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音乐的多声因素在复调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12-12-21巫东攀
巫东攀
(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湖北黄石 435003)
古琴音乐的多声因素在复调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巫东攀
(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湖北黄石 435003)
古琴音乐的多声因素在复调音乐教学中的适当运用是对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古琴音乐中特有的散、按、泛三种音色以及各种技法,为琴曲提供了同时发出多音的物质条件,构成琴曲的多声部音乐织体。文章在二声部基本对位、逆行变体、复调乐曲的教学中讲解古琴曲中含有的复调因素,总结了古琴曲中复调因素的规律,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复调音乐教学;古琴曲;二声部对位;逆行;多声部织体
复调音乐教学中讲解的谱例大多是西方或中国近、现代创作的作品,而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在复调音乐教学中运用得较少,其中古琴音乐则更难见到。发掘古琴音乐中的独特因素,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古琴音乐,是对复调音乐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古琴音域广,音色丰富,具有散、按、泛三种音色。琴曲中不仅有单音旋律,还有多音同时发声,构成的多声部音乐织体,体现了多层次的独立意义和鲜明的性格特征,按照一定的复调逻辑结构结合成的琴曲可表现出音乐内容和塑造音乐形象。
一、讲解二声部基本对位时所运用的古琴音乐
琴曲通常用泛音,并且是双音作为句、段、全曲的结束。古琴音乐中,八度结束最常见,如《良宵引》、《玉楼春晓》、《阳关三叠》、《四大景》、《秋江夜泊》、《平沙落雁》等曲目;四度结束次之,如《鸥鹭忘机》、《忆故人》、《梧叶舞秋风》、《秋塞吟》、《欸乃》、《高山》、《流水》等;而五度结束很少,如《凤求凰》。
琴曲中,二度双音的运用,如《欸乃》(据天闻阁本节编,蕤宾调九段)九段中运用泼剌技法(如例1所示),表现出歌声、橹声、欢呼声,作者寄情山水烟霞,颐养至静,乐守天真,具有“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意趣。
例1
三度双音的运用,如《长清》(据西麓堂琴统本订拍,商调十段)七段中,“如一”连用,形成两声部织体(如例2所示)。
例2
五度双音的运用,如《欸乃》(据天闻阁本节编,蕤宾调九段)五段中“如一”指法和泼剌技法的运用(如例3所示)。
例3
七度双音的运用,如《欸乃》(同上)八段中泼剌技法的运用(如例4所示),犹如渔夫收网后欢声如雷。
例4
八度双音的运用,如《欸乃》九段中泼剌技法(如例5所示),表现渔夫在归船时摇橹、划桨的声音及漫歌的情景。
例5
《欸乃》全曲的二段、三段、八段、九段都用八度旋律结束(如例6所示)。用“如一”、泼剌技法形成的旋律先后多次出现,对统一全曲起着重要作用。
例6
把八度并行曲调的一个声部加以变化,两声部各自独立,形成多声部音乐结构。《平沙落雁》(据杨时百琴学丛书琴镜刻本整理,正调六段),如六段中撮、泼剌的运用(如例7所示)。第六段表现的内容是“欲落”、“将落”、“既落”中的“既落”,用多声部复调结构来表现雁群初落,未站稳,惊而复起后,掀起了参差飞鸣的景象,体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意境,起到揭示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同时表达雁群初落或雁群中各个大雁的不同侧面。
例7
《渔樵问答》(据琴学入门祝桐君传谱顾梅羹整理,正调十段),八段中运用泼剌和撮的技法(如例8所示)。全曲采用渔樵对话的形式,用问句与答句,描绘渔、樵在大自然中悠然自得的神态。这里的泼剌、撮技法对揭示音乐形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形成的二声部织体形象体现了摇橹声和伐木声重叠在一起,同时表达出两个不同的形象——渔者与樵者。
例8
两声部已经形成独立旋律,《梅花三弄》(据苏璟春草堂刻本整理,正调十段),七段运用滚拂与泼剌技法(如例9所示)来揭示音乐形象,同时展现严寒中的梅花安详的静态和摇曳的动态的不同侧面。动静交织,通过对梅花整体形象的塑造,表达对梅花清洁崇高品质的赞美。
例9
《流水》(据张孔山传百瓶齐本订拍整理,正调九段),六段中上声部是主要曲调,下声部是描写水势的织体。在以滚拂技法为底色的基础上,上声部形成另一复调旋律,突出古琴特有技法来表现流水,描写溪流汇集、汪洋浩瀚、奔腾汹涌、滔滔不绝的水势,浩大声势与此曲前面部分描写的溪流形成鲜明对比,也是全曲最紧张与突出的部分。尽情摹拟性的手法描写,两声部具有的各自独立性,形成在低音滚拂技法为基色基础上的两声部复调织体(如例10所示)。
例10
还有《广陵散》(据神奇秘谱订拍整理,慢商调四十五段)二十二段中,《忆故人》(角调六段)四段中等等。其中《广陵散》全曲由两个不同的主题即正声主题和乱声主题发展演变而成,两个主题配合使用,以正声主题贯穿全曲,保持全曲的统一性。此曲不是单线条发展、纵线条构成的多声,而是纵线条多声的变体形式——横向的多声模式。
二、逆行变体教学中运用的古琴音乐
《秋江夜泊》(据张孔山传百瓶齐本整理,角调四段)一段中以商为镜相点(如例11所示),形象描绘船工撑篙在水面形成的影像。
例11
此曲以商为镜相点,前后逆行,在逆行变体教学时来分析此段乐曲,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晰逆行结构。
《鹤鸣九皋》(参合神奇秘谱、西麓堂、琴书大全三谱改编,角调十段)九段中以宫为镜相点(如例12所示),表现沐泉弄影的意境。
例12
《凤求凰》(据西麓堂琴统本弹出整理,羽调十段)六段中以羽为镜相点(如例13所示)。
例13
在逆行教学中运用以上谱例进行讲解会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对逆行结构的认识,从而在写作中加以运用。通过对曲谱的了解,知道产生旋律的新型结合方式,把原有的材料或逆行的材料发展变化为新旋律的分析、写作手法,使教学更加生动,贴切曲调的深层理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写作复调乐曲时所范例的古琴音乐
(一)全曲中大部分由两声部构成的作品
《四大景》(王仲皋传谱管平湖改编,正调四段)全曲中大部分由两声部构成,共四段,除了其中的泛音部分外,其余部分基本都是多声部结构。此曲描写四景中的春景,展现百花齐放、万物峥嵘的气概。全曲开始就用撮、泼剌的技法,曲中多用两弦双弹同度、三度或五度和音构成两声部复调织体,共用了63个撮,28个泼剌,来表现春景中生机蓬勃的景象。
又如《春江花月夜》(陈长龄改编,正调十段),由泛音引子、主体部分十段与泛音尾声构成。引子开始部分用滚拂技法来作音色上的铺垫,在这一底色的基调上方出现引子主题材料。全曲由变奏、展衍、对比、合尾手法来发展,使音乐形成连绵结构,用连绵不断的陈述方式来表现意境。曲中多次用撮、反撮的双弹技法,以及在滚拂技法为基调音色上,形成两声部织体,声部间此起彼伏的进行,复调音乐的写作促进乐思不间断性的展开,形成连续不断地发展,以此来增强乐曲的动力。
两声部的写作,是复调教学中基础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写作时,两个旋律线条的关系,结合时运用的技法,对位形式,都可以参考此例。特别是此曲的织体写作,值得借鉴,然后根据此例进行模仿写作。
(二)全曲由多声部构成的作品
《普庵咒》(据张孔山传百瓶齐本整理,正调十三段)又名《释谈章》,是一首佛曲,全曲由十三段和泛音尾声组成,除了第九段,其他部分都是多声部结构原则构成的复调织体。曲中共用217个撮技法,用两弦双弹同度、四度、五度、八度的两声部和音,来表现丰满和谐的氛围,用撞、逗、抓、带技法使韵味活跃,整体风格呈现庄严肃穆、愉快之感。一至三段多用八度音程结合,一个声部保持不变,另一个声部进行填充,表达佛曲唱诵的特征,四、五两段运用四度、五度来构成两声部,七至十三段的八度结合,则回到前部分两声部的意境之中。此琴曲的结构和风格与普通琴曲差异很大,每段运用同一旋律结束,回环反复,犹如梵呗歌声的余韵,增强了全曲的统一性,有令人平心静气的效果。由两个声部的平行发展来构成全曲,已表明此曲复调因素的突现。
在多声部的写作中,多个旋律线条结合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使各声部对比有了更多的空间,在声部组合、和声进行等方面更加灵活多变。写作考虑声部距离时,可以借鉴此曲的声部距离,四度、五度、八度的进行都可以在写作中运用;节奏可参考此例的关于佛曲唱诵的节奏独特性;在考虑声部对比时,充分运用此例中的声部数量上的变化,形成浓淡对比;和声处理中,可广泛运用协和与不协和音程。分析完此曲后,写作多声部的乐曲时,线条的清晰,和声适当的进行,多声部的模仿,各声部转换的结合,都可综合借鉴此曲的特别之处来模仿写作乐曲,从而取得良好效果。
注 释
① 文中全部谱例均来源于顾梅羹著《琴学备要》(手稿本),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The Application of Polyphonic Factors in Guqin Masterpieces to Polyphonic Pedagogy
WU Dongpan
(School of Arts,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 435003)
The application of polyphonic factors in guqin masterpieces to polyphonic pedagogy is the favorable supplement to the content of courses.Guqin has three unique timbres- - - san,an and fan,as well as various techniques,which provide the material conditions for multi- part engendered coincidentally,and constitute polyphonic texture.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olyphonic factors which are professed in two-part counterpoint,versions of reversion and polyphonic compositions,and also summarizes the rules of polyphonic factor,and puts forward some teaching suggestions.
polyphonic pedagogy;guqin masterpieces;two-part counterpoint;reversion;polyphonic texture
J632.31
A
1671-7422(2012)03-0083-04
10.3969/j.ISSN.1671 -7422.2012.03.020
2011-09-27
巫东攀(1976— ),男,湖北黄石人,讲师,硕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学者。
(责任编辑 尹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