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信守一个承诺

2012-12-20韩西芹

今日重庆 2012年3期
关键词:信守战友雷锋

□文/本刊记者 韩西芹

为了信守一个承诺

To Keep a Promise

□文/本刊记者 韩西芹

——雷锋生前战友 周述明

这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老人。他一生奉献,忠实地践行雷锋精神。几十年光阴荏苒,他完成了自己当年的承诺:走到哪里,就要把雷锋精神带到哪里。

在重庆綦江区百步梯社区的一栋旧房子里,74岁的周述明依然硬朗,善谈。回忆与雷锋相处的那段珍贵时光,深厚的战友情谊,他几度哽咽。谈起自己用毕生精力宣传雷锋精神的事迹,他却摇着手说:与雷锋相比,我做的那点事不值得一提。

老人患有糖尿病,医生叮嘱要慢走路,多吃素,少发怒,定时吃药。周述明却朗声大笑,对我们说:我是直性子,容易发火。但我办事坚持原则,爱憎分明,忠诚无私。这是雷锋精神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到生产第一线去宣传雷锋精神

虽已古稀高龄,周述明仍然对多年前的往事记忆犹新。

周述明于1959年入伍,与雷锋同在一个班,雷锋是班长,他是副班长。“雷锋个子虽然不高,但爱唱爱跳。喜欢打篮球,矮小的他经常被战友盖帽,却啥也不说,只是腼腆地笑。雷锋心地善良,出身很苦,能参军报效祖国,他内心十分感激党和人民。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发自内心去帮助别人,从不张扬。”在部队,朝夕相处的两年多时间里,周述明对雷锋的一言一行,耳闻目濡,战友们也早已将雷锋树为自己工作生活的榜样。

周述明印象最深的是1961年全连展开的一场关于人生观的辩论会,主题是人生存的目的,向什么目标奋斗?为谁活着?做个什么样的人?大家积极发言,争得面红耳赤,有人说为了吃饭;有人说为了孝敬父母,报答祖国。轮到雷锋,他简朴的话语打动了所有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周述明说,这证明,雷锋当时的思想境界已经超越了很多人。他已不是当年那个贫苦孩子只想唱支山歌给党听,而已经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1962年8月15日,雷锋不幸以身殉职,战友们无比悲痛,雷锋生前所在的运输四班9名战士,向党支部递交了一份申请书,请求上级党委和首长批准其为“雷锋班”。1963年1月27日,命名大会上,周述明代表全班从军区司令员陈锡联手中接过旗帜,并宣誓一定要把雷锋的革命精神和优良品质永远保持下去,发扬光大,无愧“雷锋班”的光荣称号。

雷锋班的战友们郑重约定,要用一生去学习雷锋,宣传雷锋。哪怕办一件小事,都不能给雷锋班丢脸,给雷锋丢脸。

1964年,周述明转业回到家乡綦江,为了信守那个承诺,他拒绝了组织安排去当地武装部,坚决要求到最艰苦的农业生产第一线。

那一年,周述明带着简单行李,来到了偏远贫困的永城乡大窝村。

在平凡岗位做不平凡的事

回到村里,周述明担任了大队的团支部书记和大队党支部副书记。上任后,他马上成立了青年学雷锋突击队,带领队员们展开义务劳动。每人在田间地头的空地种100棵萝卜、100棵南瓜。周述明还拿出转业费购买了两头羊,让两个团小组分别饲养。同时,又投放1000尾鱼苗,但是眼见鱼儿肥了,一场洪水冲垮了鱼塘,辛苦付水东流。尽管如此,一年下来,蔬菜丰收了,羊卖了,周述明将这笔收入在当地办起一所文化学校,提供笔墨书本,团员们义务辅导村里贫困家庭的孩子学习。其余部分收入,包了两场电影到村里为农民放映。

“路途遥远,放映机是用滑竿绑着抬来,但人们热情高涨,欢声笑语把房顶都要掀翻了。”周述明沉浸在回忆中。

也是这一年,周述明开始了雷锋事迹个人报告讲演。在学校,学生被他宣讲的雷锋精神所感动,积极帮助别人,捡柴,推磨,拾肥、犁田,“争当雷锋做好事”成为孩子们的目标。村民们也被感染了,都自觉加入这一行列,村里不仅生产面貌得到改变,精神风尚也焕然一新。

周述明所在的生产大队很快成了先进单位。不久他被选举为重庆市的团代会代表,参加了重庆市第五届共青团代表大会,会上被推选为重庆市团市委委员。

随后十年里,他先后在几个边远乡任党委书记。1976年调县农机局工作,1986年调任县电力公司任党支部书记。虽然岗位不断变动,但他不变的是信念:一生都要像雷锋一样地工作、战斗,无论安排在哪里,都要在那里闪闪发光。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周述明总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1976年在县农机局任施工队队长期间,他坚持同工人一起参加劳动,按规定每月可领取20多元的产值津贴,他全部让给了其他职工。1985年,在担任县电力公司党支部书记时,马颈电厂招收家属,在农村的计划内合同工,施工队只有一个名额。他儿子与本单位另一位老职工的儿子同时上了录取分数线,他说服儿子和妻子,把名额让给了那位老职工。单位调资,他把指标让给年轻的骨干。分房,他毅然选择交通不便的地方,四世同堂挤在不大的房间,一住就是几十年。

身教重于严教。在单位,周述明要求自己的干部:要德高望重,技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家庭中,他常对子女说:不热爱自己的单位,爱国家就是一句空话;不报效自己的单位,报效国家也是一句空话。

雷锋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

据统计,40多年来,周述明先后应邀在重庆市内外数百个学校、部队、工矿、机关、街道等单位,共作雷锋事迹报告898场次,听众近百万人次。

我们问他,做了一生的模范,几十年以宣传雷锋精神为己任,你累吗?周述明大声说,雷锋做的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难能可贵的是天天做、月月做、年年做。我不过是做了一点实事而已,做得不够,还需要努力。

〉从军区司令员陈锡联手中接过旗帜(资料图片)

老人也不回避在宣传雷锋时遇到的尴尬事。有的年青人好奇地提问,雷锋有没有女朋友?他的故事有没有艺术加工?周述明拍着胸膛说:我告诉他们,雷锋的故事很真实,我就是活生生的见证。为什么我长年坚持做雷锋报告,因为我要把真实的雷锋告诉大家,把神话的雷话变成真实的雷锋。

为此,周述明转业回乡后,便陆续写成13万字的《雷锋的故事》,28个故事,11本厚厚的稿笺,只可惜文革时抄家,原稿从此下落不明。但这些故事都深深地烙在他的心里、脑海里,一辈子都忘不掉。

在綦江,左邻右舍都知道他的过去,出门见了面,大家都尊敬地叫他“周雷锋”,也有人叫他“活雷锋”。为此,周述明谦虚地说,人们只是想表达对雷锋的尊重和敬意。其实,做雷锋式的好人并不难,雷锋的一言一行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要脚踏实地地行动,我们都可以成为活雷锋。

周述明说,自己只是沿着当年战友留下的脚印,一步一步前行。为了信守当年的一个承诺,今天他无愧于心。

雷锋的一言一行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要脚踏实地地行动,我们都可以成为活雷锋。

〉雷锋生前战友周述明

〉周述明到部队宣讲雷锋精神 (资料图片)

猜你喜欢

信守战友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波莉姨妈信守承诺
战友是什么
承诺
承诺
老李的战友
写给雷锋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