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2012-12-20伍庆萍
伍庆萍
贵州省盘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贵州盘县 553537
产后出血指的是产妇在胎儿顺利娩出后的24 h内,其阴道出血量超过500 mL。产后出血是产后并发症中最为常见且最为严重的一种,出现产后出血后往往容易合并其他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产妇子宫切除率及死亡率较高,是产科的危重症之一,已引起了产科医务人员的普遍重视。一般来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后宫缩乏力所致,以产后阴道出现持续性少量出血或者急性大出血的现象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出现休克。对于产后出血,预防是关键,对症治疗是原则。本研究通过观察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对应的处理方法,总结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产后出血的产妇84例,年龄23~38岁,平均(27.5±1.4)岁,孕周37~41周,平均(37.4±3.3)周,按照孕次分为:孕次>2次13例,孕次≤2次71例;按照分娩方式分为:阴道产48例,剖宫产36例;按照孕产期并发症分为:胎盘早剥16例,巨大儿10例,前置胎盘23例,胎盘植入3例,所有产妇的产后出血均超过500 mL,合并失血性休克有1例,由于胎盘植入导致产后大出血,抢救无效后死亡1例。
1.2 诊断方法
(1)产妇在产后已顺利娩出胎盘,但子宫明显松弛,在宫腔中有较多的血液积聚,也就是说产后的阴道出血量极少,此时需要警惕产妇因产时失血量过多,可能会导致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的出现,对此类产妇应密切留意其产后的阴道流血量,同时监测其宫缩情况。(2)产前产妇曾有宫缩乏力现象出现,在其胎盘顺利娩出后和正在娩出时出现有出血过多的情况,也应警惕产后出血的可能性,同时鉴别于产道裂伤、隐性产后出血或者胎盘因素等原因引起的出血[1]。
1.3 研究方法
对经临床诊断为产后出血的产妇,采取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其产后出血的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处理方法
对于产后出血的产妇,应针对其病因对症处理。(1)对于产前有宫缩乏力迹象的产妇可给予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进行预防性治疗;(2)对于产后出现宫缩乏力的产妇,先常规按摩子宫治疗,若无效可针对出血量采取B-Lynch缝线法治疗;(3)合并胎盘早剥或着胎盘异位的产妇,进行剖宫产取胎后,可采取纱布填塞进行止血处理,若无效或产妇发生子宫胎盘卒中现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子宫次全切除或全切除处理;(4)针对胎盘植入引起产后大出血,给予常规输血小板、抗休克、新鲜血浆处理,并在补充凝血因子同步子宫切除,积极抗感染[2]。
1.5 统计学处理
本组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检验,采用x2检验,相关性以系数r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年龄、产次、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皆是产后出血的诱因,在所有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所占比例最高,与其它原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相关因素有胎盘因素、产妇精神紧张、前置胎盘、巨大儿、产程延长、胎盘早剥、软阴道损伤,胎盘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因素引起产后出血发生率最高,与其他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产后出血的各诱因与其相关性[n(%),n=84]
表2 子宫收缩乏力的各因素与子宫切除率、产后出血率及产妇死亡率关系[n(%),n=59]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84例产后出血的产妇年龄、产次、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皆是产后出血的诱因,在所有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所占比例最高,与其他原因比较差异显著,表明对于高龄产妇(年龄≥35岁),经产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等高危妊娠的孕产妇,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对其产程进行全程监测,密切留意产后阴道流血量,并提前做好预防性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另外,对于产前产后宫缩乏力的产妇,应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发现有产后出血迹象,即刻采取加强宫缩、补血、止血等处理。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相关因素有胎盘因素、产妇精神紧张、前置胎盘、巨大儿、产程延长、胎盘早剥、软阴道损伤,胎盘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因素引起产后出血发生率最高,与其他因素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胎盘因素指的是在胎儿娩出后半小时后,胎盘尚无完全剥离和娩出,使胎盘剥离后的血窦关闭不及时导致产后出血发生,以胎盘植入最为危险[3]。
综上所述,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对高危妊娠的产妇进行孕产期检查及健康教育,对预防产后出血尤为重要;对产后出现疑似产后出血的产妇,应尽快分析并找出引起产后出血的确切原因,并对症制定出有效的处理方案,相应给予止血、补血等抢救,最大限度降低子宫切除率和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杨东琳,高蓓.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36例临床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25):4359-4360.
[2] 刘淑惠.产后出血主要因素及救治措施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171-173.
[3] 苏振容.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9):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