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要有思想 改革要有方向
2012-12-23吴仁宝天下第一村的创造者华西村党委原书记
◎ 吴仁宝 “天下第一村的创造者”华西村党委原书记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和树自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树影响着人、人决定着树。我的看法,一个地方稳不稳定、和不和谐,从这个地方有多少树木、有多大的树木,就完全可以看得出来。华西能有今天,主要得益于“两句话”:解放要有思想,改革要有方向。
第一句话:解放要有思想。关键有思想才能解放,解放了才能有思想。没有思想,解放只是一句空话;不解放,有思想也没有用。
长期以来,华西始终解放思想不停步,创新思路迈新步。为了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我们发动全村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重新解读了我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三条幸福土标准: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其中,生活富裕是“创新做糕,分糕公道”。现在,社会上有的人做糕少、分糕多,还说分的少了;也有的人不做糕,却专门要分糕、吃糕;还有的人不仅不做糕,反而要抢糕、砸糕。说来说去,无非两点:一是没有做好糕,二是没有分好糕。精神愉快是“科学采购,精品出口”。华西出门“采购”精神文明,既虚心学习人家的成功经验,又及时总结别人的失败教训。我认为,失败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还重要。因为,失败的单位和个人,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总而言之,我们只采购“真材实料”为我所用,拒绝现成的“文字经验”来避免上当受骗。而且,出口的精神产品也和物质产品一样讲诚信、创品牌、有影响。身体健康是“健身娱乐,自给自足”。华西50多年来,从“衣、食、住、行、用、玩、教、医、养、游”这十个方面,保障了村民的身心健康。
第二句话:改革要有方向。怎样改革?方向是关键。今年“两会”期间,我给吴邦国委员长寄去了一封信,提了“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把我们的党组织改得更有先进性”等5点建议。特别是对于社会上少数人主张土地“私有化”,我建议中央大胆地拿一个镇作为试点,先试一试。结果很可能是,春天分了田,冬天就卖田,那些农民就真正叫“失地农民”了,最后只能在社会上溜荡。我这样讲,也不是要推翻少数人的观点,而是想用实践来证明土地“私有化”是不行的。委员长亲笔给我回了一封信。信中说:“感谢你心系国家前途和命运,你的来信反映人民心声!”
50多年来,华西在改革发展中,一贯做到“三听”:一是听中央的不走样。像1979年,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华西之所以没有“分田到户”,主要是听中央的。因为中央当时讲“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华西根据实际,既统了,也分了,体现在“两句话”:集体重工抓粮,个体修补种养经商。由此,华西这一阶段的发展没有“走样”。像90年代,全国掀起了乡镇企业改制的浪潮。实践证明,华西要是转了制,就“走样了”,不转制,才能“不走样”。这也是听上面的,中央当时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一个是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一个是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华西这“两个”都没有动摇。还有,中央整治乡镇企业时,有些人持着“咬紧牙关,厂门不关,保证吃饭”的消极思想。我认为,这在贯彻中央精神时就“走样了”。于是,我提出“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最困难”,这在当时确实鼓舞人心。发展不走样,是因为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中央讲的话都是对全国而言的,它从来不会讲“一刀切”的话。因此,每个地方都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是听国外的不走神。当然,我们是有的听,有的不听。像西方发达国家倡导的“高消费、提前消费”,其实是透支未来,明天的钱今天用。我的看法,如果我们采用这种制度,最后只能口袋里面“布搭布”。我们中国是今天的钱明天用,从不吃光用光。我们仍然要保留这个优良传统,让一代胜一代!为此,我们福利要高,劳保要保。怎么高?怎么保?重中之重,这个钱要管好。现在有些人以所谓的保险公司名义来推销,其目的并非真的为你保,而是为了自己的腰包;有些地方养老制度不完善,可能连退休金都发不出。我们如果不加强这些方面的管理,很可能重蹈欧洲的覆辙。三是听老百姓的不走偏。我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原则:领导的话要听,老百姓的话也要听。但是听就要听大多数老百姓的意见。如果是合理的,我们千方百计主动去解决;如果是不合理的、脱离实际的,甚至是无理取闹的要求,我们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依法办事。同时,我们也要以党心、公心、良心,去对待、看待和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