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和俄罗斯的货币信贷政策
2012-12-21戈洛夫宁彭晓宇编译
米·戈洛夫宁 著 彭晓宇 编译
译作者单位:中央编译局俄罗斯研究中心
国际货币体系和俄罗斯的货币信贷政策
米·戈洛夫宁 著 彭晓宇 编译
由于2007年秋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多人开始谈论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俄罗斯科学院经济所全球化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副博士米歇尔·戈洛夫宁在俄罗斯《国际经济》杂志2010年第2期上发表《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发展方向和俄罗斯的货币信贷政策》一文,在文中,作者根据近些年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俄罗斯货币信贷政策的影响,提出了对国际货币体系未来的看法。
各种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在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下,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结构表面上没有变化,其内部却发生了质的变化。首先,统一的欧洲货币欧元的加入是全球经济货币构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欧元从2002年开始以现金形式开始流通,美元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垄断地位受到排挤。
欧洲央行每年都会发布《欧元的国际作用》报告,对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进行详尽分析。按照狭义的国际债券定义(包括货币市场工具),它指的是真正的跨境交易(在欧元区之外),2009年末,欧元作为计价货币在相应的债券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是31.4%(美元占45.8%),日元只占5.8%,大大低于前两种货币。
国际信贷市场上,从2002年起,在2003—2007年间市场大繁荣、2008年收缩和2009年停滞的情况下,各种计价货币所占比例一直保持稳定。美元发生的动荡最大(在50%—60%之间),日元的比例一直在下降(从7%—8%降到4%—5%),而欧元一直处在20%—23%之间。
从2002年到2010年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比例下降,而同期欧元的比例在上升,这个变化趋势一直很稳定。在2009年之前,90%的国际外汇储备中都是这两种货币。但由于日元的比重增加,这两种货币(主要是欧元)的地位受到挤压。截至目前,形成了一种很特别的结构:起主要作用的依然是美元,第二位是欧元,英镑和日元远远地在后面争夺第三位(最近是英国货币取胜了)。最后,瑞士法郎实际上失去了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地位。
国际清算银行三年一次公布世界外汇市场的概况,其中包含外汇市场的主要指标(根据各央行所递交的统计数据)。根据这个资料可以得出结论,美元依然是国际外汇市场的主导货币:虽然从2004年的88%下降到了2010年的84.9%。在同一时期,欧元在国际外汇市场交易中的比重从37.4%上升到39.1%。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在国际外汇体系中的地位也加强了:澳元增加了1.6个百分点,加拿大元增加了1.1个百分点,印度卢比增加了0.6个百分点,新加坡元增加了0.5个百分点,土耳其里拉增加了0.6个百分点。但是,必须看到,这些增长经常是由于这些外汇的投机性交易(依靠利息差而获利),而不是这些外汇的现实资产交易。
从2004年至2010年俄罗斯卢布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的份额从0.6%增加到0.9%,与印度卢比在同一水平上,落后于新加坡元或韩元,但超过了土耳其里拉、巴西雷亚尔和人民币。
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不是依靠本国的经济规模,而是其金融市场的规模。例如,在2009年,美国的两个主要交易所的股票交易额(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 )大约是46.7万亿美元。而2009年欧元区四个主要交易所的总交易额是6.6万亿美元。相比较而言,两者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在危机期间,当证交所的交易额都大幅下降时,美国市场比欧洲市场表现得相对要好一些。2009年日本证交所的交易额是4.1万亿美元,而中国,包括香港在内,交易额是9.3万亿美元。
可以断定,包括20世纪历史传统的各种因素总和、经济规模、在世界金融市场的作用和政治因素,使美元保持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而且这一地位得到了制度保证。欧元目前只能是一个地区性货币,在经济和货币共同体的邻国和地区很普及。有一些现象表明,欧元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因此就产生了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前景
目前,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前景有几种观点,可以综合为以下几种:(1)短期或中期美元会是唯一真正的国际货币;(2)国际货币体系向双币种(欧元成为第二种国际货币)或多币种(最多提到的是人民币国际地位的加强)转变;(3) 多币种指的是,地区性货币的出现和加强,美元式微。
可以认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目前的发展趋势表明,美元在中短期内会保持主导货币的地位,说明如下。
1. 美国仍然是最大的经济体,也领军于金融市场的发展。
2. 美元执行世界货币的所有职能,而其他币种只能执行部分职能。如作为贮藏手段的欧元,在价值尺度方面无法与美元竞争。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实际处于垄断地位,大多数货币间的交易并不是直接交易,而是通过美元,因为“本币—美元”的组合拥有更发达和更有清偿能力的外汇市场。
欧元获得第二国际货币地位的一些前提条件已经形成了,但是,欧洲货币显然没有准备好承担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职能,首先是完成交易和储备货币的职能,而不仅是配售国际组合资产的货币的职能。
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在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在加强。但是,不能忘记的是,中国实行货币管制,人民币不能自由用来完成跨境交易。中国政府在有意识地执行逐步开放金融领域和资本市场的政策。也就是说,人民币要成为一个关键的国际货币,在中期内是不可能的。
在多币种国际货币体系的方案中,尤其需要提到加强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取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立场和该组织本身的作用。在2009年对抗危机期间,特别提款权的额度大大增加,但是,这个规模在国际货币体系框架内也未必有什么决定意义。
第三种情况,地区性货币的地位提高,这首先取决于世界各地的货币一体化取得的成绩。亚洲统一货币(ACU)、波斯湾国家建立统一货币(第纳尔)、非盟的统一货币(非元)等等的设计都出现了。另外,还有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联盟国家货币。但是,这些货币在实践中都有着政治声明的色彩,没有进一步的发展。这是因为大多数一体化组织中的经济关联程度非常低,成员国不愿意放弃国内货币信贷政策的部分主权。
长期来看,在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联系紧密的地区(首先是拉美、东南亚、中东)可能出现地区性货币。此前,在相对长的时期内,国际货币体系会是一个特殊的“货币梯队”:美元为主导,欧元会挑战某些职能,下一级是英镑、日元和瑞士法郎。最有可能的是,把一部分职能让给那些有较大规模的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货币。
不断变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俄罗斯货币信贷政策
俄罗斯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参与程度由许多因素决定:深度参与到跨境资本流动(在2008—2009年间,同其他国家一样减少了)、国家经济中货币替代过程的普及和货币信贷政策的选择。
进入21世纪,俄罗斯金融的对外开放程度大大提高。一个衡量的指标就是资本的输入和输出总量。这个指标不考虑交易的标记,把收支平衡表上的金融账户基本项(直接投资、组合投资和其他投资)相加所得。结果会出现“复式记账”,但这个指标比仅计算净资金流的其他指标,较好地反映了各国在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参与。2001年这一指标占GDP的3.3%,2007年占了GDP的25.3%,在2009年危机期间降到10.6%。危机期间俄罗斯参与国际资本流动的模式又一次发生了变化:在21世纪前十年的中期,外国资本大量流入,在2008—2009年间则是大量流出(尤其是在2008年下半年)。
在2008—2009年危机期间,美元化现象仍是国家货币信贷领域的主要问题,我们理解的美元化是外汇替代本币的部分或全部职能(严格说来,不一定只是美元)。从2007年末开始,居民开始购买外汇现金,到2008年底达475亿美元,而2007年是33亿美元。美元化的程度也大大提高,表现为广义货币量中外汇存款的份额在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是14%—15%,2009年第一季度末达到了28.3%。这些趋势表明,尽管经济长期发展良好(2000—2007年),也不能说经济主体对本国货币有着稳定的信任感。
与1998年的危机相比,美元化过程迅速减缓,这是重大的进步。在2010年初,居民开始出售外汇,2009年第二季度广义货币量中的外汇存款开始稳定减少。
俄罗斯经济像许多新兴市场国家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汇率的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俄罗斯的货币信贷政策方向是积极调整卢布的兑换汇率。这一政策的分水岭是在21世纪前十年的中期,此前俄罗斯央行确定了卢布兑美元的汇率目标,从2005年开始增加了欧元。欧元在货币篮子中迅速从新制度之始的10%增加到了45%(从2005年2月至今)。增加欧元在货币篮子中的比重推动了按欧元计价的外汇储备的增加,2009年初达到43.8%(美元份额是44.5%)。
中央银行在外汇政策中考虑到卢布对欧元的关系,是有客观原因的,欧盟国家是俄罗斯主要的对外贸易伙伴。根据2010年1—2月的数据,欧盟国家在俄罗斯对外贸易额中的比重是50.4%,而欧元区国家占了36.2%。
虽然俄罗斯央行修改了官方政策,但是,2008—2009年危机之前俄罗斯外汇市场上的欧元交易没有起到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欧元与美元之间的交易。在2007年,这些交易占了银行外汇市场交易额的29%,而欧元与卢布之间的交易仅仅占了1.7%。在危机期间,欧元与卢布的业务吸引力增加,在2009年前几个月,其交易额达到了11%,而在交易所外汇市场上达到了40%。随着危机的减轻,这个比例开始下降。到2010年11月,在银行间市场上的份额是4.5%。因此,俄罗斯外汇市场的主导外汇仍是美元。
中期前景看,俄罗斯央行计划逐步实行卢布的自由浮动,这应该降低积累外汇储备在货币信贷政策中的影响,可能加强卢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但不是作为用来进行投机交易的货币的地位。这样做的代价,很可能是加剧经济不稳定。不过,保持对汇率的调控,目前是符合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需要的,而实行浮动汇率要求至少实现一个前提条件——经济构成的多样化。
最后,卢布成为地区性货币这一课题,也要予以特别关注。这是有着客观原因的,因为要在前苏联国家的内部流通中使用卢布。例如,在哈萨克斯坦现汇市场,2008年卢布交易占了全部交易额的6%,在乌克兰占5%,在吉尔吉斯占18%。但是,这样的卢布一般是与其他外汇一起使用的,当然主要是与美元和欧元一起使用。
发展各独联体国家之间的金融合作,是加强卢布在独联体地区地位的良好方向。前面说过,在目前环境下,金融市场是决定本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最重要方面。同时在定位欧盟经验的同时,要避免定下无法实现的目标,而是要集中精力实现具体计划。这些计划包括:建立地区性单独类别的证券市场(国债和地方债)。在亚洲一体化组织框架内有这类经验。建设一体化金融基础设施、在全球激烈的金融竞争背景下尤其重要。发展金融合作的另一个推动力,是在后苏联空间发展银行,尤其是已有的欧亚银行。扩大独联体国家本币发行的证券的流通范围,客观上可以推动卢布的份额,因为俄罗斯金融市场在该地区具有巨大影响力。同时,俄罗斯要针对邻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向邻国提出有吸引力的方案,这一点很重要。
译作者单位:中央编译局俄罗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