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引爆的舆情
2012-12-21刘静沈阳
■刘静 沈阳
“自媒体”时代促成了传播到互播的转变,地方政府一再因为“树”而卷入舆论场,考验的不仅仅是地方政府如何有效应对并引导网络舆情。
[案例]
[分析]
从舆情关键词看“青岛种树”
“种树风波”将青岛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是继“南京梧桐移植事件”、“合肥芜湖路梧桐移植事件”后,地方政府再一次因为“树”而卷入舆论场。
统计新浪微博中与“青岛种树”相关的100条博文,从微博的内容形式上来看,“意见表达”所占比例最大,占到66%,这反映出在自媒体空前活跃的“大众麦克风时代”,网友更倾向于通过微博平台发表看法。其次为调侃段子,占21%,可以看出该事件成为网友调侃的一个重要事件。关于该事件的互动微博和爆料比较少,针对性讨论和激辩较少,这也和多数网友认为该事件不妥的一边倒态度有关。
从博文的感情倾角度看,在抽取的100条样本微博中,有67%的博文对青岛市大规模种树持反对意见,有网友认为政府应当将政府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而非用于种树,也有网友认为政府的种树决策缺乏科学论证,对政府决策能力提出疑问;还有网友认为植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破坏绿地、植树过密以及造成交通不便甚至可能滋生腐败等等。此外,5%的微博认为青岛市容太差,植树可以美化市容,对该事件持支持的态度;12%的微博对该事件持中立态度,多是对事件进行了客观描述,没有表现其明确的立场倾向。16%的博文借青岛种树这一事件对其他有关政府决策、政府形象等进行调侃评析。
从博文语言形式上来看,网友的调侃占据最大比例,为43%;其次为批评质疑,占20%,网友对该事件持反对态度,质疑种树的必要性、可行性等;另有9%的博文语言是愤怒的,甚至谩骂的,表达了对该事件的强烈鄙视和不满。
“种树事件”背后的舆情规律
网络对信息的碎片化处理,促使网民习惯于寻找话题事件的敏感点,由此,网友的关注常常聚焦于某些具有爆发力的字眼上。在“青岛种树”风波中,“政府”、“决策”、“问政”等敏感词成为事件集群传播的引爆点。
网民心态具有非稳定性、情绪多变性以及事件主导性,部分网民对有关部门的不满和质疑之情通过网络传播,唤起其他网友对政府的刻板印象,进入舆论场。此时,沉默的大多数也有了表达自我的欲望,形成群体归属感与认同感,产生作为弱者共同对政府批判的志同道合之感。
“城市究竟是谁的城市,是市民的城市,还是市长的城市?”这是青岛种树风波舆论中的核心问题。有关部门决策制定及执行过程中的瑕疵,引起市民对“植树增绿”工程中植树的位置、密度、资金使用、招标程序等方面的必要性的质疑。青岛40亿大手笔毁草种树的“炫富”举动,已然成为“挑动”作为纳税主体的市民的情绪宣泄出口。
此时,意见领袖一般在微博中有较高的话语权,且有较强的话题传播力,意见领袖转发和评论过的微博往往会受到众多关注。地域话题由于意见领袖的介入,有可能放大为全国性话题。如“@作业本”就青岛种树事件先后三次以长微博形式致信青岛市委书记、市长,与政府进行舆论相持,在网民中形成了广范围传播力和舆论激荡,成为民众情绪的理性宣泄口和缓解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众的群体性非理性行为发生。此外,在舆情事件的发展期,“@作业本”、“@薛蛮子”等意见领袖进行联动,信息在舆论场上呈现环状扩散形势。
互联网具有浓厚的娱乐氛围,面对严肃的网络问政舆情,很多网友会在潜意识中屏蔽掉沉重的信息要素,发掘该事件中的调侃性和娱乐性。如在微博上疯狂传唱的《MC沙洲树之神曲<别挖了>》,对言论的话题尺度与娱乐尺度均有较好的把握,间接的讽刺使事件更加形象化、情感化,满足网民对网络娱乐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双重诉求,从而达到点线面的多领域多层次传播。
[路径]
应对舆情之策
首先,事前就要听取民众意见,民主制定决策。政府有关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决策时,应确保决策的提出、规划、协商、实施、评估等各环节均有市民参与,保证市民的知情权与决策的科学性。网络问政的实行,为民众提供了监督政府的平台,政府信息公开、决策透明已迫在眉睫。实现政务信息透明化,为官民良性互动提供了基础。
比如,采取市民问卷调查、制定网络投票、激活市民听证制度等措施,形成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规划决策管理体系,保证城市规划建设工程更加科学、民主、公开、透明。地方有关部门面对民众对于城市规划建设背后的利益链的质疑,应当及时公布民生策划的提出、规划、协商、实施、评估等具体实施的细节,公布财政预算案等。
其次,舆情产生时,有关部门应以良好的态度面对网络舆情,及时有针对性地回答民众的质疑,向市民解释城市规划建设意图。这个时候,应持有理性态度,诚恳地就事论事,针对细节问题有一说一,不要扩大化,出现困难也可通过第三方或者自身机构进行表达,而不是寻找各种渠道规避事实、掩盖真相。在青岛的种树风波中,有关部门没有及时进行公开正式的回应,失去了引导舆论的主动权,应为其他地方政府敲响警钟。政府部门只有以公正、公开、尊重市民知情权的态度处理此类事件,及时平息市民的质疑情绪,才能使民众配合政府工作,事件才能更好更迅速地解决。
第三,微博政务要求政府部门的反应更迅速,应尽快与传统门户网站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处理此类事件时,政府应当加强与相关媒体的合作,鼓励其持续关注并及时发布相关消息,以公开、客观的态度报道相关事件的进展态势。善用媒体才能真正建立起政府公信力,否则将对政府形象造成不利影响。此外,政府部门的回应只有包含具体措施并予以迅速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民众的质疑,只有提出有成效的、可行的解决方案,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与配合。
此外,政府还需加强与群众间的互动,切实激活和展开透明度较高的传统听证制度,设立专家咨询、开通体制电话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决策论证机制。一方面可以平衡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缓解政府与公众之间潜在的矛盾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群众能够有效地监督行政机关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