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众行为与国家形象

2012-12-22匡文波

决策与信息 2012年8期
关键词:国旗情怀主席

文/匡文波

胡锦涛主席今年6月在G20峰会上俯身拾国旗这一细节感动了世界。众多国际媒体作了突出报道,热烈称赞中国国家主席的爱国情怀。此事在国内民众中也引起感情触动,获得广泛认同和赞誉。这种并不具备轰动新闻效应的领袖行为细节在国内外两个维度都引发正面关注并不多见。

胡锦涛主席拾国旗事件成为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一大突破。长期以来,我们对国家形象的传播,习惯从俯视视角用宏大叙事来讲述国家形象。国家形象传播的目标受众对准外国民众,而这些人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评价标准有着极大的差异。胡锦涛主席“俯身拾国旗”事件,凸显国家主席在高规格场合展现出的普通人内心情怀,做到了与受众的平等。这一事件由外国媒体首先报道,国内媒体并没有附加主观意志于其上,致使事件的公信力更强,受众更乐意主动接受,取得了较以往官方媒体对国家领导人宣传的更好传播效果。

国际传媒专家们认为,“图像常常比言语更能有力地传达价值”。在撼动人的情绪和想象力上,画面永远胜过文字。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的法国新闻社对这一细节作了真实的描述:“在拍完照片之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突然弯下身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一时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原来,胡锦涛是要将掉在地上印有中国国旗的贴纸拾起来。”胡锦涛主席这一无声的举动比语言更有效地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今后,我国的各级公务员需要时时刻刻记住,自己在外交场合中的一言一行,都是传播中国形象的契机。特别是在大众媒体极其发达的今天,公众对于官方宣传变得更加谨慎和敏感。传统的政治更多存在于军队、经济方面的竞争,而在信息时代,政治可能最终是关于谁的故事能胜出。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单向宣传性信息可能会变成一种“反生产”,对国家形象造成损害。墨西哥G20峰会上出现了“普京迟到”、“奥巴马差点进错门”等花絮。而胡锦涛主席拾国旗这个细微的弯腰动作,成为国内外媒体对比报道的主题,这一细节不仅是胡锦涛主席爱国情怀的凸显,更是中国政治文化形象的体现。

如果说中国向IMF注资430亿美元展现的是硬的一面,那么弯腰拾国旗更多表现出软的一面。这种个人自发性的动作远远胜过刻意做作的绵密宣传。事实说明,最好的公共外交、最佳的国家形象宣传往往就在不经意的点滴之间。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国旗情怀主席
触摸国旗的那一刻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国旗升起
国旗国旗我爱您
“跟着”习主席去大阪
李主席的人大故事
尊重国旗
我最想对习主席说的一句话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