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首

2012-12-18鸿

北方作家 2012年3期
关键词:普世国门端正

张 鸿

今天将我与《世界文学》主编高兴的对话的文字版发给了相关编辑,但总感觉有些话我和他都无法说透,因篇幅、因时间,也因为其他吧。

“让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一个让人很急迫的事情,且当下似乎有一种中国文学已经很强大,走出去是势在必行的状态了。其实,真不是。这“走出去”的问题不是像人尿急了就得嘘嘘一样,还是要有很多的方式方法的。

中国是人口大国,但不是文学大国。

曾经读过一位名为赵勇的教授的文字,他认为,中国文学之所以老也走不出去,不是因为送的不够,不是因为主要的问题是翻译。他认为除了种种技术层面的原因外,本质的原因是我们的文学作品是否足够好,那里面是否蕴含一种普世俗价值观。任何文学都有价值观,但它是否有普世价值观?

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不仅会呈现其独特的文学价值观,而且这种价值观在走出国门时一定是能拿得出手的。略萨2011年来中国演讲,那动静真是不小,文学圈子把他当神一般。但这是有道理的,可以理解。他就说过萨特和福克纳对他的影响很大,“萨特的书对我就像《圣经》一样。他强调文学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是一种行动的方式,不应该脱离社会和政治。这些话铿锵有力。萨特认为通过语言、文字去行动,可以对人们产生引导和影响,小说不能言之无物,空洞没有思想。”像这样的思考与说辞,就蕴含着普世价值观。一旦它们内化于文学,文学便有了生命和力量。

目前,也是有一些文学作品走了国门,译者就有国外的汉学家葛浩文和白瑞文(不太记得了,在北京见过面)等,但好好分析分析,这些书虽然走出去了,但是不是真正的好作品?即使这此作品走出去了又能怎样?让人看笑话。

我曾经很反感外国人对中国电影,尤其是张艺谋电影的喜爱,那是因为他那些走出去了的片子,有哪一部是表现中国当下常态的生活的?体现当下中国人正常的人性和情怀的?相比较之下,咱们看看美国的那些大片吧,甚至是一些小成本制作。然后再好好想一想。但张导们就是这样让中国文学走出去了。还有中国的禁书会在国外走红,如那本《XX宝贝》,为何?还有出版社花大代价在国外强力推销,如那本与狼有关的书,为何?

唉,做人能不能常态一些,走出去了又怎样,走不出去又怎样?呵呵,端正思想端正态度,将视线放长远,将自己的平台慢慢垒高,自然很多东西就够得着了。先把作品写好了再说吧。

猜你喜欢

普世国门端正
形直则影端
还你安宁的睡眠
走出国门的“中国造”
千顷月季喜“出嫁”飘洋过海出国门
形直则影端
何国门
月嫂变“金”嫂 走出国门也吃香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论
中国应完善自己的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