中,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倾向于结构的标准化,开始走向一个平台加模块的结构,并且在这个平台上基本都有数据库功能,所以,物流各企业的结构已经开始趋同,开始走向标准化。同时,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信息底层的研究越来越深,比如说人的信息、货的信息、车的信息、道路信息等等。最后,对于物流系统来讲,信息平台是重中之重,底层数据标准方面也有新的进展,越来越接触到一些基础性建设。人们对物流信息平台的重视与扩大发展,为今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新型市场提出的“电子信息平台”方案创造了有利条件,进一步推动了北京市鲜活农产品建设。
2.3 渗透直销概念
推出一种特定的批发销售市场来减少物流运输环节,以达到直销的目的,为顾客购买鲜活农产品提供服务、为菜商创造利益。直销减少了冗余环节,在时间上相对比较灵活。直销商在经营领域中的关键环节上,如销售、市场推广、商业动作和财务管理等,都会获得重要的经验和训练,这些经验和训练可以用在其他的商业领域中。对那些因为地域或者时间受到限制的顾客而言,直销为顾客提供了在大型超市、批发市场等之外的购物渠道,这种特定市场的直销更提供了方便,而且由于竞争的加剧,顾客将从更低的商品价格中受益。直销公司可协助政府完成相关税收的征缴。
2.4 政策法规支持
对于鲜活农产品的运输,政府部门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来确保鲜活农产品的物流环节畅通[7]。比如:2009 年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主要提出以下几点:(1)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2)明确界定“绿色通道”政策中鲜活农产品的范围。(3)落实配套措施,强化监管手段。(4)做好相关服务工作。2010 年国务院又提出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要求,北京市提前4 d 执行了该要求,北京的18 条收费公路已经实现农产品运输免费通过,北京免费通过高速的农产品中增加4 个品种,分别是马铃薯、甘薯、鲜玉米、鲜花生。
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少量混装其他农产品以及超载幅度在合理计量误差范围内的运输车,仍然可以免费通过高速公路。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还联合下发通知称,考虑车辆配载的实际情况,对《绿色通道品种目录》内不同鲜活农产品混装的车辆,认定为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可享受绿色通道,而对《目录》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和《目录》范围外的其他农产品混装,且混装的其他农产品不超过车辆核定载量或车厢容积20%的车辆,也可以享受绿色通道。考虑车辆计重设备可能出现的合理误差,对超限超载幅度不超过5%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也可免费通过绿色通道。
3 结语
目前,北京市鲜活农产品流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流通环节,而流通环节是鲜活农产品增值的主要环节,也是利润创造的主要环节。传统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主要是通过各类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来实现其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8]。因此,一种创新的流通模式必须产生,从优化整体流程开始逐步递减物流环节,减少二级市场、三级市场等其他运输路途中的冗余步骤,从而为鲜活农产品运输的可持续和长远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蔬菜是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消费品。为居民提供价格便宜、新鲜放心的蔬菜,实则是个民生问题。过去,我国许多城市也曾经出现过类似创新,但最后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消失殆尽,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从实际出发。新型的市场销售和流通模式还有待研究,必须打破原有的消费模式,减少多环节的成本浪费,全方位考虑方案可行性,彻底消除销售商任意提价的问题,使消费者吃上放心菜的同时感受低价位的享受。
[1]李丽娜,刘英军.我国现代物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4):22.
[2]崔传义,潘耀国,唐国胜.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组织鲜活农产品流通:对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考察[J].中国农村经济,1993(2):16-20.
[3]何福旺,王玉平,高淑娟,等.宝坻区蔬菜质量安全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1):136-139.
[4]鞠颂东.物流网络的内涵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25-26.
[5]凌中南.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9(10):5-7.
[6]李建伟.物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8):10-12.
[7]张喜才,杨谦.鲜活农产品流通链条关键节点及政府支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2):44-48.
[8]何明珂.物流系统论[M]. 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24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