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先医心

2012-12-22本刊编辑部

民生周刊 2012年20期
关键词:心术医患矛盾

医疗,先医心

在医患失和的环境里,没有谁是绝对的胜者。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医院屡屡发生恶性伤害医生的事件,将医患矛盾推到了一个极端的地步。在湖北荆州,一病人从手术台跳下追打麻醉医生;在北京,一男子因心有怨懑,连续两次刺伤医生;在陕西横山,一家医院的院长带着40多名医生护士在死者的灵堂前下跪磕头……

在这一例例个案中,有的是由直接的医患冲突引发的,有的是因有黑恶势力介入引发的,有的只是因长期积聚的怨愤引爆的,但无论什么原因,这些悲剧的发生都有一个由来已久的背景:患者失去了对医生的信任,进而危及到了医生及医院的安全。

医院是公共场所,其秩序关系到国民福利实现的质量。如果医院的秩序和医生的安全不能得以保障,那么患者就诊的权利更无从谈起。为此,卫生部、公安部联合下文严打医闹行为;但仅靠“增加警力”等技术性手段维护医生的安全,又不免为舆论留下了“医患双方没有被平等保护”的口实。

医患本应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医患关系的“异化”,其实与当下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背景密切相关。市场化导向的医疗改革带来了医疗机构的逐利倾向,有关部门在医疗投入方面留有欠账,有限的医疗资源又往往满足不了全社会的需要,甚至挤压了一些民众的利益诉求。一定意义上讲,医生也好,患者也罢,其实都是受害者。

在医患失和的大环境里,用“防弹衣”换下“白大褂”并不足以保证医生的人身安全。真正的安全防护网还要通过医改恢复医疗市场的公益化,从而在根本上缓和医患矛盾。病症已找到,药方也已开出,还需要时间和耐心。在大方向已定的前提下,医患之间可以通过其它方式缓解二者之间的对立情绪。

快节奏、高负荷的“工业化流水线”诊疗,医生已经习惯了像宣判一样告诉患者诊疗结果。医生一句不中听的“坏消息”很可能成为最后一根压垮患者理性的稻草。医生更应该明白,为人治病不等于修理机器。既然人是有情绪的生命,那么医生在为病人诊疗时的语气和态度是否可以更温和、更人性化一些?患者也应该知晓,医生一天诊疗几十位甚至更多病人,放在谁身上都可能产生职业的焦躁和麻木。因此医生面无表情也并非一定是医德缺失。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把心尽可能地交付对方,尽可能学会从相互怀疑敌视转变为理解,尽量去信赖这个世界,彼此才能增加安全感。当下正在热播的《心术》据说是为缓和医患矛盾而问世的。《心术》中有一句台词说得好,“爱”的繁体字中是带“心”的,简化之后的“爱”不带“心”了,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不太敢把“心”交给对方了。没有“心”的交付,哪有真正的爱与信任?

猜你喜欢

心术医患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医人医心 识人知世《心术》
测你能抵抗别人的攻心术吗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