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根生活多油彩

2012-12-20韩西芹

今日重庆 2012年3期
关键词:农民工画家绘画

□文/本刊记者 韩西芹

草根生活多油彩

Colourful Paints of Grassroots’ life

□文/本刊记者 韩西芹

赵晓冬的工作室在一幢很不起眼的灰砖小楼里。四周是废弃的厂房和大片老式的居民区,远处还有正在拆建的工地。山坡上,是一畦畦的菜地,狭窄的水泥路,来往的机动车卷起一溜烟的尘土,惊惶的黄狗不时朝着行人低吼。很明显,这是一个与繁华世界无关的地方,一个城乡结合带。

推开大门,喧嚣随即隐去。高大空旷的画室内,挤满了画家放置的作品,那些借助画笔所描绘呈现出饱满鲜亮色彩的一个个生命体,仿佛一双双安静的眼睛在窥视着来者,让人顿时有一种闯入了另一个精神世界的感受。

位于磁器口的凤凰山,2005年赵晓冬租下这里约三百平方米的旧厂房,邻居们很少知道他们中间还住着一位画家。只有搬运画时,大门进进出出的动静,才会让他们偏过头来看一看,完全没有好奇心。这也是赵晓冬在这里建工作室的重要原因,让他能够长久保持一个观望的姿态,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近距离地观察生活、艺术地表现生活。

艺术的漂移,听凭内心的召唤

与赵晓冬谈话,你能感受到他良好的自信和坦荡的雄心。他曾就读浙江美院附中,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作为一个受过正统学院派训练的艺术家,深厚的写实功底和优异的创作才华一度让他头顶“才子”光环。如今回忆起来,赵晓冬依然很看重这一时期的学习,他说是学院严谨的教学,教会他艺术重要的一课,那就是“尊师重道”,尊重传统,把握经典,从中提练出具有传承价值的东西。

〉来来往往之都市快客 180×60cm

毕业后,赵晓冬去了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任教。由于深受四川美院乡土绘画的影响,他的早期作品大多以表现西南旖旎风光和当地民俗为主。习惯了成都盆地散淡、悠闲和惬意的生活,他的画笔描绘显得风格细腻,非常唯美和诗意,却过于“甜美”。时间一久,赵晓冬开始觉得烦闷。直觉告诉自己,继续朝着这条路子走下去,充其量就是一个风俗风景画家。而绘画本身,就像喝了酒要唱歌,作品还是要有一点波动,有一点不安分才好。

2002年,赵晓冬毅然回到重庆。这时,他看到了一个时代汹涌向前的城市缩影,身边的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尤其是一群庞大的流连在城市边缘的人们—进城农民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赵晓冬决定选择农民工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源泉。按照他的解释,“农民工的善良、纯朴及困惑,他们的感情世界与劳动场景使我深刻地感到某种力量”。

他想描画出“真实”的景象,这是一开始就非常明确的主题。

关注日常生活,呈现生活之美学

〉小康生活 150×150cm

小题材,小人物,却有着真情实感。凭借坚实的现实主义造型功力,赵晓冬开始创作系列农民工题材的作品,如《脚踏实地》、《畅想》、《绿化树》等等,他通过人物形象来表达底层人群的生存困惑与深藏在他们心底的欲望和情感,以淋漓、酣畅的笔触来突出一种生命的状态和张力,这样的作品一经亮相,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心灵震动。

〉泉 200×150cm

2005年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上,赵晓冬的《希望》一举拿下金奖。之后,他不断推出作品系列,举办个人展,如“农转非特写”、“劳动着、快乐着”、“底层人文当代艺术的21个案例”……展出内容看上去更像是一部关于重庆进城农民工日常生活的直观现场记录,人物大都以一般的生活或劳动情景出现。用一种记录写实的手法关注“日常主题”,为赵晓冬作品贴上了一个醒目的风格标签。

他在作品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当今许多作品都在表现民工劳动的场景,反映他们心酸的生活,凸现人道主义的光芒,而少了一点真正、完整纪录这群人的作品。他们同样快乐的生活,同样喝酒高歌。

〉打准了 250×120cm

〉打准了 250×120cm

无疑,欣赏赵晓冬的作品,“生活”就是最直接的感观。《摩的人生》、《兄弟伙》、《杀年猪》等系列作品,都成为他精心捕捉到的那些特定的、令人难忘的情景。画面背景单纯、干净,焦点全在民工本身,肌理强劲的笔触,平涂出劳作着的躯体以强硬轮廓。浓艳饱和的色彩对比,使得画面异常生动与热烈。同时,画家对道具也作了精心刻画,灰桶、小车、铁锹、棒棒等工具通过色块的并置与对比,与人物构成复杂的组合,和谐统一在充满动感的画面上,传递出一种随意率性、极尽粗犷的草根情怀。

赵晓冬坚持以一种平视的视角,关注、思考城乡差异和当下人们关心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如禽流感、乱砍乱伐、猪肉涨价等社会现实题材。他力图呈现底层人群的喜怒哀乐,“美化”与“丑化”都不是作者的本意,他说:“作品没有趾高气扬地俯瞰芸芸众生,而是平等的将现实事件融入自我情感的血液中”。

这是一种最纯粹的艺术表达,让赵晓冬的绘画永远充满新鲜的活力。

艺术的价值在于传递新鲜的信息和想法

赵晓冬称他的画都是有原型的。他执意不搬画室,每天乐呵呵生活在芸芸众生之间。推开窗,能看到农民工清晨出去打工,晚上又拎着猪肉或白酒晃悠悠回来。他们中包括学校的看门人、艺术模特,以及菜市场水果商贩、垃圾拾荒者。有趣的是,有民工来搬画,竟然在墙上的画像中找到自己熟人的影子,气氛顿时变得热烈。他们还留下电话,表达想成为画家笔下人物的愿望,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件“高尚”的事,他们的热情和善良,常让赵晓冬感慨不已。

赵晓冬不是一个高产画家,一年大约15至20幅,足够让他沉淀出时间来思考,如何追求深度的绘画表达,在技艺性的绘画语言中找到自己独具特点的创造性。

〉能者多劳 70×70cm

近两年,他开始尝试在“草纸”上作画,这种纸张如今还能在西南一带的农村手工作坊找到。出于艺术家对材料的敏感,他将草纸裱在油画布上作画,反复实验,纸张的朴素感和手工细微多变的痕迹,与笔墨光影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最终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特殊视觉效果。这一形式的创新,让赵晓冬成功完成了一次材料的视觉转换。

由于草纸具有不可修改性,更考验画家技法和思想,赵晓冬描述:画“草本油画”非常辛苦,我喜欢一遍过,但思考的过程特别长,一幅画的成功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赵晓冬也明白,现代化的迅猛进程,注定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随之被改变,曾经出现在他画中的日常生活也会消失。作为当代生活的目击者,艺术家有责任去记录这个时代,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留下较有分量的作品,这是文化的延续和情感寄托,也是赵晓冬苦心追求的绘画本意。

赵晓冬 199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任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绘画系主任。

〉希望 150×130cm

〉金银满天 250×180cm

猜你喜欢

农民工画家绘画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酷炫小画家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