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引发的思考
2012-12-22刘志权
□ 刘志权
早恋引发的思考
□ 刘志权
近日,来自合肥的李聪讲述了发生在16岁女儿周岩身上的故事:去年9月17日,女儿因拒绝审计局“官二代”陶汝坤的追求,被对方淋油点火烧成重伤。“一只耳朵被烧掉了,头面部、颈部、胸部等严重烧伤,烧伤面积超过30%”。这位母亲在微博中贴出了女儿被毁容前后的对比照片,众多网友纷纷对周岩的遭遇表示同情,并对肇事者陶汝坤进行了激烈声讨。
早恋必须面对的还有中学生还尚未发展成熟的心智。对于孩子,一旦感情“失火”,杀伤力便是家长难以控制、而且孩子自己也难以承受的。
16岁,正是豆蔻年华,合肥女孩周岩却在这个年龄,被夺走了属于自己的春天:同学陶某因与其有感情纠葛,泼油将她烧得面目全非。
我们震惊于一个17岁孩子的狠毒。一个更为本质的问题是:爱,本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愫,为何最终却开出了“恶之花”?
这些年来,因爱生恨拔刀相向的案例很多,而此刻我们面对的,是中学生“早恋”这一现实。
生理的成熟,青春期的萌动,媒体及社会共同营造的环境,使得早恋成为中学校园中习见的风景。根据《少男少女》杂志公布的数据:中学生里正在恋爱、有过恋爱、单相思等情况的比例是36.6%左右。风尚所及,一个客观现实是,中学生视此为自然,部分父母也认为是孩子的游戏,只要不影响学习、不出格,不妨看作“美丽的错误”。
然而,早恋必须面对的还有中学生还未发展成熟的心智。俗话说,爱情是盲目的。面临爱情的变故,成年人尚且难以把持,更何况孩子呢。
让我们把周陶悲剧倒推:如果凶手陶某对早恋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如果陶某的父母对孩子的早恋能正确引导;如果学校能关注并介入解决周岩被迫转学的原因,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我们无从知道悲剧发生前,陶某的家长和校方做了哪些努力。但我们需要反思——面对现实中无法回避的早恋,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没有理由嘲笑这种情感,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家长和学校,还有社会,需要做些努力:
一方面,最好能尽早发现感情的苗头,从开始就加以疏导;而对一方或双方已经陷入感情漩涡的情况,必须意识到,简单地要求“断交”是不现实的,如同网瘾的戒除一样,需要关心、爱护、转移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关心和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和抗挫折的能力。
陶某必将为他的残暴付出代价。我们还应该建议当地教育部门不要置身事外,而需要对这一事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既是为了寻找早恋教育的病因,也是为了追究教育缺失的责任;既是为了病床上的周岩,也是为了我们所有的孩子。因为,周岩的悲剧,就是教育存在缺失后,引发的残酷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