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束语
——《芗剧史稿》选载之十一

2012-12-18陈志亮

闽台文化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歌仔戏现代戏漳州

陈志亮

芗剧继承台湾歌仔戏和闽南改良戏的优秀传统,经过半世纪的磨合和发展,无论是队伍阵容,人员素质,演出水平,剧本质量,艺术品位,和社会影响,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其传奇般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就,为海内外的同仁所认同。

芗剧从初创1个漳州实验芗剧团,发展至12个国营芗剧团和50余个民办职业剧团及100余个业余芗剧团(其中有2个闽台合办的剧团)。

剧种从九龙江流域的漳州、厦门伸延至晋江地区的同安、南安、安溪乃至莆田边沿的惠安北部一带。甚至新加坡福建公会也于1988年成立了1个芗剧团。

芗剧第一个漳州实验芗剧团,从1951年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南方革命老根据地访问起步,踏遍闽南青山绿水,1960年参加全国巡回演出,途经广东、湖南、湖北、江苏、上海、浙江等6省12个中心城市,完成了芗剧史上的第一次万里长征,又于1983年至1999年间,屡次飞越重洋,三进新加坡,九进马来西亚 (民间芗剧团)并于1995年到台湾十大城市巡回演出,史称“芗剧海外万里行”。

芗剧3次参加全国戏剧汇演,连中三元。 《三家福》广被各大剧种移植,流传大江南北。《碧水赞》被改编为京剧 《龙江颂》,为 “革命样板戏”之一风靡全国。现代戏 《戏魂》获 “文华奖”,首开福建省现代戏获此殊荣的记录。郑秀琴荣获演员“文华奖”,为福建省戏曲演员表演现代戏获此大奖的第一人。芗剧成为福建戏曲史上,演出现代戏的一面旗帜,为创作现代戏树立一座丰碑。

芗剧三次晋京献演。《双剑春》、《侨乡轶事》、《保婴记》,被称为 “芗剧三大贡品”佳作。

此外尚有24个省级获奖名牌剧本、市评43个拳头剧目。拍摄芗剧影视片14部,录制音乐唱片30余种。出版 《芗剧传统剧目》4集。获奖剧本 《闽南戏剧》2集,陈开晞、陈大禹剧作选各1集。编著 《芗剧源流》、《芗剧音乐》、《芗剧音乐唱腔选集》以及为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漳州文化志》等撰写条目10种。并发表论文30篇。

就漳州芗剧而言,芗剧从业人员从一个文盲半文盲的群体,发展至持有中专文凭100余人,大专学历20余人,高级职称20余人、中级职称150余人,享有国家特殊津贴1人的团体。顺利地完成了芗剧3代人的交替接班,形成了 “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良性循环。

芗剧终结了 “做戏头、乞丐尾”的悲惨历史,使广大从业人员享受国家干部或集体职工的工资和离退休制的待遇。

从 “下无寸土,上无片瓦”,“露宿街头、栖身破庙”的困境中,迁入人均30平方的私宅公寓。拥有一座芗剧 (歌仔戏)艺术研究中心。

从挑担下乡演出而至出门骑摩托车,下乡乘坐剧团大巴。

从旧社会被视为下九流的 “做戏仔”,而至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从乡区、县省、甚至全国党代人大政协都有过芗剧艺人当选为代表或委员。

芗剧实现了台湾歌仔和闽南改良戏两种声腔交融辉映,两个表演流派共存互长的目标。

芗剧为歌仔戏实现了认祖归宗,回馈母体,根植闽南,藤牵两岸,交流互动,共同繁荣的理想。

芗剧为海峡两岸交往、联谊、统一架起一座立交桥。

歌曰:

芗剧俚俗普通,

漳州气味特浓。

七字杂碎为腔,

蛮歌野调遗风。

乐器月琴大广,

尤存闽越音容。

芗腔漳韵,

无不合辙中州传统;

唱词口白,

皆与国语吕律相通。

藉竹马之踏摇,

蹈鹿溪而舞九龙,

集车鼓之嘲弄,

讽丑陋耻笑奸雄。

生旦多情古意,

丑净直撞横冲,

戏文丰富多采,

题材古今兼容。

择本地轶事以敷演,

抒乡党喜乐苦衷,

颂历代英模才俊,

长今朝八闽威风。

五十经典千奖状,

出国上京赴榕,

百团千队一万众,

薪火传承不忘宗。

与时俱进竞骁勇,

同心同德促繁荣。

两岸同仁相互动,

共建芗剧立新功。

猜你喜欢

歌仔戏现代戏漳州
买鱼
潘维廉漳州行 有种“老朋友”的感觉
集 思
“观演”的革命:舞台假定性与戏曲现代戏
闽剧现代戏《生命》首演
福建漳州面煎粿
曾宝珠歌仔戏个人专场上演
传统戏曲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之道
——以闽南歌仔戏为例
漳州岱仙岩仙祖信仰初探
闽南芗剧与台湾歌仔戏的因缘