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特征、载体及引导对策

2012-12-21胡明辉蒋红艳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2年11期
关键词:舆论校园大学生

● 胡明辉 蒋红艳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特征、载体及引导对策

● 胡明辉 蒋红艳

高校校园网络信息的传播及其舆论的形成,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从分析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特征、表现载体入手,分析当前高校校园网络舆论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提出对策。

高校;网络舆论;对策

网络作为现代传播媒体的重要平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2月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2011年4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又再次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高校作为人才、知识、技术的聚集地,校园网络舆论往往领跑整个社会网络舆论。因此加强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构建科学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体系,关系着现代高校的发展,也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信息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新任务、新使命。

一、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特征

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开放、快捷以及超强交互等属性,使得传统媒介关于个人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无法实现的状况大为改观。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通过网络畅所欲言。校园网络的主要使用人群是大学生,这一群体喜欢挑战、喜欢接受新生事物,思想活跃且情绪化易冲动,这些特征使得当前大学生成为营造和接受校园网络舆论的生力军。

(一)校园网络舆论主体越来越多元化。传统的校园舆论主体往往属于校园广播、报纸、电视以及宣传橱窗等传统媒体的策划者和制作者,大学生往往是单纯的舆论受众。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介在高校的普及,特别是近些年出现的微博等新兴网络工具的运用,舆论传播由传统的点到面的单向线型传播方式转化为点到点的交互爆炸式传播方式。大学生在校园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还日益发展成为高校网络舆论的传播者,甚至是制作者。大学生在校园网络舆论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彰显,任何人都能通过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特别是微博使得媒体越加平民化、大众化。随着新兴网络技术的运用,校园网络舆论主体也将日益多元化,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校园网络舆论坚持正确导向的困难。

(二)校园网络舆论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化。网络舆论内容的复杂性是指网络舆论的混乱无序,缺乏理性、权威性以及评判性。当前网络的自由开放属性决定了当前校园网络舆论的内容丰富多彩,海量信息在给大学生带来个性化资讯的同时,也冗集了大量的信息垃圾。色情迷信赌博等不良信息,激进情绪化言论比比皆是,谣言蛊惑甚至引导青少年错误意识形态的言论也不乏其中,导致校园网络舆论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化。

(三)网络舆论传播越来越便捷化。网络舆论传播已突破了空间、时间的局限,网络把全世界联系成一个地球村。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新闻事件,也可以就当前发生的任何事件发表自己的评论,让全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特别是微博与手机的结合,使得微博日益发展成为一家小小的媒体,每位手机用户都可能成为记者,成为主播人。这使得各类新闻事件,尤其是一些重大的突发性、灾害性事件,或者与广大学生有重大关联的事件往往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网络,并迅速吸引人们的眼球。网络传播的快捷与便利,也决定了网络舆论形成传播的便捷性。我们日益发现,每当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都可能在校园网络掀起强烈的反响与争论。一般网络舆论会形成几个派别,譬如反对派或批评派、赞成派或表扬派、中立派或不予评论派。如果网络舆论出现观点高度一致或一边倒现象时,往往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四)网络舆论的导向越来越难以掌控化。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重大新闻事件在网络世界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校园网络普遍关注的焦点,进而形成舆论。在舆论形成传播扩散过程中,一旦形成“权威”意见或出现能代表网民普遍心声的帖子后极易爆发式扩散,在网民中引发共鸣形成滚雪球效应。事实已证明,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是巨大的。信息的策源者利用网络的高度开放性可以较容易地避开各种限制与障碍发布传播信息,网络舆论监管者也不可能对网络言论进行逐一的甄别检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舆论的掌控。校园网络的主体是青年大学生,这个群体的身心特征决定着他们更关注自身的感受与主张,追求标新立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校园网络舆论较之社会网络舆论的导向更难以掌控。

二、高校校园网络舆论表现的主要载体与传播途径

(一)校园网络新闻的跟帖评论。这是当前校园网络舆论的最重要载体。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于2011年7月发布的《2011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显示,微博和新闻跟帖是当前网络舆论的主要载体。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评论,往往局限于特定的新闻评论员文章、编者按、专栏评论等形式,这类新闻评论往往由新闻传播媒体经过层层筛选修改润色再发布,往往能紧扣新闻事实具有较强的舆论导向。校园网络新闻的跟帖评论与传统的新闻评论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一是时效性更强。网络新闻传播的速度往往快捷于传统媒体,甚至将新闻事件发生现场在线传播。当前高校普遍建设了校园新闻网,各主流网络媒体也设有教育专栏,新闻事件一旦发生,大学生们往往第一时间能获得相关资讯。二是互动性更强。网络新闻跟帖评论的互动性与传统媒体的“媒体—受众”单一互动形式不同,当前高校校园网络新闻普遍设有“我要评论”、“我来说几句”等等,这些评论留言以跟帖的形式与网络新闻“捆绑”在一起,形成超强的互动性。这些新闻跟帖评论既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新闻事实全貌,也有助于网民各类观点主张随着网络新闻自身的传播而传播。

(二)校园网络论坛。网络论坛又名BBS,全称为BulletinBoardSystem(电子公示板),是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每位用户皆可在这一平台浏览发布信息,是一种内容丰富交互性强且即时性的网络电子信息服务平台。这一平台也是网络舆论中人气表现较为集中的地方,校园网络论坛向全体学生开放,具有隐匿性、及时性,意见评论感想的发表没有篇幅、倾向的局限,往往被大学生视为校园网络舆论中最为方便快捷自由的平台。

(三)微博。这是当前校园网络舆论最时髦最新发展起来的新兴载体。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信息即时共享。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已增至1.95亿,在网民中的普及率增至40.2%,手机微博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也上升到了34%。当前大学生微博传播的内容从个人的学习生活琐事到校园重大事件,再到国内国际重大突发事件,微博已日益成为大学生表达意愿、分享心情感受、阐述个人主张的重要渠道。

(四)QQ群。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服务,群主在创建QQ群后,可以邀请朋友、同学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到群内聊天,并在群空间内共享群BBS、相册、共享文件等等,大学生在群内的讨论往往更为随意和自由,网络舆论的监控和预测往往更加艰难。随着QQ群技术的发展,QQ群所能容纳的成员也越来越多,当前一个超级群能容纳500人,一个企业群能容纳25万好友,能将十多所高校的师生全部囊括其中且能同时在线聊天,届时把控网络舆论的走向就更加艰难。

此外,还有如校园百度贴吧、电子邮件、校内各类信息管理交流系统平台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舆论载体也必将更加多元化。

三、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分析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正确,有利于推动高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反之不仅不利于高校的稳定与发展,还将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网络已日益成为社会舆论的“传播器”和“放大器”,这既对网络引导工作提出严峻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勇担使命,完成好网络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充分认识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积极探索网络舆论引导的应对策略,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使高校校园网络成为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网络文明,营造和谐校园文明的重要阵地。

(一)积极应对,用主流声音引导校园网络舆论。随着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广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于运用网络参与各项事务的管理,表达自己的诉求,网络已成为各种利益诉求的汇聚平台。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通过网络考察民情、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当涉及本单位的事件及其舆论时不要退缩不要回避,要积极主动回应,切实做好答疑解惑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当个别别有用心的人为了个人私利歪曲事实,恶意诋毁,影响高校和谐稳定时,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出击,澄清事实,在第一时间发出主流声音,用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人、教育人、感染人。要紧紧抓住舆论引导的主动性,要建设好校园网,不断丰富校园网络内容,拓展网络服务项目,让校园网真正成为大学生接受主流声音,获取健康网络信息的主渠道。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引导能力。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当前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最根本性的措施。网络素养是指网络社会中人们在了解掌握网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正确有效地运用网络客观理性地分析、评价和利用网络信息的修养与技能。它包括敏锐的网络识别意识、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熟练的网络运用分析能力以及较强的网络创新能力等。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应对互联网这一“双刃剑”的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也是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回归真实走上正轨的良策。要将网络素养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要像重视专业教学一样重视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只有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提高了,才能在价值观多元化、信息繁杂化的网络世界里作出正确选择,并积极主动地引导舆论走向正确的方向。

(三)创新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增强民主性。网络舆论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舆论引导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渐变过程,这一过程不具有强制约束力。特别是在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引导者与被引导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任何外在的压制与胁迫都可能导致被引导者的反抗与抵制。所以在开展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中,要抛弃传统的灌输说教式,本着平等的心态以启发式、说服式、讨论式、情感唤起式的方式为主,依靠说服能力与技巧去感染人、打动人。当前大学生都具有较强独立自主意识,不愿接受别人对自己的一味说教,只有在获得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与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沟通与交流,所以我们在引导态度和方式上一定要坚持民主性原则,要充分认同并接纳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防止以训斥代替说服,以专制代替民主。

(四)培养网络舆论引导队伍,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实效。网络舆论引导队伍是网络舆论引导的急先锋。高校党委行政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建设,要坚持按照理论水平高、政治素质强、网络信息技术过硬的标准培养选拔网络舆论引导队伍。这支队伍应该由校内领导、知名学者教授、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优秀学生代表四个方面组成。校内领导专家学者由于在学生中普遍具有较高威望,往往负责对国内外与校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或学校大政方针进行评论,这类评论普遍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且在学生群体中容易引起共鸣,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主要负责对校内外各类不良现象以及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评论,这些分析与评论着重于通过调查分析事件的表象,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事件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甄别能力,具有较强的教育性;优秀学生代表则要发挥根源于学生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发现收集整理学生们普遍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及时将校园网络舆情通报给舆论引导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并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在校园网络开展引导工作,来自优秀学生的评论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讲更易于为广大学生所接受,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培养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主攻方向。

随着高校网络环境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形势的新变化,校园网络舆论还将会出现新情况、新特点,网络舆论引导的形势也将愈来愈严峻。但只要我们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规律,创新网络舆论引导方式方法,完善引导手段和机制,就一定能推动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就一定不会辜负网络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作者胡明辉系湘南学院思政部副高职称干部;蒋红艳系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 责任编辑:胡中良

G641

A

1009-928X(2012)11-0027-03

猜你喜欢

舆论校园大学生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