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意境与道路选择——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评论《留白的艺术》简析

2012-12-21谭林茂

中国记者 2012年1期
关键词:经济区热情蓝色

文/谭林茂

“留白”,雅称“余玉”,本是国画技法的一种,即在画面上有意留下部分空白,营造广袤、悠然的意境,给予观者充裕的想象空间,烘托出一种“虚实相生”“以无胜有”的艺术美感。

《留白的艺术》将珍惜土地资源喻为“在蓝色经济版图上充分留白”,令人耳目一新。作者意在阐明在沿海土地开发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土地等资源的高效利用,指出“留白”最讲究的是掌控热情,热情过度将烧灼美的空间,由此出发阐明经济区建设不能盲目上项目,而要考虑项目的“要素效率”。文章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分析得十分透彻。

《留》文对政策的把握能力令人赞叹。在蓝色经济开发中“留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符合科学发展战略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留》文发表半年之后,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将该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指出,应重点推进海洋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快建立科学的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机制。《留》文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敏锐性和前瞻性。

《留》文的成功来源于作者扎实的调研。为了全面了解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情况,作者深入山东半岛八个县市区、近二十家企业开展调研,既采访党政领导和经济工作者,又听取基层意见,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对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文章发表后,各界纷纷称赞稿子写得及时,抓住了要害,为纠正经济区建设中只重上项目而忽视环保的偏向,提供了思路和对策。

附原文:留白的艺术(节选)

留白,传统绘画的一种极高境界,讲究着墨疏淡,空白广阔,以留取空白构造空灵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蓝色经济版图上充分留白,亦是别有韵味。

莱州拥有山东半岛北部最大的浅滩,面积达 5500公顷,浅滩及附近海岸蕴藏的石英砂资源,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可谓寸土寸金。但为了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莱州在去年申请设立了省级特别保护区,对一切向浅滩掘金的活动说“不”……

留白最讲究的是,既有热情又掌控热情。若热情过度,势必烧灼美的空间。

起步阶段的蓝色经济区,是一片发展的热土,最热的当然是项目。没有新项目,高端高质高效无从谈起;发展蓝色经济,上项目天经地义。但上项目必须考虑“要素效率”……拾到篮子里就当菜,项目的“要素效率”势必低下,不但规划内的土地和资源不够用,就是本该留白的土地和资源也终会耗尽,在这种情况下搭建蓝色经济框架,极易进退失据,而且只能是原有路径的重复和循环。

抓住发展蓝色经济的宝贵机遇,需要勇进,更需要审慎。既讲发展热情,又讲科学理性,找准开发与保护的最佳结点,异常重要。

在蓝色经济区走走看看,积极作为而又科学务实者,大有人在。在海阳市的蓝色工业园区,有一个铁的规定,入驻园区的项目,厂房建设不能低于两层,并且鼓励盖多层厂房。在市场法则效应失灵的时候,发挥“政府之手”的作用,是制止资源浪费的有效办法。

在蓝色经济区建设过程中,要将蓝色经济区建设与高端产业聚集区、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结合起来……为资源环境充分留白。在这种意义上,留白的艺术,其实就是科学发展的艺术。(作者:王学文;刊发于2010年7月19日《大众日报》,本文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留白”追求的不是空洞无物,而是虚实结合。杜绝土地资源浪费是《留》文的核心观点,但“省”下来的土地当作何用途呢?文章在这一问题上稍有涉及。科学发展观将绿色生产方式、环境保护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重视营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使蓝天、白云、清新空气和洁净水不再成为奢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建设绿色生态,恰如一对孪生兄弟,难分难舍,携手共建富足、安康、温馨的家园。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人们欣喜地看到,半岛不少地市已在加强生态建设、构建宜居环境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威海、烟台、日照三市分别于2003、2005、2009年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留》文提到的莱州市,也在2008年获得省政府授予的“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2005-2007)”称号。这些,都为探讨科学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从这一点来说,作为《大众日报》“蓝色经济观察”系列评论的开篇之作,《留》文如能在此方面稍稍展开,或许能有助于读者获得有关科学发展、蓝色经济区的更为辩证、全面、浑然一体的理解。

猜你喜欢

经济区热情蓝色
蓝色的祝愿
蓝色的祝愿
热情的树
那一年的春风
蓝色使命
“热情”的沙漠
蓝色的五月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