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2012-12-21庞大鹏

俄罗斯问题研究 2012年0期
关键词:斯拉夫拜占庭欧亚

庞大鹏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庞大鹏

一、关于斯拉夫文明

罗斯受洗以后,法兰克帝国和拜占庭帝国一直在斯拉夫国家中争夺影响。斯拉夫国家从两个不同的文化中心,即拉丁西方和拜占庭东方接受基督教,出现了彼此间不同的文化差异。1054年随着东西教会分裂,斯拉夫文明被分为西方天主教和拜占庭东正教两个文明区。鞑靼蒙古的入侵给罗斯带来了亚洲文化,但是罗斯文化的主流仍然是拜占庭文化,而且由于斯拉夫文明属于自然分裂,导致罗斯文明的传统一直是反西方的。东北罗斯统一于莫斯科后,继续拒绝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样, 16世纪文艺复兴便未能影响俄罗斯。

欧亚大陆的文明结构就像一个哑铃:一端是古中国文明和古印度文明,一端是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而在欧亚大陆腹地上广大的草原民族,对古代东西方的交流与沟通起到了独特的纽带作用,他们保持着东西方文明的陆地联系,就像哑铃中间的把手。草原民族的文明使欧亚大陆文明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西起伏尔加河,东至兴安岭,被称为“内亚”(Inner Asia)或“内欧亚”(Inner Eurasia)。从公元400年到1400年是由内亚民族驱动整个欧亚大陆变动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内亚的独立势力结果如何?地理环境和自然经济是不是古代欧亚文化的实际决定力量?由中亚路线向海上路线的渐移对俄国文明的影响是什么?

斯拉夫国家接受基督教的顺序和方式不同,比如大摩拉维亚国是从法兰克帝国接受基督教,而罗斯受洗是988年从拜占庭帝国接受基督教。这直接导致后来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成为拉丁西方文化区,而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成为拜占庭东方文化区。拉丁西方文化区国家成为斯拉夫天主教国家,始终倾向于加强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因此,它们从历史上一直在进行西方化过程。而拜占庭东方文化区国家成为斯拉夫东正教国家,拜占庭化的过程是与反西方化相辅相成的,因为欧洲基督教分裂为西方和拜占庭两个文明区后本来就互相争斗,斯拉夫国家分别受这两个文化区影响,自然也就在文化上分裂。

从某种意义上看,现代欧洲由三个主体构成——欧盟、俄罗斯和土耳其。亨廷顿认为土耳其是一个被撕裂的国家,即民主化未能脱胎于其文明母体,也就是说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不相容。俄罗斯的欧洲情结这么强烈,但又具有拜占庭文化传统,是不是也是一个无所适从的国家?

二、关于俄国与西方

俄罗斯是否属于欧洲的问题至少可以追溯到500年前。诺曼·戴维斯在《欧洲史》中提到:“500多年来,定义欧洲的核心问题在于是否将俄罗斯包含在内。”叶卡捷琳娜二世在1767年宣布俄罗斯是欧洲国家。陈乐民先生认为,“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的观念在中世纪已经存在。虽然近代欧洲有民族国家兴起的时代,似乎欧洲在“分”,但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宗教(基督教)、制度(罗马教会)、语言(拉丁文)等文化功能在中世纪的欧洲达到了一元性,万物归宗,基督教是这个三位一体的核心。基督教在中世纪成为欧洲的集体认同后一直深深影响着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民族国家兴起被认为是中古基督教的近代化,是广义层面的欧洲共同经历与趋势。文艺复兴并不否定宗教,而是促进了宗教的人文化;民族国家也不否定宗教,而是使宗教民族化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并没有消除欧洲观念认同。基督教普世主义等思想深深扎根欧洲。

但是,欧洲哲学的轨迹在俄国从来没被俄精英复制或者内在化。在俄国作家们一次又一次谈论俄罗斯性格与俄罗斯灵魂中,俄国自我形象的中心预设被不断强化:俄罗斯缺乏防御能力,对外扩张不是一种殖民主义。俄罗斯的国家身份认定,或者说俄罗斯的自我国际定位,从历史上就与帝国意识紧紧捆绑。这种自我意识在本质上缺乏对他者文化的尊重。这是当今俄罗斯如何融入世界的关键问题。与此同时,从转型学的层面来看,后发展国家要在短时间内接受西方几百年锤炼完成的成熟民主形式,缺少的因子很多,如果说必须要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那么需要完成哪些构建因素才能避免出现消化不良?即使都具备了这些因素,又如何排列组合才能实现平稳转型呢?

三、关于帝国意识

从862年开始,俄国只经历了两个王朝:留里克王朝和罗曼诺夫王朝。留里克王朝还是因为1598年最后一位沙皇死后绝嗣,无人承继大统才导致王朝变更,而在罗曼诺夫王朝之前还出现过伪沙皇。从862年到1917年,一千多年间俄罗斯总共经历了两个王朝,这对俄罗斯政治文化和传统有什么影响?按照霍布斯鲍姆的说法,俄罗斯是古老王朝暨宗教古老帝国中仅存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下的硕果。

对于很多俄罗斯精英来说,俄罗斯不仅要成为欧亚国家,还应成为欧洲太平洋国家。当前在大国关系中,俄美关系要好于中美关系,中美矛盾超越俄美矛盾。俄罗斯的国际环境比中国要好。美国现处于外交内向型周期。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外向性会降低。2011年普京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欧亚联盟”思想,“欧亚联盟”是俄罗斯高层重大的战略决策。能否实现暂且不论,但这一思想提出本身就反映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精英从未放弃对于重新控制原苏联地区战略空间的目标。欧亚联盟表面孜孜以求的经济利益背后隐藏着强烈的政治企图:整合独联体,以区域性帝国方式实现重新崛起。

四、关于民族国家

俄罗斯历史上的民族主义既是扩张性的又是防御性的,扩张性旨在把自己的民族身份强加给其他民族,防御性是获取自己的民族身份。在俄国人谋求与欧美强国平起平坐的背后隐藏着对中欧弱小民族有意识地视而不见。与欧亚联盟的战略企图紧密相连,当前俄罗斯精英阶层表现出一种“新民族主义”倾向。这种意识不同于俄历史上的民族主义:既不具扩张性也不具防御性,它突出强调俄历史上的伟大及其对现实的影响。本质上想把新民族主义对内打造成一种精神和新的意识形态,对外成为一种软实力,服务于俄快速的整体发展和强国战略。但是,这会是帝国意识的现代版吗?索洛维约夫早就指出,俄国注定要进行文明的选择,并由此而产生社会历史不稳定性这种危险。为了克服这种不稳定性,俄国往往需要超强的整合机制,它们要么以意识形态形式出现,要么以帝国的形式出现,目的都是为了战胜离心作用力。现在俄罗斯的新民族主义与欧亚联盟的结合,是俄罗斯发展前景中值得关注的趋势。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猜你喜欢

斯拉夫拜占庭欧亚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欧亚篇)
早期斯拉夫派宗教哲学家对德国唯心主义的阐释与批判
拜占庭帝国的绘画艺术及其多样性特征初探
欧亚裔混血族的曲折发声:解读戴安娜·张和《爱的边界》
多出来的一只狗
多出来的一条狗
最大泡沫
《西方史学通史》第三卷“拜占庭史学”部分纠缪
拜占庭之光
拜占庭音乐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