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西峡的绿色名片

2012-07-10张晓辉

民生周刊 2012年20期
关键词:西峡西峡县山茱萸

□ 张晓辉

生态西峡的绿色名片

□ 张晓辉

这里是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高达76.8%的“绿色王国”;这里也因为发现了恐龙蛋化石群被誉为“恐龙之乡”;这里珍奇药材遍布林间,素有“天然药都”的美名,这里就是位于豫、鄂、陕三省交汇处的河南省西峡县。

猕猴桃之乡、山茱萸之乡、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这些年来,西峡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2011年西峡县成为河南省唯一跻身全国100家“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西峡县林业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卓著的成效与西峡县政府这些年立足实际情况,以政策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举措是分不开的。”西峡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关军柳自豪地说。

南阳市副市长张生起(右二),西峡县县委书记摆向阳(中),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何耀航(右一)陪同国际猕猴桃专家考察西峡猕猴桃基地。

创新机制 注重实效

为破除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有力地推动西峡现代林业的发展,西峡县对390.1万亩林地实施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共涉及17个乡镇(街道)、286个行政村(居委会)、5.7万农户、28.68万人,人均集体林面积13.6亩。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顺利完成了集体林权体制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解决了大量遗留纠纷的同时,迅速发展林下经济,使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有效保护,全民造林护林积极性空前高涨,被南阳市委市政府授予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县”荣誉称号。

西峡不仅注重创新模式而且注重实效。该县推行了股份合作新模式,鼓励林农以资金、土地、苗木、技术等要素入股,组建专业合作社,按章经营,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实行了大户转包新模式,解决了分而不治和一户难治的问题;探索了委托造林新模式,针对部分林农有山场而无劳动力的实际,采取委托专业造林公司先行造林,待达到成活标准后,再有偿交还林农管理经营。

打造特色 发展经济

西峡县在坚持以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基础上,培优做强了以猕猴桃为主的林果业,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和以山茱萸为主的中药材三大林业特色产业。

在林果业方面,西峡猕猴桃获得欧盟有机认证、国家原产地域保护认证,“万果山”牌猕猴桃被评为河南省“名牌农产品”并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在中药材方面,西峡县全县山茱萸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2万亩,年产量2000吨左右,年产值5000万元,山茱萸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二分之一,成为全国山茱萸第一县。西峡山茱萸基地通过了国家GAP认证,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伏牛山”牌山茱萸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在食用菌方面,该县顺利实现了由木腐菌向草腐菌、由资源内耗型向菌材外购型的战略性调整。西峡县已经成为全国唯一的香菇标准化出口基地县。2011年实现香菇出口1.7万吨,货值2.7亿元,单一农产品出口居全省第一。

保障安全 依靠科技

“林业,如今已经成为和谐西峡、生态西峡的一张绿色名片。”西峡县委书记摆向阳说。

西峡在注重发展林业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天然林的保护工作,对236.2万亩天然林封山育林,被国家列入二期天然保护工程。严格执行“木材限额采伐”制度,木材凭证运输、经营加工,整顿木材经营加工市场;抓好林地、湿地、沙地的管理,加强林地保护,依法落实占补平衡制度,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与此同时,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制度,确保了防火期内没有大的森林火灾发生,被授予“豫陕两省八县森林防火先进集体”。

为了更好地开展林业工作,促使林业科技服务项目不断完善。西峡县健全了县、乡、村、组四级科技兴林服务体系,县里成立了县林技站、猕猴桃研究所、经济林推广中心等科研单位;组建了由全国知名专家朱鸿运任团长的科技兴林讲师团,积极开展“林业科技三下乡”的活动,推广林果实用技术;完善了示范基地建设,业已建成丹水、田关、阳城、重阳、米坪5个科技林果示范乡镇,50个科技示范村,10个较大的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五年来全县的林业科研项目获奖12项,大大带动了林业科技的全面发展。

西峡县森林覆盖率达76.8%。太坪镇黄士庵林场造林区现已成为山清水秀的避暑胜地。

引进项目 合作生产

优质的项目是高新技术转化的有力保障,是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的重要阵地。几年来,中国林业科学院的领导、专家多次围绕西峡的林业工作进行考察研究,现已建成的合作项目已经成为联系院县合作的重要纽带。林科院直接对西峡发布项目近百项,间接发布500多项,结合西峡实际,实施项目57项,取得明显成效的有20多项,项目建设为西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亿多元,间接经济效益2亿多元。通过优质项目的推进西峡县已经达到了建设一个项目,培训一批人才,带动一方群众的目的,推进了西峡科技兴林工作的全面发展。

为了留住项目,该县着力推行合作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机制,通过组织合作社的形式形成了“上接市场、下联农户、带动基地”的产业链。公司和农户进行合作的方式,使公司和农户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开发旅游 丰富产业

西峡县在认真落实中国林科院编制的《西峡县生态经济发展十年规划》的基础上,突出“山、水、龙、园”四大特色系列开发,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建设。老界岭生态旅游风景区、龙潭沟瀑布群、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地质公园,寺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名漂”鹳河漂流“三名”景区都是西峡县的特色景区。更值得一提的是,西峡县围绕农业、林业产品加工,拉大了生态产业链条,发展了环保型工业,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中药制药等绿色工业体系。通过重点扶持加工,不断拉长产业链条,使产、供、销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达到一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效益,增强了林业发展的新动力!

贴近民意 公正公开

西峡县民主的林改工作程序充分体现了民意,以此提高了群众对政策的理解以及参与林改的积极性。领导干部经常下村入户了解民情,与群众接触的时间多了,逐渐的和群众建立起了很深厚的感情,密切融洽了干群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有效地保护,党的惠农政策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西峡的林业发展坚守宽严相济之道。在涉及法律的问题上绝对不含糊,一方面向广大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让广大群众能够积极参与改革,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制度,确保了村务管理的公开、公正、透明,推动了西峡的民主法治进程建设。另一方面重拳打击毁林行为,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严打活动。对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仅在2011年查处林业刑事案件22起,批准逮捕6人,起诉19人,没收木材677.29立方米,补种树木80余万株,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巩固了造林绿化成果。

西峡美丽富饶的今天离不开自身的艰苦奋战和不懈努力。西峡县结合自身地域特色在豫州的大地上画上了属于自己的色彩,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态民生之路!

□ 编辑 陈 萌 □ 美编 王朝辉

猜你喜欢

西峡西峡县山茱萸
西峡县
水土保持助力西峡县特色产业大发展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山茱萸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
豫西南山区山茱萸播种育苗技术
河南西峡猕猴桃果园花果管理技术
西峡县
HPLC法测定山茱萸果核中5种有机酸的含量
河南西峡县恐龙蛋大发现亲历记 我与恐龙蛋二十年
西峡你可能与侏罗纪邂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