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科学内涵与科学发展
2012-12-21周维启
● 周维启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科学内涵与科学发展
● 周维启
从党际关系范式深入研究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局限性。如果从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实际出发,从更为宏观的“政党三维关系”研究范式着眼,就会发现,以“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代表、多党派为民”为显著特征的党际关系、党政关系、党群关系制度化成果,构成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科学内涵。把握这一科学内涵,有助于推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科学发展,提升政治文明水平到新的高度。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科学发展;政治文明
政党制度是为一定的国家制度服务,经过政治互动而形成的由党际关系、党政关系、党群关系制度化成果所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根据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实践成果,创设“政党三维关系”研究范式,对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丰富内涵作出全面揭示和科学阐释,有助于提高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一、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在实践中的新发展
(一)“开辟道路”时期的恢复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新的政治路线,推动国家工作重心向现代化建设转移,为政党政治的新发展打开了大门。从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提出,要“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到1982年《宪法》规定各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再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实行“党政分开”、发挥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党政关系开始进行调整,同时,逐步探索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权的形式和途径。在党际关系方面,从各民主党派组织恢复重建,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将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再到1988年各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大会以后对多党合作经常化的探索,党际关系开始向制度化建设迈进。
(二)“加快建设”时期的创新发展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国进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1989年底,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明确了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处于参政党地位,由此形成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的新的党政格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合作共事有了明确规范,中国的政党政治由此步入党际关系制度化建设新阶段。199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纳入法治化轨道。2000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将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显著特征概括为“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明确了党政之间“执政—参政”的结构特点;提出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是多党合作的重要原则,进一步发展了团结奋斗的亲密党际关系。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当代中国政党政治创新发展提供了指导,一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执政提供合法性基础;二是提出共产党要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为密切新时期党群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科学发展”时期的和谐发展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当代中国政党政治走上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轨道。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200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党制度建设的意见,2006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召开全国统战工作会议,2007年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特别是2011年提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同心”思想,成为当代中国政党政治走向和谐发展新境界的重要标志。
二、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三维关系研究范式
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度起源于西方,政党制度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党际关系方面。由于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和西方的政党政治有本质区别,西方的党际关系研究范式并不适于研究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这就需要突破党际关系研究范式,找到更为开阔的研究视角。根据中国政党制度中党际关系、党政关系、党群关系方面的实践,创设政党三维关系研究范式,有助于揭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丰富内涵。
第一,当代中国的政党政治关系主要有三类:一是共产党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与各自联系的一部分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二是共产党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三是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形成一个以政党为主体、人民群众为基础、国家政权为中心的互动系统,构成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有机整体,其制度化成果则共同构成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完整内涵。
第二,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群众始终是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各民主党派保持进步性的立党之本,执掌和参与国家政权始终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实现政治纲领的中心问题,在研究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内涵时不可忘记本源、无视中心。如果从科学研究的意义上、从科学发展的高度上讲,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本质上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的共产党领导制度,具有政党三维关系的丰富内涵,应该抓住本质、全面研究,推动多方面协调发展。
第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共产党领导制度(全面涉及政党三维关系)、多党合作制度(直接涉及党际关系)、政治协商制度(大量涉及各民主党派与各界别群众的关系)作为主要标志,本身就体现了三方面关系。在对外宣传上,为与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政党对话交流,可以将我国具有丰富内涵的政党制度简称为多党合作制度,但多党合作不是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全部内涵,不应以偏概全。
三、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科学内涵的新概括
(一)“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党际关系内涵
1.党际关系中的“共产党领导”是指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实现这种政治领导的基本方式,一是依靠共产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政治工作、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各民主党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二是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在重大是非、重大原则问题上,做好政治引导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党际关系中的“多党派合作”是指,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协商达成的共同政治准则基础上、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而进行的政治合作。实现这种政治合作的基本途径,一是政治协商,即共产党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同各民主党派进行协商,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二是团结共事,即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干部一道参加国家行政机关和政协工作,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而协同努力;三是互相监督,即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本着肝胆相照的精神,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彼此进行政治监督;四是支持帮助,即共产党支持各民主党派独立自主地处理内部事务,搞好自身建设。这种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党际关系格局作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涵不断具体化、规范化、程序化,必将继续创造更加丰富的制度成果。
(二)“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党政关系内涵
1.作为党政关系的“共产党执政”是指共产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实现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一是科学执政,即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国家政权;二是民主执政,即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和民主集中制,领导人民有序参政;三是依法执政,即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推进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2.作为党政关系的“多党派参政”,除了共产党因执政从而当然参政以外,主要是指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实现多党派参政的基本途径,一是各民主党派成员担任人大、政府和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直接参与国家政权的工作;二是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的联系,使各民主党派成员参加有关活动;三是各民主党派通过考察、调研向国家机关和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四是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重要外事和内事活动。在“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制度化党政关系格局中,执政党和参政党相互支持,共同维护国家政权稳定、推进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挥国家政权职能。
(三)“共产党代表、多党派为民”的党群关系内涵
1.党群关系意义上的“共产党代表”是指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牢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共产党代表的基本方式,一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真诚服务群众,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二是通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表率示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为自身利益而奋斗,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党群关系意义上的“多党派为民”,不仅指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当然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主要是指各民主党派广泛联系多方面群众,积极反映、协调和维护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实现多党派为民的基本途径,一是通过考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开展民主监督,推动解决各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二是通过创造载体,兴办公益事业,加强思想引导,扩大交流联谊,推动各方面群众团结和谐。长期以来,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创造了密切群众关系的许多好经验,不少经验实现了长效化、制度化,成为支撑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重要一极,与党际关系、党政关系制度化成果一起,共同构成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鼎立架构。
四、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科学发展的新视野
(一)科学研判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时空方位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超越了多党纷争、轮流执政的“竞争型”政党制度模式,创立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合作型”政党制度模式;超越了一党合法、独揽政权的“垄断型”政党制度模式,创立了“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参与型”政党制度模式;超越了结党营私、党同伐异的“谋私型”政党制度模式,创立了“共产党代表、多党派为民”的“为公型”政党制度模式。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正处于围绕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推进和完善“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代表、多党派为民”的集“政党—政权—人民群众”于一体的“科学发展型”政党制度模式的时空方位。
(二)推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科学发展
1.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政党制度建设。一方面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加强政党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及时将好的做法转化为政党制度成果,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推进政党制度建设不停顿。
2.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着重加强党群关系的制度化建设。一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制度,积极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各项制度建设,使各民主党派通过人民政协这个大平台,做好所联系的各界别群众代表性人士的工作,进而实现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的大团结大联合,保持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大环境。二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群互动制度,建立相对稳定而又适时创新、因地制宜的领导干部定期调查研究制度、决策听取群众意见制度、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群众诉求反映和反馈制度、群众权益维护制度、群众思想教育引导制度等等,通过各种符合基层实际、受到群众欢迎的党群之间的制度化联系,形成充满活力而又安定有序的基层政治环境。这两个层面的党群关系制度化建设必将成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先进性体现。
3.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统筹兼顾党际关系、党政关系、党群关系的制度化建设。长期以来,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一道在政党三维关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成果,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努力将政党三维关系长期和谐的政治文明提高到新的高度。
D665
A
1009-928X(2012)12-0016-03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芜湖市委党校
■ 责任编辑:白璇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