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腔艺术的保护和发展

2012-12-18酒泉秦剧团张育新

北方作家 2012年1期
关键词:秦腔艺术文化

酒泉秦剧团 张育新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深化文体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持,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作为西部地区具有深厚文化神韵的秦腔艺术来说,在党的文化体制改革下如何才能得以保护和发展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秦腔艺术

秦腔是我国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它和京剧、昆曲、高腔等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其身上流淌着正宗的炎黄血液,跳动着上下几千年秦文化的根脉,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西部发展壮大,经历人民创造而逐渐形成。秦腔最早发源于秦地民间歌舞,并由秦人经过千年演绎而来,其吟唱者以枣木为击节乐器,以梆子为板,月琴、二胡应之,亦有紧慢,素有梆子腔。秦腔艺术要求演绎者需要以豪放、粗犷的方式表现,正好契合了秦文化粗放、大气、豪爽、不排外、包容的精神气质,比较适宜于西北人的吟唱。其演绎者,都具有浓郁的地方口音(主要是秦地土话),反映了秦地人民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纯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和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的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由于唱腔的不同,秦腔逐步形成不同流派,并长期受各地方方言和民间音乐的影响,在语音、唱腔、配乐等方面存有差别,但是在秦人赖以生息繁衍的秦文化在精神实质上具有统一性,并在腔谱、身段、化妆、特技以及语言声韵等方面有着基本相同的风格。秦腔创造了我国戏曲音乐中板式变化的结构方法,是我国戏曲音乐中最早的板腔体声腔,也是梆子腔(乱弹)系统的母体。秦腔艺术是相当老的剧种,惜称中国戏曲的鼻祖,“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这种艺术形式带动和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政治文明及丰富的地域文化,传承至今是对在古老文明的独特见证和再现,具有唯一性,对于西北民族乃至中华民族而言具有特殊的精神和文化价值,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可以说,吼秦腔已经成为西部文化不分割的重要文化元素。

二、秦腔艺术生存现状令人堪忧

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生存环境等因素而走向多远化的趋势,经历几千年发展的秦腔艺术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其自身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濒临消失的危险。以酒泉市为例,现在从事秦腔艺术表演的人员及相关人员的生存状况差,演职人员工资水平低且主要靠政府差额拨款,其余需要自己来解决;秦腔剧场建筑和设施基本没有,根本不能满足演出要求,通过演出获得收入早已无法解决演职人员的生活问题,秦腔剧团的人员青黄不接,老演员退休了,年轻人感到唱秦腔没有前途,都不愿意来,或者有发展前途的留不住,更严重的是秦腔剧团的编、导、演、舞、美等主创人才严重匮乏,使秦腔艺术发展举步维艰。造成上述原因:一是物质方面资金短缺,剧团没有更多的活动资金,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自己挣不了多少钱,没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演绎消费的更新。二是人才严重缺乏,年青人大都不愿意学,戏曲院校毕业的学生以学秦腔专业的人更少,很少有人来到西北偏远地方来发展。三是政府政策上支持不够或者忽视秦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秦腔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政府对其保护的政策关注度和支持层次较低,对秦腔艺术的重视,特别保障措施还没有完全形成相应的体系,没有较为突出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措施。四是秦腔艺术以传承和发展的原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传统的秦文化对其影响力和支持力在逐步减弱,受众中老年化,群众基础薄弱,观众层次性弱化。五是秦腔本身创新不足,不能在剧本、道具、服饰,演绎、表演技巧等方面多方借鉴其它剧种,以适应现代人精神生活需求创新表演,这与生存环境变迁和人才的缺乏具有密切关系。六是秦腔艺术的宣传教育不足,随着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对秦腔艺术不了解,甚至感到陌生,激不起兴趣和审美的享受,越来越不能被人接受和认同,特别是没有培养出市场意识,使秦腔艺术发展产生了重大的障碍。七是中国文化环境体制的制约和地方文化环境控制缺乏灵活性。以上各种因素相互交织,使得秦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文化元素不断丧失,出现频临消失的境地,邻人堪忧,如何来拯救传统的秦腔艺术呢?

三、秦腔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发展

当前党提出“深化文体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中华民族国粹的戏曲艺术,特别是作为中国戏剧艺术鼻祖的秦腔来说,如何传承和保护发展,使传统秦腔戏曲艺术的这朵奇葩更加绚丽夺目,散发出粗犷古朴的神韵悠香。

(一)对于秦腔艺术的传承。

秦腔艺术作为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致力于对秦腔艺术的传承首先要继承它,不致于使它淹没在高度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的深渊中,继承的基础上传承这种文化艺术。一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要求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基本的做法就是把秦腔艺术应列入地方立法范围之内确定其继承的范围、主体、客体、内容等,制定相关地传承制度予以规定,加以管理,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推行这一文化遗产的发展。二是搭建平台,为秦腔艺术寻找到传承的载体。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只有喜欢、懂得、欣赏、挖掘它的人才能把它传承下来,因此,注重秦腔艺术人才的培养。教育部门和相关曲艺术于类学校搭建起培养秦腔戏剧人才的平台,每年可以在秦腔受众区域挖掘和招录这方面的人才,作为秦腔艺术的传承人进行培养,同时,各地秦腔剧团也面向社会培养这方面具有潜力可挖的后继人才,西部地区可以在学校艺术教育中,把秦腔艺术引入课堂,穿插对秦腔艺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扩大宣传力度,让秦腔艺术真正浸润到我们的血液当中。三是设立传承人制度。按照秦腔艺术传承管理的相关规定,选拔和确定具有开发潜力的传承人,一旦确定为传承人,要把传承人列入政府相关教育培养计划,政府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和物质、精神上的资助、奖励或补贴。四是传承秦腔艺术要注重培植艺术赖以产生发展的生态环境。由于秦腔艺术赖以生存发展的外在特定的原生态环境具有非独立性特征,因此,脱离环境谈论传承是不切实际的。任何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的产生都产生于一定的生态中或一种时态中,对秦腔艺术来说,传承就要立足于西部地区人群生活中需要这一艺术有机地活在当人们生活方式之中,尽可能地适应西部区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相关生态元素的挖掘上,为就要求对秦腔艺术传承具有核心价值的农村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的完整保持,对具备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生态元素地动态性保护和扩大,不断培植这种原生态的的文化环境,使传承拥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和社会土壤。五是要挖掘和传承秦腔艺术的内在文化价值。社会发展的脚步必然将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冲淡原有地域文化乃观念束缚,特别是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传媒文化,传播之快捷,艺术效果之强悍,这对传承秦腔艺术带来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承秦腔艺术的过程中就要不断地拓展和创新其形式和内容,保持其内在的文化素质,适合当代人精神生活的需求,可以将其以动漫表现方式、填新词、演新事,以秦文化为核心,反映秦地乡土气息的变迁,保持其吟唱和演绎的基本技巧,以创新来拓展传承秦腔艺术文化价值的途径。

(二)秦腔艺术的保护发展

对于秦腔艺术地保护发展问题,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探索秦腔艺术文化元素的提炼,与秦腔的活态性特征相应,通过动态的方式进行生产来推动保护和发展。一是建立秦腔艺术博物馆,征集散落在民间的各种相关实物、道具、服饰、剧目等,挖掘散落在民间的剧本、唱腔、音乐、表演技艺、影视制片等,并陈列展出,可以和现代的光影技术如幻影成像、动漫场景等结合,给参与观众以愉快的体验,也为保护秦腔艺术寻找归宿和场所。二是建立秦腔艺术研究机构,对秦腔艺术的渊源、特点、分类、发展、演变、流派、剧目、表现技巧等进行理论的研究,收集整理保护现存的秦腔文化资源,探索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寻找秦控艺术的发展新路,创新表现形式和塑造艺术特色的新途径。三是对秦腔艺术进行市场化生产。引入新鲜的发展动力,利用西部秦地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为秦腔艺术市场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秦腔艺术的保护发展工作,通过组建基金会接受社会各界捐助,为秦腔发展提供后续资金支持;可采用戏企联姻,借助于秦腔艺术商业化运作进行激励,开办市场化的音乐戏曲茶座,旅游地免费长期开演秦腔戏剧舞台,拓展秦腔艺术发展的空间;政府予以鼓励和资金支持,培养秦腔艺术的传播途径和受众群众;民间鼓励成立自乐班,秦腔剧团和政府相关部门为创作演出、民间艺人给予资金激励,努力在市场化运作中创作精品力作。四是组建一支秦腔剧本的创作队伍,对秦腔剧本进行创作或其它题材的内容进行改变,以秦腔剧本的形式以反映新时代内容的东西进行不断挖掘开发,或对原有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以秦腔艺术的形式进行改变表现,为秦腔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现代元素,夯实秦腔艺术的生态环境基础。

秦腔艺术源远流长,激越高亢的秦韵声腔哀婉悠长,传承和保护秦腔艺术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是我们对待民族文化的一份感情和慎重态度,保护秦腔艺术,挽救这一即将消亡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则更是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秦腔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