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丹麦人的幸福密钥
2012-12-18高荣伟
□ 高荣伟
平等是许多人追求的美好目标之一。女儿侨居丹麦,因此,我常有机会到丹麦走动。丹麦人的平等理念和当地的平等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路上,街头的咖啡店坐满了人,大家快乐地喝酒聊天。路上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北欧小国的美女帅哥都骑着自行车,还有不少人倒骑毛驴,车前篓里面放着孩子,货品,或者是一条可爱的小狗。只觉得丹麦街头“其乐也融融”,人与人之间是那样的真诚与和谐。
一个国家的民主观念和平等理念与其经济发达程度应该是成正比的。最新出炉的2011年世界人均GDP排名,中国成功迈进前90名,真的是可喜可贺。然而,与丹麦相比我们只能望其项背。2011年丹麦人均GDP为6.3万美元,名列世界第7,位居瑞典、美、日之前。丹麦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公民享有的平等程度位居全球前列。
丹麦人的平等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是后天培养的。丹麦家长和学校从小就教育孩子们要平等待人,要帮助穷人和弱者,孩子帮助老人是必修课,计入学分。学校教育学生,不管从事何种工作,其人格上是平等的。上小学时学校经常组织学生上眼镜店擦眼镜,把挣来的钱捐赠贫穷国家,例如柬埔寨等国的失学儿童。
我常常听丹麦人提到“叶特尔法则”。“什么是‘叶特尔法则’?”一次,我好奇地问。哥本哈根琥珀博物馆馆长索恩微微笑了笑说:“我们丹麦是个小国家,但我们崇尚‘叶特尔法则’。”
索恩很认真地说:“在我们丹麦,‘叶特尔法则’是我们民族的灵魂!这也是北欧人崇尚的一种不成文的平等理念,其中心意思就是:任何人不得自称比别人好、聪明或者富有;同时,丹麦人也不认为他人会比自己更好、更聪明或更富有。基于这一法则,丹麦人非常讨厌别人的傲慢和自夸;谈到自己往往很含糊,有意把个人成就轻描淡写;不主动交换名片,很多人甚至没有名片。”
哥本哈根琥珀博物馆馆长索恩在丹麦、德国、中国台湾地区开了好几家琥珀店,是名副其实的千万富豪。可他待人接物很低调。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丹麦人不能张扬自己有多少财富,因为别人会觉得你的财富来路不明。要知道,丹麦的税收非常高,你显富,别人会以为你逃了税。”“长期以来,丹麦政府一直在向着缩小城乡和贫富差别努力,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最常用的一招是以税收缩小差别。最高的税收可达70%,私房须交房产税和地产税。政府视住宅与上班地点的远近,有不同程度的减税。住宅地与工作地往返在24公里以上,每超过1公里,每个工作日减税1.6克朗。”索恩侃侃而谈。
一位记者前往丹麦采访,他写道:离开丹麦前两天,我们遇见哥本哈根今年第一场瑞雪。韦思特(Vestas)首席执行官迪特烈·英格(DitlevEngel)在风雪中快步走回办公室,自己拎着皮包与大衣,自己开门,自己倒水。一位部属在一旁,任由他的老板服务我们,自己一点也没有代劳的意思。要不是换名片,根本分不出来他们中间谁是领导。令人称奇的是,这件事并非个案,我们一路采访,从未见员工或者秘书帮领导倒水,所有领导都是自己动手。
这位记者接着写道:丹麦最大烟草公司皇家烟草市场发展总监汉斯·豪斯克夫告诉我们:“在丹麦,老板绝不可能叫秘书帮忙为客人倒水。如果他这样做,秘书大概会把水倒在他的脸上。”
一次,丹麦的一位大臣出席一个晚餐会,排队取食品后没有找到座位,只好站着,十分自然地与大家聊天。事后中国朋友问他的秘书“为什么不给大臣让座?”秘书惊愕地反问:“为什么要给他让座呢?大家都是客人,谁先到谁先坐。如果你给他让座,反而会让他不自在。”
不仅如此,就是丹麦的皇室也没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周末,女王经常只带两位随从,静悄悄走进教堂内祈祷。一位见过她走入教堂的丹麦民众说:“看见她只带两个人出现在面前,我吓了一跳,那真是神奇极了!”女王甚至自己上超市买东西。多年来,丹麦皇宫一直遵守法律并维持简朴的生活。皇宫的四栋建筑为灰褐色哥特式建筑,外观朴素,分别为现任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与王夫、王储、二王子以及宾客的住所。小王子寝宫楼下就是文物馆与纪念品展示区,人来人往,自由穿梭在四栋小楼之间的民众与车辆强烈体现着皇室的亲民以及与百姓的平等。
丹麦的小孩子跟父母,长辈之间,也很平等。刚到这儿来时,恰逢外孙女放学归来,“儿童相见不相识”,外孙女睁着圆溜溜的眼睛,问我叫什么名字。我留了个心眼,告诉她一个我从来没用过的英文名字William。她马上就大叫“William,Do you……”看着一个几岁大的小屁孩儿直呼我的大号,虽然那个大号不是中文的,心里还是觉得挺别扭。大老远从中国跑来,却没有受到相应的礼遇,老大一阵子不痛快。私下没人时,我特意嘱咐外孙女:“直呼外公的名字,在我们中国,是不礼貌的行为。”“老William,你应该明白,这可是在我们丹麦。”“呵呵!不仅没有“悔改”之意,还额外送了一个“老”字!“教育”归“教育”,外孙女照叫不误。“唉!朽木不可雕也!”
仔细想来,中国父母跟孩子是不可能平等的!在丹麦,孩子们的独立有其经济上的基础。年满十八岁,每个人都能拿到一张信用卡,每个月政府发给生活费,父母不用再履行抚养的职责。这个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国内,儿孙经济上不独立,作父母的当然有权命令他们:“直呼其名,这是没有教养的表现,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对于不听话的孩子,轻则打屁股,重则断绝经济来源,以观后效。
因为身份平等、机会平等、经济发达,社会民主又透明,所以不论在大街上,或者超市里,丹麦人到处都是一副“其乐也陶陶”的样子。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丹麦人,对于生活在高节奏、高压力之下的我们,具有非同寻常的启示意义。因为,平等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追求,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权利。
平等离不开物质条件,但是单纯的物质享受不一定能带给人民真正的平等与幸福。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从丹麦人身上,我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