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抢答器实验电路的设计
2012-12-22缪小燕陈滨掖
缪小燕, 陈滨掖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建设分院, 江苏 常州 213016)
在进行知识抢答竞赛时,必须遵循先抢到者先回答的原则,但是通过举手抢答的方式会使得竞赛场面出现混乱现象,甚至有失比赛公平.电子式抢答器具有重要的裁决作用,可以解决以上出现的问题.通过市场调研发现抢答器的价格普遍昂贵,四路抢答器至少要1 000元以上.本设计以四人抢答器为例,探索四人抢答器多种实验电路.一方面,自制抢答器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1-2].
1 实验原理
四人抢答器的功能是每位参赛者有一个抢答按键,按动按键发出抢答信号;竞赛主持人有一个控制按键,用于将抢答信号复位和抢答开始;竞赛开始后,先按动按键者抢答成功,同时封锁另外3路按键,禁止其他参赛者抢答;竞赛者抢答成功后对应的LED灯亮.四人抢答器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抢答器系统框图
选手通过按键电路发出抢答信号,先按动者,抢答成功,按键保持与封锁电路将选手信息保持下来,同时封锁其他选手输入.抢答成功后对应选手的LED灯亮.主持人按键电路发出的复位信号使保持与封锁电路的各路输出复位,等待下一轮抢答.
图2 由与非门组成的抢答器电路
图3 由D触发器组成的抢答器电路
图4 由可控硅和集成运放组成的抢答器电路
2 四人抢答器的四种电路设计
2.1 与非门实现
利用与非门[3-4]实现四路抢答器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
电路接通时先按一下复位按键RST,使RS触发器输出的初始状态Q1、Q2、Q3、Q4为低电平,则4个与非门的输出A、B、C、D为高电平,发光二极管均不导通、不发光.
当4个抢答按键K1、K2、K3、K4中的任意一个首先按下接通时,如K1接通,触发器输出端Q1为高电平,则与非门输出A变为低电平,与A相连的二极管D1发光,且A的低电平反馈到另外3个与非门的输入端,强制它们的输出端B、C、D维持高电平,此时,不论K2、K3、K4按键如何动作,与非门的输出端B、C、D都为高电平,与它们相连的二极管均不发光,实现了互锁功能.
主持人按下复位按键RST即可实现抢答器的复位,继续下一轮的抢答.
由与非门组成的抢答器电路简单、成本低、易于制作.
2.2 D触发器实现
利用D触发器和或非门[3-4]也可实现抢答器功能,实验电路如图3所示.
K1、K2、K3、K4中先按动者,常闭触头断开,即可向4个D触发器发出一个上升沿抢答时钟信号,使对应的D触发器的输出Q为高电平.同时,该高电平又通过或非门使其它三路的D触发器的复位端有效,以封锁另外三路的按键作用.
主持人按下复位按键RST,产生一个正脉冲,通过或非门的负脉冲输出,可使4个触发器复位清零,继续下一轮的抢答.
由D触发器组成的抢答器电路成本低、工作稳定可靠.
2.3 可控硅实现
利用可控硅(晶闸管)和集成运放[5-6]同样可以实现抢答器功能,实验电路如图4所示.
调节电位器RP使LED0发光,电路得电,运放A输出高电平.按下任意抢答按键,如K1,则加到晶闸管SCR1控制极的电压为正向电压,因此SCR1导通,与之相串联的LED1亮.同时,运放A的反相输入端变为高电平,与同相输入端进行比较后,输出端变为低电平,此时再按K2、K3、K4均无效.
图5 由接触器组成的抢答器电路
主持人按下复位按键RST即可实现抢答器的复位,继续下一轮的抢答.
由可控硅和集成运放组成的抢答器电路体积和质量较大,成本相对较高.
2.4 接触器实现
利用接触器[7-8]可以实现抢答器功能,实验电路如图5所示.
按下抢答按键,如SB1,其抢答过程如下:
即L1灯亮,其它抢答键SB2、SB3、SB4均无效.
主持人按下复位按键RST后,其复位过程如下:
由接触器组成的抢答器电路成本是这4种中最高的,体积也最大,实验须注意触发器的装配和系统整体布线.
3 结论
分别采用与非门、D触发器、可控硅、接触器等元器件设计4种四人抢答器实验电路,通过实验验证4种方法均可实现四人抢答功能.采用与非门和D触发器组成的抢答器电路成本较低,体积小,但连线较为复杂;采用可控硅和接触器组成的抢答器电路成本较高,体积较大,但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
参考文献:
[1] 宁志刚,黄智伟,唐慧,等.八位数显抢答器课程设计方法研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65-67.
[2] 吴勇灵.浅谈三人表决器实验电路的设计[J].物理实验,2010,30(8):33-35.
[3]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 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 陈建明.电气控制与PLC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8] 徐建俊.电机与电气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